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會科學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 《北京社會科學》(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6年,是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本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旨在加強對北京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溝通與兄弟省市理論界的經(jīng)驗交流,在促進各門基本學科發(fā)展的同時,積極推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
非官網(wǎng),僅供參考北京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 《北京社會科學》(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6年,是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本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旨在加強對北京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溝通與兄弟省市理論界的經(jīng)驗交流,在促進各門基本學科發(fā)展的同時,積極推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
非官網(wǎng),僅供參考《北京社會科學》
期刊級別: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11-1105/C
國際標準刊號:1002-3054
周期:月刊
主辦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主管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
《北京社會科學》(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6年,是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本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旨在加強對北京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溝通與兄弟省市理論界的經(jīng)驗交流,在促進各門基本學科發(fā)展的同時,積極推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研討。
《北京社會科學》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北京市優(yōu)秀出版物獎、中國北方優(yōu)秀期刊、北京市新聞出版版權創(chuàng)意成果先進集體、北京新聞出版和版權工作先進集體、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哲學、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文學、歷史學、社會學、法學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社科雙效期刊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2017目錄
“開禁”還是“饗宴”?——漢唐北宋賜酺舉措緣起、背景與施行動因的再探討楊國譽
(13)御書賞賜的文治氣象——宋太宗與唐宋御書政治文化的傳承和轉型宋曉希
(22)山水家園:北宋山水畫中的環(huán)境觀魏華
(34)清代《西湖十景圖》的“圣境”展現(xiàn)與空間政治岳立松
(41)網(wǎng)絡逆襲與文化斷裂:階層對抗的錯位異動賈彥峰[1,2]
(51)股權眾籌是否真的那么美——基于美國制度缺陷的再思考王會敏
(65)惲鐵樵《武俠叢談》的寫實傾向——兼論清末民初小說的寫實主義潮流蔡愛國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相似期刊推薦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8年,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刊物。《中國高校社會科學》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反映我國高校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成果,重點刊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基本學科學術問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動態(tài)研究等學術文章,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服務。
北京社會科學雜志投稿要求
1.北京社會科學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2.北京社會科學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單位全稱、院系或部門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多位作者名之間加注不同的數(shù)字序號。
例:曹辛華1李世紅2
(1.鄭州大學中文系,鄭州450052;2.河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新鄉(xiāng)453002)
3.作者簡介:置于首頁底端,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及職稱。
4.基金項目:置于首頁底端“作者簡介”之后。凡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應注明基金項目的名稱及編號。
例:[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基金(59637050)
5.摘要:篇幅為100-300字,內(nèi)容應為文章觀點的高度濃縮,具有簡潔性、準確性、清晰性和獨立性,不用序號,不分段。
6.關鍵詞:選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內(nèi)容的術語3-8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7.正文:篇幅以8000至10000字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紙打印。
8.圖表:文中如有圖表,圖標題置于圖片之下,表標題置于表格之上;對于圖表中需予以解釋說明的符號等內(nèi)容和圖表的資料來源均置于圖表下方。
9.尾注:本刊不做腳注,一律采用尾注。注釋序號用方括號標注,引用的文獻頁碼以P+頁碼數(shù)的形式標注在正文中的注釋標號后,如:[8](P126);一條文獻多次引用時均用一個序號表示,頁碼可不同。文后注釋所應包括內(nèi)容示例如下:
(1)書籍:著者.書名[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1]孫啟林.戰(zhàn)后韓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2)期刊:著者.題(篇)名[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刊名,出版年(期號).
例[2]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3)報紙:著者.題(篇)名[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報紙名,出版日期.
例[3]謝希德.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
(4)論文集或論文匯編:著者.題(篇)名[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整本文獻的編者姓名.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4]辛?.信息技術的應用展望[C]//.趙瑋.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5)電子文獻:著者.電子文獻題(篇)名[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的地址,發(fā)表日期或更新日期或引用日期.
例[5]王思海.北京關停24所打工子弟學校[EB/OL].2011-08-17.
10.參考文獻:如添加參考文獻,其具體格式規(guī)范同于上述注釋。
11.英文摘要:包括英文的題目、作者名、作者單位及院系或部門、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國名、摘要內(nèi)容、關鍵詞,應與其中文摘要相對應。
12.其它:文末請務必留下作者聯(lián)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通訊地址及郵編,以便編輯部及時聯(lián)絡。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zfqk/1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