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建筑論文》 東山縣海洋生物科技園海順路道路市政工程軟基處理方法探討> 正文

東山縣海洋生物科技園海順路道路市政工程軟基處理方法探討

所屬分類:建筑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06-30 11:45

本文摘要:摘要:針對我國沿海地區(qū)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大面積軟土地基加固問題,結合東山當地道路的軟基處理方式,本項目采用當地較為實用的軟基處理方式--拋石擠淤+換填的處理方法,開挖素填土后、進行軟土路段的拋石擠淤的軟基處理、并進行碾壓密實、最后進行路基土的分

  摘要:針對我國沿海地區(qū)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大面積軟土地基加固問題,結合東山當地道路的軟基處理方式,本項目采用當地較為實用的軟基處理方式--拋石擠淤+換填的處理方法,開挖素填土后、進行軟土路段的拋石擠淤的軟基處理、并進行碾壓密實、最后進行路基土的分層回填、碾壓密室、施工過程應嚴格進行監(jiān)控、并對工程進行工后沉降的檢測,待路基達到要求后進行各個管線的鋪筑及路面結構的鋪筑,從而保證市政道路的良好運行、并促進道路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軟基;換填;拋石擠淤;工后沉降

工程建設與設計

  1概述

  東山縣海洋生物科技園海順路一期道路市政工程,擬建道路位于福建省東山縣海洋生物科技園。工程呈南北走向,北起疏港路,南接海輝路,路線總長5.995Km(一期長3.0Kkm)。設計等級標準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為40Km/h,機動車道按雙向四車道建設,車道寬度15m,道路紅線寬度為24m。項目的原始地貌為潮間帶、淺海區(qū),經人工改造后的微地貌單元的形態(tài)有淺海區(qū)、潮間帶、魚塘、防護堤等。一期主要的地質情況如下:①素填土(厚度約1.0-1.5米)、②淤泥(厚度約3.0-5.0米)、③Ⅲ粉質粘土等地基層。素填土為新近回填土,無固結,無法作為持力層;淤泥屬新近沉積土,海相淤積物,軟塑~流塑,壓縮性高,承載力低,在上部荷載的作用條件下,容易產生剪切破壞,沉降較大,導致地基產生失穩(wěn)和發(fā)生較大的不均勻變形。

  2軟基處理方法選擇

  常用的軟基處理方案:土層換填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擠密法(拋石擠淤法)、化學加固、復合地基法等[1]。結合工程地質情況及現場實際施工條件等,制定合理的軟基處理方案、技術,提高道路工程施工效率,并保證工程的質量。根據本項目的地質情況,其分析如下:①項目表層為素填土,需開挖進行處理;②素填土開挖后,淤泥層為中等厚度(厚度約3.0-5.0米),需處理。則根據當地軟基處理的實際應用情況、處理方法的優(yōu)缺點、開挖深度的經濟性及工期的迫切性,選擇適合的特殊路基處理方法,即拋石擠淤+換填。拋石擠淤+換填(簡單、迅速、方便的特點),對該處理方法進行實際項目的探討分析,并結合施工監(jiān)測以及工后檢測分析,綜合評估軟基處理效果。

  3工程處理分析

  3.1工程處理原理

  拋石擠淤+換填法是強制換土的一種形式:通過先翻挖素填土;并挖除部分淤泥質土,然后往未開挖的淤泥中拋入較大體積塊石,使塊石強行擠出淤泥并占據其位置,即利用置換材料的自重及外力(換填、機械壓載),將水下淤泥擠出工程范圍以外,以達到清淤的目的;最后分層碾壓素填土[2]。拋石擠淤+換填置換法適用于淤泥呈流動狀態(tài),中等厚度。拋投的塊石大小,塊石大小不宜小于30cm,且塊石應采用堅固、無風化、無雜土、無裂紋、不呈片狀、遇水不崩解的石料,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含泥量不超過5%。拋填的順序,應先從道路中部開始,中部向道路前后兩個方向突進,后再漸次向道路兩側展開,以使淤泥向各向擠出。

  塊石拋出水面后,應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并用重型機械碾壓密實(采用25t以上重型壓路機反復碾壓至穩(wěn)定無沉降并無壓痕發(fā)生且空隙率不大于25%為止),然后在其上鋪設反濾層并結合土工合成材料(能加強底層軟基表面的整體效果),再進行分層填土[3]。本項目工程驗收以沉降量為控制因素。道路工程存在一定的沉降量,但是考慮到①市政道路均有排水管道,如沉降過大,會造成管道破壞;②市政道路兩側均會修筑構筑物,如沉降過大,構筑物基礎可能外露;③道路沉降過大,會造成路面凹凸不平(影響行車、美觀)、且路面易產生積水;④如與涵洞、橋梁銜接,發(fā)生沉降,易產生跳臺。綜上所述,項目需控制其最終沉降量。

  3.2工程處理分析

  試驗路段,需先進行圍堰、止水、降水,方可開挖。圍堰回填高度至高程2米,圍堰寬度2-5米,以能止水為準。其具體步驟如下所示:(1)根據管線縱斷設置開挖線,邊坡按1:0.5--1:1.5進行開挖,①如果開挖至粉質粘土層<3米,開挖至粉質粘土層即可;②如淤泥層較厚,開挖深度≦3米,并在該開挖面進行拋石擠淤、碾壓。(2)鋪筑50厘米級配碎石(反濾層)并加鋪土工合成材料。同時保證市政管道外底、涵洞底與拋石頂面間有50cm厚的級配碎石+土工格柵。(3)雙向拉伸土工格柵主要技術指標要求:材料為高密度聚乙烯,單位質量≥400g/m,每延米縱、橫向極限抗拉強度≥50kN/m2,縱、橫向標稱抗拉強度下的伸長率≤13%,土工格柵光老化等級IV等。

  3.3施工監(jiān)測以及工后檢測分析

  本項目采用拋石+換填的軟基處理方法,其路基隨著重型機械的碾壓及其回填土自重及時間的累積,其沉降量逐漸增大并趨于平緩,接近最終沉降量。為研究其沉降,取項目中的兩段為監(jiān)測路段(淤泥層較厚路段)。觀察、監(jiān)測密實地基土的沉降,以便確定項目地基土沉降和固結的變化情況,進一步了解地基加固的效果。

  3.3.1監(jiān)測沉降的原理

  經拋石并回填級配碎石、鋪設土工格柵及反復碾壓至穩(wěn)定無沉降、無壓痕后砂性土回填、并分層碾壓,并在其中埋設沉降管和磁環(huán),磁環(huán)隨沉降管沿著土體的變形而升降,以便觀察土體的沉降變化[5]。

  市政工程論文投稿期刊:《工程建設與設計》[創(chuàng)刊于1953年10月,是工程設計行業(yè)創(chuàng)刊時間最早的科技期刊。期刊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工程建設中心、中國機械勘察設計協會、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聯合主辦。

  4結論

  本文制定了適用于海順路的軟土路基的處理方式--拋石擠淤+換填,并對軟土路基沉降進行監(jiān)測,其后期沉降量趨于穩(wěn)定且殘余沉降量小,說明該路段采取的軟土路基處理方法是合理、可靠的。結果表明,該工程軟土經過拋石、重型機械碾壓密實、換填、分層碾壓,其效果較好,且沉降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參考文獻:

  [1]黃旭.探究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21(02):71-72.

  [2]包錦秀.解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軟基加固技術[J].智能城市,2021,7(02):153-154.

  [3]林曉春.濱江濱海地區(qū)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案研究[J].中華建設,2020(12):86-87.

  [4]曾小剛.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案設計及調整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7):35-37.

  [5]周立臣.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24):194.

  作者:涂燕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zlw/2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