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研究
古漢語研究雜志社/雜志簡介 《古漢語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季刊)于1988年12月創(chuàng)刊。繼承我國樸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熔古今中外于一爐的兼蓄方針,注重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以學術創(chuàng)新為生命,以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為學術進步的動力,尊崇
非官網,僅供參考古漢語研究雜志社/雜志簡介 《古漢語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季刊)于1988年12月創(chuàng)刊。繼承我國樸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熔古今中外于一爐的兼蓄方針,注重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以學術創(chuàng)新為生命,以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為學術進步的動力,尊崇
非官網,僅供參考古漢語研究雜志社/雜志簡介
《古漢語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季刊)于1988年12月創(chuàng)刊。繼承我國“樸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熔古今中外于一爐的兼蓄方針,注重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以學術創(chuàng)新為生命,以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為學術進步的動力,尊崇學術自由,實行學術平等,在當時那個基礎學科備受冷落的喧囂的時代,維持著這樣一份陽春白雪般的學術雜志,其艱難可想而知。但是,經過十六年春秋,刊物不但生存下來,而且越辦越好,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不僅成為國內古漢語研究者、大中學文言文老師喜愛的讀物,而且走出國門,成為日本、韓國和歐美一些漢學家的必讀刊物。這里面,不僅有編輯部一輩又一輩同仁的心血和汗水,更有古漢語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支持。十幾年來,由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學者組成的學術編輯委員會對刊物的稿件審理、對學術前沿動態(tài)的跟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今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從2005年起,我們還增加了一部分近年來已成為古漢語學界中堅力量的中年學者組成新的編委陣容。正是編委們和編輯部同事們一致的努力,刊物才能以學術質量取勝。
古漢語研究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知網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xù)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3、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780;綜合影響因子:0.496
古漢語研究欄目設置
古籍探討、教學研究、語法研究、詞語訓詁。
古漢語研究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fā)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guī)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zhí)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guī)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揣測副詞“或許”的詞匯化與語法化羅耀華;李向農 (15)
“P+V+A”結構:上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被動式王麗玲 (23)
論結構助詞“家”的來源和演變王苗 (29)
《切韻》嚴凡、真臻合并說商榷馮蒸 (39)
也談古漢語變讀系統(tǒng)中的動名轉類機制——兼及“君君臣臣”不變讀的原因王月婷
這篇地域文化論文發(fā)表了體育賽事的發(fā)展方略與路徑選擇,不同的民族之間的體育文化也不同,地域文化是地區(qū)文化集中的表現,民族民間體育賽事與地域文化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長期歷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對當地的民族民間體育賽事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qk/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