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聲診斷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社簡介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月刊)創(chuàng)刊于1999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中國超聲診斷情報中心主辦。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是國內超聲臨床方面的國家級專業(yè)性科技刊物,主要報道超聲診斷臨床應用新成果、新技術與新進展,內容包
非官網,僅供參考中國超聲診斷雜志社簡介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月刊)創(chuàng)刊于1999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中國超聲診斷情報中心主辦。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是國內超聲臨床方面的國家級專業(yè)性科技刊物,主要報道超聲診斷臨床應用新成果、新技術與新進展,內容包
非官網,僅供參考《中國超聲診斷》
期刊級別:國家級期刊
國內統(tǒng)一刊號:11-4485/R
國際標準刊號:1009-8380
周期:月刊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中國超聲診斷情報中心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社簡介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月刊)創(chuàng)刊于1999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中國超聲診斷情報中心主辦。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是國內超聲臨床方面的國家級專業(yè)性科技刊物,主要報道超聲診斷臨床應用新成果、新技術與新進展,內容包括臨床研究、臨床經驗及綜述、病例報告、專題講座、國內外學術活動信息等,由于本刊報道內容實用性較強,特別適用于全國大中小城市的各類綜合性與專業(yè)性的醫(yī)院,以及縣、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衛(wèi)生院、診所、保健院、計生指導站等醫(yī)療保健單位,還可用于超聲儀器的生產企業(yè)及與超聲診斷有關的研究單位、學校,凡從事超聲診斷專業(yè)的集體、個人均可訂閱。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主要欄目:論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工程技術、綜述、其它、讀者作者編者。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欄目設置
論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工程技術、綜述、其它、讀者作者編者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JFD)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最新目錄
甲狀腺功能亢進突眼征眼部生物學測值與血流動力學相關性 郭安民[1];何淑媚[1];鄺慧瑜[1];劉笑梅[1];邱冬梅[1];鐘振東[1];黃季春[1]
(889)甲狀腺癌的超聲診斷分析及展望 宋潔[1];宗紹云[1];王丹[1];袁惠[1]
(891)更正
(892)實時三平面超聲成像評價正常人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劉昕[1];于青[1];周偉娜[1];陳以新[1];萬建設[1];申素芳[1];李子志[1]
(895)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定量評價高血壓患者左室功能及室壁運動同步性的初步研究 劉表虎[1];朱向明[1];李國杰[1];李勁[1];葉圣其[1];馬小五[1]
(898)血管超聲對高血壓患者脈壓與動脈硬化的相關性 王本榮[1];李瑞杰[1];彭夫松[1];趙雪艷[1]
(900)多普勒超聲評價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高血壓血管內皮舒張功能的影響 王瓊[1];趙成如[2]
病例報告
(902)陰莖包皮惡性黑色素瘤超聲表現(xiàn)1例 彭民[1]
論著
(903)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先天性肌斜頸的診斷價值 林東巖[1];符少清[1];楊炳昂[1];王碧雯[1];王超[1]
(905)乳腺腫塊的高頻彩超診斷與病理對照分析 楊德民[1];李晨[1];楊裕輝[1];王勇[1]
病例報告
(907)超聲診斷臍尿管腔殘留伴肉芽腫形成1例 蘇光明[1];周保威[2];黃金山[2];吳勇軍[2]
論著
(908)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分析 吳秀花[1];施燕蕓[1]
病例報告
(910)超聲診斷胎兒心臟、肝臟及小腸外翻1例 郭梁[1];李曉敏[1];李科[1]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推薦閱讀
《臨床超聲醫(yī)學》(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8年,由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主辦。本刊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并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等收錄。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社征稿要求
1.《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本刊是1999年經科技部、新聞出版署批準出版的超聲診斷專業(yè)方面的國家級綜合性刊物,主要報道臨床超聲診斷的新成果及新技術、新進展。月刊,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讀者對象主要是全國大中小城市的各類綜合性與專業(yè)性的醫(yī)院,以及縣、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衛(wèi)生院、診所、保健院、計劃生育指導(服務)站等醫(yī)療保健單位;對超聲儀器的生產企業(yè)以及與超聲診斷有關的研究單位、學校和其它集體、個人均適用。
2.《中國超聲診斷雜志》本刊論文將按“頭部與頸部、心臟與血管、胸部與腹部、泌尿與生殖以及婦科與產科、淺表與其它”分類刊登,報道內容包括臨床研究、臨床經驗總結、病例報告、綜述、專題講座以及國內、外學術活動信息等。
3.《中國超聲診斷雜志》來稿務必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數(shù)據(jù)可靠,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實用性。臨床研究與綜述一般不超過4000字(包括圖、表及參考文獻在內),同時附有200字以內的中文提要,并在文內標明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提要中加注小標題,簡煉地敘述它們的內容。病例報告一般以 500~1000字左右為宜。
4.來稿請用方格稿紙書寫或打字,有條件者可寄軟盤。名詞術語、計量單位及數(shù)字、簡體字與標點符號的用法均應規(guī)范,切勿自創(chuàng)名詞與簡體字。在應用縮略語時,應先寫出全文,用括號標出縮寫字,以后方可用縮寫字(凡應用英文縮略語時,要注意大、小寫)。凡字跡潦草、涂改不清或油印、復印的稿件與圖片,恕不受理。
5.超聲臨床病例報告應附有聲像圖,圖、表應少而精,正文與圖、表內容應避免重復,要列出圖號、圖題及表號、表題,勿使用文字性大表。圖內文字用印刷體。圖片要清晰、反差適中、層次分明,病變處要用箭頭或符號標明。圖的背面注明作者姓名、圖號和圖的上下方向。凡插圖一律以矩形為宜,其高、寬比約為5∶8或 10∶16左右。圖要貼附在另一張空白紙上(不要插在正文內),并在其下方寫明圖號、圖題及圖注。不要影印圖片或底版。
6.參考文獻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的近年的主要文獻為限,并與原著核對無誤。內部刊物及資料勿作文獻引用。按引用的先后順序編碼列于文末,并在文內引用處以角碼注明。外文文獻用打字或以印刷體書寫。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書籍〕:著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頁碼
舉例: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yī)學.第二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803~804
〔期刊〕:作者.題名.刊名,年,卷(期):頁碼
舉例:楊兵,李拓,王開權,等.聲學造影與微循環(huán)關系的研究.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0,16(5):332~334
7.來稿請附蓋有公章的單位介紹信,并注明所在省、市、縣等詳細地址和郵政編碼。
8.來稿請勿一稿兩投,凡來稿經我刊有關專家審閱后,1個月內將給作者發(fā)出稿件處理通知,刊用者按規(guī)定在一個月內交納有關費用,作者2個月后仍無回音者按撤稿處理;作者如欲他投,望盡早來函聯(lián)系。退稿時不掛號。退修稿件,務必在一個月內寄回,否則,按新來稿件處理。
9.文責由作者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jié)和規(guī)范化加工。不同意修改者,請在來稿時注明。
10.來稿不收稿件處理費。稿件被采用后,將按國家規(guī)定標準收取版面費,圖片收制作成本費,屆時通知作者。稿件刊出后一律酌寄稿酬和當期雜志。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yxqk/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