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教學類期刊投稿發(fā)表了高職院校財務報表的課程教學模式和意義,我們想讓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學好財務報表分析這門課程,需要總結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了解當前學生的學情,分析這門課程的特點,不斷總結和試驗各種教學思路,設計我們的課程體系,以期達到最好
這篇教學類期刊投稿發(fā)表了高職院校財務報表的課程教學模式和意義,我們想讓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學好財務報表分析這門課程,需要總結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了解當前學生的學情,分析這門課程的特點,不斷總結和試驗各種教學思路,設計我們的課程體系,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類期刊投稿,課程,財務報表分析,教學模式
一、重塑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針對這門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限于對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及思路的講解、與財務報表相關的財務指標的講解、財務報表項目的分析講解、相關案例的講解等,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本科及以上的學生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方法,學生思維系統(tǒng)性較強,基礎較好,理解能力強,想象空間大。但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如果完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為高職高專的學生在高中階段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無法將前后知識進行銜接和貫通,學習氣氛渙散,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學習動機不清晰等。顯然,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我們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盡可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適應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
在中國高校大力擴招之后,經(jīng)過985、211、一般本科院校生源選拔后,留給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相比20年前的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很多方面的能力都不能與之抗衡。當代很多高職高專學生快速理解知識的能力有限,邏輯性較差、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思維擴展能力不足,專注力不夠,學習主動性不強,上課精神不集中,捕捉信息的敏感度不高,而且很多學生稍微難一點就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不能畏難前行等。這些問題在財務報表分析教學中體現(xiàn)得非常突出,很多學生前期課程基礎不牢固,無法正確理解會計報表各項目所表達的含義、意義等,缺乏對企業(yè)的感性認識,缺乏對國家政策的深層次理解。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給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帶來許多挑戰(zhàn)。
(三)不斷歸納總結課程的特點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就是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匯總,并在此基礎上找到我們需要的一些關鍵的信息,為企業(yè)經(jīng)營決策提供服務。這門課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要對我們的四表一注有個通透的了解,熟知每個報表項目的內(nèi)涵,熟知每個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而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只熟悉兩表,就是資產(chǎn)負債表和損益表,而對其他表知之甚少,只知道資產(chǎn)負債表和損益表里面的一些勾稽關系,對于其他幾個表的勾稽關系基本不了解。另外,很多學生對于報表項目的內(nèi)涵理解不夠透徹,不知道這些項目的作用和意義。
二、探尋課程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規(guī)律
(一)以“抄”回歸教學本位
現(xiàn)在教學中很少有老師采用“抄”書的辦法了,大家覺得這是既浪費時間,效率又低的辦法,只有一門課程用得最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書法課,這是書法老師用得最多的一招,就是讓大家不斷地去描摹前輩的東西,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有時候最笨的方法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我告訴學生,本門課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一個“抄”字來形容,我們要把一些關鍵的知識抄一遍,甚至抄幾遍,我們通過抄,先“抄”會別人的,理解別人的思路,逐漸形成自己的“底”子,再通過不斷地加深學習,一定會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效果逐漸產(chǎn)生,很多學生不再覺得這門課困難、枯燥,甚至延伸到了其他課程,其他課程的老師反映學生通過這么“抄”,打牢了基礎。
(二)以“講”擴展知識外延
我告訴學生,本門課的第二大特色就是采用一個“講”字來形容,任何事物如果自己能講一遍,能自圓其說,不管對與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跨越式進步。首先,我會對書上理論部分的知識進行深入的講解,然后我讓每個班分成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一些案例,這些案例資料很詳細,每個小組只需要將這些資料翻譯成PPT,然后推薦一個同學或兩個同學站上講臺上來把它們講明白即可。這個思路既可以鍛煉同學們做PPT的能力,又能鍛煉同學們的演講口才。第一次,很多同學做的PPT都出現(xiàn)了問題,講演更有問題,在同學們講完以后,我都會對同學們做的PPT效果及講演的長處短處給一些評價和建議,將第一次準備的最好、講得最好的同學的資料發(fā)給大家,給大家分析好在哪里。并同時告訴他們,咱們不要怕,今天不好,不代表明天不好,在學校就是讓同學們來試錯的,只要同學們步入社會的時候能講好就是對今天付出最大的回報。
(三)以“短”完善課程體系
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們來說,我們講多少,講什么內(nèi)容,哪個階段講,用多少課時,這些都需要考證,比如很多本科院校用64課時、96課時來系統(tǒng)地講解它,效果非常好,我們領導也問我,我們是否需要按這種課時來設計,我經(jīng)過一段時間思考,我們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對于這門課的設計應該要短,用32課時足矣,我們現(xiàn)在的目標只能大而泛,先奠定基礎,隨著其他知識的不斷加深,理解力的不斷增強,再不斷地學習這門課,現(xiàn)在這個階段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樣那么系統(tǒng),因為他們的知識體系、學習能力還不夠,我們需要根據(jù)他們現(xiàn)在的能力設計我們的課堂體系,而不是盲目地照搬本科院校的學習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明珍.高職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嵌入式教學模式初探[J].消費導刊,2014(09).
作者簡介:唐榮全(1976.03—),男,漢族,本科,講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研究方向:財務報表分析、企業(yè)稅務籌劃等。
推薦閱讀:《重慶大學學報》(月刊)創(chuàng)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1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