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現(xiàn)在我國民族器樂教育,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資金缺乏,師資力量不足等情況,在這種局面下,小學音樂教育論文認為學校器樂社團是現(xiàn)階段行之有效的方式。通過社團的組建,可以使學校認識到社團的存在,感受的民族器樂的魅力,從而增加對民族器樂的重視度;還可
現(xiàn)在我國民族器樂教育,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資金缺乏,師資力量不足等情況,在這種局面下,小學音樂教育論文認為學校器樂社團是現(xiàn)階段行之有效的方式。通過社團的組建,可以使學校認識到社團的存在,感受的民族器樂的魅力,從而增加對民族器樂的重視度;還可以部分解決學校不足,維持社團健康發(fā)展;對于對民族器樂有興趣的學習者實現(xiàn)了組織,使民族器樂得以發(fā)展。
《中小學音樂教育》(月刊)創(chuàng)刊于1950年,由浙江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是國內創(chuàng)刊最早,專門為音樂教育事業(yè)服務的,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音樂期刊。本刊薈萃教師的豐碩成果,以鮮明的特色和實用的價值,深受國內外音樂教育界的歡迎。1992年榮獲北大核心期刊。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民族,從古至今發(fā)展的每個時代,先輩們都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器樂,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這些財富,還要繼承和發(fā)展,將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器樂文化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從小加強對學生的民族文化培養(yǎng),開拓小學生音樂視野。本文簡述了民族器樂的音樂特點,重點探析了民族器樂學習在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民族器樂開展的途徑。
【關鍵詞】民族器樂;教學;小學音樂;特點;重要性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音樂文化更是貫穿了整個的發(fā)展歷程。眾多的民族造就了豐富多彩民族器樂,豐富了我國的民族文化。時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帶來了多樣的民族器樂,
更成為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燦爛的文化都是先輩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這些文化遺產(chǎn),并努力傳承和發(fā)展,將優(yōu)秀的民族器樂文化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可以通過民族器樂,了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開拓音樂視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民族器樂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一、民族器樂的音樂特點
1.演奏形式
民族器樂的演奏形式并不是單一不變的,常見的演奏形式有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四種演奏方式。獨奏是一個人一件樂器,有時是一個人演奏,有時還會有一個人的伴奏或一個樂隊的伴奏,例如揚琴常常為二胡伴奏[1]。齊奏為兩個、兩個以上演奏者按同種樂器演奏或不同種樂器演奏的同度或八度樂曲,例如笛子的齊奏、二胡的齊奏。重奏是由多個聲部演奏的樂器,但每個聲部只有一個人的演奏形式。合奏是演奏同一樂曲時按照樂器的不同種類分為不同組,不同的樂器按照不同的聲部來進行演奏,例如音樂活化石——南音、江南絲竹、十番鑼鼓、潮州音樂、遼南鼓吹、山東鼓樂等。
2.創(chuàng)作題材
民族器樂的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展現(xiàn)了勞動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國的民族器樂大部分是有標題的,這些標題有的和樂曲有關系,有的則無太大的關系。但標題性器樂曲,標題與題材有著直接的關系,即用簡單、凝練的文字表現(xiàn)某個人物、某件事情、某個意境[2]。
3、曲式結構
民族器樂曲的曲式結構是多樣的,可分為二段體、三段體與多段體,都是由相同或不同的音樂材料展開來的,表現(xiàn)音樂不同的主題,為了表現(xiàn)曲子的完整性,每個主題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變奏曲式是在原有曲調的基礎上進行加花、裝飾。著名的樂曲《陽關三疊》就是主題多次反復的出現(xiàn)。一首樂曲中兩首曲牌(或曲調)不斷反復地循環(huán)出現(xiàn),或一首曲牌(或曲調)反復出現(xiàn)兩次以上。聯(lián)曲體(套曲)曲式,兩首以上完整獨立的曲子聯(lián)綴而成的樂曲結構形式是聯(lián)曲體[3]。
二、民族器樂學習在小學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1.民族器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導師,可以引導孩子有效地學習。很多音樂課上,學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很好聽的樂曲,有精美的樂器伴奏,而樂器的背后就可以引出動人的故事。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樂器的興趣。例如《戰(zhàn)臺風》這首樂曲,是作者王昌元在上海港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于工人與臺風搏斗而作的一首古箏獨奏曲[4]。樂曲開頭表現(xiàn)了碼頭繁忙的場景,到第二段臺風來臨威脅碼頭貨物的安全,到第三段全曲中心段落表現(xiàn)碼頭工人不屈的精神,第四段雨過天晴碼頭工人戰(zhàn)勝了臺風,保護了國家財產(chǎn)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最后一段碼頭上又恢復了歡騰的氣氛,整個作品成功地展現(xiàn)了工人的英雄形象。
2.民族器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最好的指路燈,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才能更有效地學習老師所教的知識。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給與孩子公正的客觀評價,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于不自信、膽小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給我們表演小節(jié)目,其他同學可以敲擊桌椅配合他的伴奏,鼓勵他。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好樂器,還可以增強自信。音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10分鐘的時間,作為自由表演時間,給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小舞臺”,讓學生表演上節(jié)課老師教的內容或者本節(jié)內容,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吹湊簡單曲子,在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后,就可以增強自信。如果到了一些節(jié)日有更大的舞臺時,同學們就可以表演一些簡單的小樂器來合奏,這樣會增強孩子們的凝聚力,提高集體榮譽感。
3.器樂教學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音樂課堂中,器樂的學習不僅能增加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同各個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帶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通過認識五線譜、唱旋律、聽節(jié)奏等,更深一步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是每一個學習者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有些樂理知識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和記憶,學生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但是這些基本的的樂理知識和樂器相結合就會非常形象方便記憶,例如波音記號和滑音記號單憑老師的講解學生理解的就很吃力,配上器樂就方便多了,因為學生的大腦里反映了直接聽覺和視覺的圖片就會產(chǎn)生更深的印象,加上老師的指導就會牢牢記住。另外,器樂教學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習器樂過程中我們的器官是多方蠻配合的,眼、耳、口、手、腦,看譜,記譜要動腦、動手通過各個器官的配合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思維的多向發(fā)展。
三、民族器樂教育的開展
本校通過各方領導與社會的支持,創(chuàng)辦了以民族器樂藝術班的特色教學。至今創(chuàng)辦27年來,培養(yǎng)了500多名藝術生,先后在各項比賽中盡展風采,在全國、省、市、區(qū)級舉辦的各種比賽中獲得驕人的好成績,并活躍在市、區(qū)一些重大型的文藝匯演活動中。歷屆民族器樂藝術班的同學還曾先后赴北京、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演出,受到當?shù)厝藗兊目隙百澷p。學生通過民樂藝術團、琵琶興趣組的學習、演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xiàn)能力,使學生自豪感增強,增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開展民族器樂社團時,老師應注意:①應該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民族器樂的興趣;②器樂教學要由淺漸深,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③重視演出對器樂教學的重要性;④民族器樂教育應該因材施教;⑤民族器樂教育應該注重民族音樂教育開展;⑥民族器樂教學因積極與其它音樂形式相互交流學習。
推廣小學民族器樂教育,不僅使學生在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中,了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開拓音樂視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民族器樂得到傳承和發(fā)展,更是在當今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地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