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曾用刊名:植物生理學報),1964年創(chuàng)刊,主要刊載植物生理學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有創(chuàng)新結果的原始論文、結合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專題綜述等。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是我國
非官網,僅供參考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曾用刊名:植物生理學報),1964年創(chuàng)刊,主要刊載植物生理學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有創(chuàng)新結果的原始論文、結合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專題綜述等。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是我國
非官網,僅供參考《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期刊級別:國家級期刊
國內統(tǒng)一刊號:31-1878/Q
國際標準刊號:1671-3877
周期:雙月刊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曾用刊名:植物生理學報),1964年創(chuàng)刊,主要刊載植物生理學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有創(chuàng)新結果的原始論文、結合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專題綜述等。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是我國刊載植物生理學科方面的權威性刊物,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歷年來該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次數(shù)均名列前矛,全國生物類期刊中排名第4位。1998、1999兩年被SCICDE引用29次,收錄我刊的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也有26種之多。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欄目設置:研究報告、研究簡報、研究快報、專題綜述、進展評介、經歷與經驗、記憶與懷念、實驗技術、基因序列、讀者·作者·編者和信息與交流。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研究簡報、研究快報、專題綜述、進展評介、經歷與經驗、記憶與懷念、實驗技術、基因序列、讀者·作者·編者和信息與交流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科雙效期刊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2017目錄
鋁脅迫下質膜H~+-ATPase對水稻硝態(tài)氮吸收的影響周小華[1,2];徐慧妮[1];谷照虎[1];陳麗梅[1];李昆志[1]
(1019)硅/砷比對水稻劍葉和根系中砷亞細胞分布的影響孫宇[1];張敏[1];薛培英[1,2];鄭坤[1];王建廣[1];劉文菊[1,2]
(1028)甜瓜雄性不育植株雄蕊發(fā)育結構及生理生化特征盛云燕[1];常薇[1,2];矯士琦[3];戴冬洋[1]
(1035)葉面噴施鉬肥對草莓幼苗氮代謝關鍵酶活性與~(15)N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響劉利;張蕊;楊超;李玲;高東升
(1045)外源施用多胺對煙草葉片甲醛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司志浩;熊蕓;陳麗梅
(1052)烤煙施鉬對含鉬酶和碳氮代謝相關酶基因表達的影響許嘉陽;胡承孝;孫學成
(1059)橡膠草實時熒光定量PCR內參基因評價覃碧[1];潘敏[2];余海洋[2];楊玉雙[1];甘霖[1];劉實忠[1]
(1066)基于RNA-Seq技術的谷子新基因發(fā)掘及基因結構優(yōu)化穆彩琴[1];張瑞娟[2];屈聰玲[2];韓淵懷[3,4];王興春[2,3,4];楊致榮[1,3,4]
(1073)匍匐翦股穎根際分泌物對高羊茅生長和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梁中銀[1,2];張皓[1];李健[1];支俊凱[1];邊秀舉[2];徐吉臣[1]
(1081)小麥TaPBFB蛋白的原核表達及與順式元件的結合劉縉[1];王亞紅[1];滕紅梅[1];王玉國[2]
(1089)兩個箭舌豌豆品種根響應鎘脅迫的蛋白質組學分析芮海云[1,2];莊凱[2];沈振國[2];張芬琴[3]
(1099)油茶2個甘油-3-磷酸;D移酶基因的克隆與組織表達特異性分析魏琦琦;趙廣;何瀟;龍洪旭;李澤;譚曉風;張琳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推薦閱讀
植物生理學通訊 本刊是我國植物生理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其特色是欄目眾多,內容涵蓋面廣,信息量大。1998和1999年該刊的總被引次數(shù)為891和1132,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部頒發(fā)的第10名和第16名證書;被列為生物科學類、植物學類、農作物類和園藝學類的核心期刊。1998、1999兩年發(fā)表的論文被SCI CDE引用36次,收錄我刊的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達19個之多。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雜志社投稿要求
1、證明信來稿須附單位同意發(fā)表的證明信,并說明稿件無泄密之處、署名無誤、未正式發(fā)表和未一稿兩投。
2、文稿初稿需一式三份。為了加強國際交流,提倡用英文寫稿。為加快審稿過程,投稿同時請發(fā)一份該文的電子文件。作者可以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專家1~2名,也可以推薦3~5位非作者單位的審稿人。
3、題目與標題文章題目務求簡明、確切、新穎,與文章內容一致,不用副題。中外文題目應一致。文中各級標題(避免3級或更多層次)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
4、作者與單位署名應限于參加本工作并能解答論文有關問題者,文稿須經每位署名者(包括外國作者)簽名表示同意,并注明稿件聯(lián)系人的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電話、電子信箱),另請附主要作者的性別、年齡、職稱、學位等個人信息。投稿后如通訊作者出國或單位發(fā)生變動,務必及早告知。
5、摘要正文前須有約150~200字的摘要,說明主要的實驗結果和創(chuàng)新之處。英文摘要須盡可能詳細(最好寫滿1頁),包括主要實驗方法、結果與結論,并注出圖表序號。
6、關鍵詞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別寫出中、英文相一致的關鍵詞3~7個。
7、引言簡要評介本文所研究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與未解決的問題,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但不宜提出本文不能解決的問題。
8、材料與方法植物名稱要注拉丁文學名。實驗方法如與前人所用相同,只需注明文獻;有改動處須交代清楚;如系新方法則須詳細說明。
9、結果圖、表要求簡明清晰,標題要有中、英文,內容及注解只用英文表達。數(shù)量關系盡量用圖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羅列與圖、表重復的數(shù)字。圖用電腦繪制并激光打印,寬(包括縱座標的名稱、單位)6~7cm(雙欄)或者13~15cm(通欄)。勿用翻拍的照片和復印件。照片的掃描圖像文件分辨率應不低于300dpi。本刊采用當期一篇文章的彩色插圖或與該文有關的彩色照片作為封面設計素材,歡迎投稿時提供照片。
10、討論重點突出,觀點鮮明,密切結合本文結果(需注出圖表序號)和有關文獻,論證作者的學術思想與觀點,避免簡單復述實驗結果和缺乏根據(jù)的過遠、過多的推論及泛論。
11、參考文獻文內引用文獻在引用處加圓括號注明作者(如為2人全部列出,超過2人只列第1作者后加“等”)和年代。引用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獻時,出版年后加一小寫字母a,b,c等以示區(qū)別。文末只列與本文有關的主要文獻,不加編號,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或私人通訊不作為文獻列出,但可在文中用括號注明。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nyqk/1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