石油儀器
石油儀器雜志社簡介 《石油儀器》(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7年,由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主辦。 《石油儀器》是國內(nèi)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nèi)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它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zhì)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
非官網(wǎng),僅供參考石油儀器雜志社簡介 《石油儀器》(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7年,由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主辦。 《石油儀器》是國內(nèi)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nèi)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它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zhì)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
非官網(wǎng),僅供參考《石油儀器》
期刊級別:國家級期刊
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61-1239/TE
國際標準刊號:1004-9134
周期:雙月刊
主辦單位: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 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石油儀器雜志社簡介
《石油儀器》(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7年,由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主辦。
《石油儀器》是國內(nèi)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nèi)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它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zhì)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石油開發(fā)、石油機械、石油化工、鉆井、采油、油氣儲運、煉化等方面的儀器、儀表、計算機及應用技術之大全,是獲取領先科技信息的橋梁、了解儀器、儀表、裝備動態(tài)和市場需求的窗口,是用戶選購儀器儀表的向?qū)Ш蛷V大讀者的良師益友。讀者遍及石油、地礦、冶金、煤炭環(huán)保、高等院校及情報、信息等部門。獲獎情況: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yōu)秀期刊;陜西省優(yōu)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石油儀器雜志欄目設置
發(fā)設計、理論研究、儀器設備、技術改造、計算機應用、使用維修、經(jīng)驗交流
石油儀器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石油儀器雜志最新目錄
石油管材標準化“十三五”規(guī)劃綜述秦長毅;張冠軍;許曉鋒;方偉;徐婷;李為衛(wèi)
(5)海洋石油平臺用鋼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一)杜偉;李鶴林
(8)非牛頓流體石油管流動研究進展及建議李孝軍;劉永剛;林凱;劉文紅
(15)旋轉(zhuǎn)導向工具穩(wěn)斜鉆進井眼軌跡控制方法設計吳文晉;白玉新;秦二衛(wèi);張達;王恒
(18)隨鉆測井儀時鐘控制模塊的設計及實現(xiàn)馬文中;歷程軍;馬寧;涂文榮
(21)一種常用的油氣輸送管道壁厚設計方法高博翔[1];王博[2];苑仁濤[1]
(24)基于LabVIEW的實時信號處理軟件在隨鉆測量系統(tǒng)上的設計與應用方娟
(28)基于開關泵命令對CNP儀器中子發(fā)生器的控制郭廣鎏[1,2];安旅行[2];陳緒濤[2];李西寧[3];王俊超[1,2];陽質(zhì)量[2];秦泓江[2]
(32)八臂式分動推靠器動力設計分析王宏建;張小平;柏銳;王秀霞;孫東利;袁曉燕
(37)XRMI極板前放性能測試外刻度器的設計與應用牟維茜;陳小東;吉兆;楊永剛
(40)輸油改輸氣管道適用性評價李麗鋒[1,2];羅金恒[1,2];朱輝[3];常大偉[4];張皓[1,2]
(45)試樣減薄對厚壁管線管DWTT性能影響研究楊專釗[1,2];魏偉榮[3];王高峰[1,2];王長安[1,2]
(49)管道熱開孔殘余應力分析邵春明[1];胡美娟[2];羅金恒[2];高繼江[1];張杰[1]
石油儀器雜志推薦閱讀
《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石油儀器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石油儀器》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nèi)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shù)據(jù)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石油儀器》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nèi)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石油儀器》文稿作者署名人數(shù)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jié)果及結(jié)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shù)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fā)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zqk/1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