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以游戲為載體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 正文

以游戲為載體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3-17 10:46

本文摘要:摘 要 《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兒童友好型學校是兒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不僅要為兒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兒童喜歡什么、需要什么

  摘  要 《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兒童友好型學校是兒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不僅要為兒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兒童喜歡什么、需要什么;趦和哪挲g屬性及生活方式,加強對游戲的研究及開發(fā),開展高質量的游戲活動,讓兒童在游戲中收獲快樂、增長知識、提升能力,不僅是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需要,也是教育永恒的話題。

  關鍵詞 兒童 游戲 友好城市 友好學校

兒童游戲論文

  未來五年,在全國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示范工作,已納入國家“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2021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fā)《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作了進一步的政策引導。建設兒童友好城市,需要社會方方面面都能彰顯對兒童的友好,其中,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兒童友好型學校,是兒童友好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兒童友好型學校的特征

  所謂兒童友好型學校是指以兒童發(fā)展為中心,學校的軟硬件設施、空間布局、教育理念、教學設計、課程實施、管理方式等所有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基于兒童需求,服務兒童發(fā)展,處處彰顯對兒童的友好。兒童友好型學校的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安全兒童在校園里安全有保障包含物理環(huán)境的安全及精神環(huán)境的安全兩個層面。

  (1)物理環(huán)境的安全兒童友好型學校的生均面積不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保障兒童有充分的活動空間,保障兒童在嬉戲玩耍時不因活動空間狹窄造成意外傷害。兒童友好型學校的校園里不應該有“尖角”,課桌椅、教學儀器等設施的尖角都應安裝軟包,建筑物的角落應有防撞貼,讓兒童感受到來自于細節(jié)的體貼與友好。兒童友好型學校應設有無障礙衛(wèi)生間,讓少數身體殘疾或受傷的兒童享受到關愛。

  (2)精神環(huán)境的安全兒童友好型學校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的,雖然兒童間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斷,但沒有各種欺凌行為。在兒童友好型學校,不存在個別學生由于受欺負而不愿意上學的現象;不存在學生由于成績跟不上,因受老師批評而害怕上學的情況,每個兒童都在安全的精神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

  2.自由在兒童友好型學校,每個兒童的天性都能得到自由的釋放。兒童喜歡打滾撒歡,校園里不僅有綠茵茵的足球場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滾來滾去,還有若干個或大或小的草地,讓兒童自由自在地感受大地的氣息。兒童喜歡游戲,校園里不僅有各種玩具和游戲道具,還有足夠的時間為兒童提供游戲保障。在課外活動時間,學校能提供豐富的游戲課程供兒童選擇。

  3.被尊重在兒童友好型學校,處處彰顯依法保障兒童權益、兒童平等、兒童參與、兒童觀點充分表達、兒童合理訴求充分滿足、兒童生活樣態(tài)充分被尊重的和諧氣氛。兒童友好型學校不僅要為兒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兒童的年齡屬性,尊重兒童的需求與喜好,讓兒童在寶貴的孩提時代感知到學校及社會的友好,在幸福的體驗中提升素質與能力,最大化地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二、校園游戲對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意義

  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道德前提是對兒童的了解與尊重。兒童最感興趣的事莫過于玩游戲。以游戲為載體彰顯對兒童的友好,需要了解各類游戲對兒童的價值、對創(chuàng)建兒童友好型學校的意義。

  1.豐富的游戲是學校對兒童友好的重要彰顯

  學校要彰顯對兒童的友好,首先就要認識到游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1)游戲能滿足兒童自我實現的需求,能讓兒童獲得尊嚴、獲得快樂,能為兒童的人際交流提供載體;(2)游戲可以提高智商,提高思維能力;(3)游戲使兒童精神愉悅、精力充沛;(4)游戲不但不浪費時間,還會為兒童贏得許多優(yōu)質時間;(5)游戲可以讓兒童身上那些式微的光放大、放亮,滋養(yǎng)兒童的自信心。所以,認識到游戲的重要性是保障兒童游戲的基礎,是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保障。

  2.游戲是兒童的年齡屬性

  兒童入學后,在課堂里,很多知識的傳授需要游戲的輔助,很多人生道理的習得需要借助游戲進行鋪墊;在課堂外,兒童會自發(fā)進行一個人或多人參與的各種游戲活動,并且能夠自主制定游戲規(guī)則。由此可見,游戲不僅是兒童的年齡屬性,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1]。

  3.游戲能培養(yǎng)兒童的問題意識游戲不僅有規(guī)則,還有特定的問題與視角。以抽陀螺游戲為例,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有自轉——繞自身軸線轉動,而且有公轉——圍繞一個垂直軸線作錐形運動。做抽陀螺游戲時,兒童很容易發(fā)現,陀螺轉得越快,擺動角越小,穩(wěn)定性越好;轉得越慢,擺動角越大,穩(wěn)定性也就越差。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會發(fā)現,人騎自行車的原理也跟抽陀螺一樣。每一個游戲都有特定的問題與視角,做游戲對培養(yǎng)兒童的問題意識有著積極的作用。

  4.游戲能提升兒童的智慧一個人進行的游戲活動能鍛煉人的觀察力、專注力和研究力。多人參加的游戲都有明確的規(guī)則,要想在游戲中獲勝,是需要智慧的,例如:分析、協調、合作、謙讓、堅持、妥協、判斷、決策等。無論什么樣的游戲,兒童通過游戲活動,能培養(yǎng)及提升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及多種能力,啟迪他們的智慧,讓兒童變得勇敢、獨立和執(zhí)著,而這些素質是兒童參與實踐活動必備的能力與智慧。

  5.游戲是兒童探究世界的載體從小愛搭積木與擺弄羅盤的愛因斯坦、喜歡數星星的張衡,都是在游戲中受到啟迪,最終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瓦特通過觀察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發(fā)明了蒸汽機;法拉第喜歡擺弄圓盤,發(fā)明了圓盤發(fā)電機,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通過鏡片中的微生物,發(fā)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作為玩具被構思出來的。游戲是探究的載體,沒有游戲,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6.游戲有助于兒童對文化的感知有些游戲,如捉迷藏、躲貓貓、尋寶藏等都是基于秘密體驗,兒童參與這類游戲,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秘密的思想、故事、社會生活與文化。猜謎語、背童謠這類語言游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這類語言游戲能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提升。人類的文明和文化最初都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始的,游戲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游戲的產物。游戲涉及作為個體的人和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是生活問題,也是一個文化問題。

  三、以游戲為切入點創(chuàng)建兒童友好型學校

  游戲對兒童的意義人人皆知,加強對游戲的開發(fā)與利用,用游戲彰顯對兒童的友好,以游戲為切入點創(chuàng)建兒童友好型學校,是兒童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1.了解兒童對游戲的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的目的是尊重兒童的年齡屬性,讓兒童快樂成長。但是,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兒童,對游戲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要想通過游戲彰顯對兒童的友好,必須要認真了解兒童對游戲的需求,根據了解的情況,為兒童提供滿足其童真童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需求滿足上,要特別注意少數身體殘疾、有階段性健康問題(例如手臂骨折)等兒童的特殊需求,盡可能讓每一名兒童都能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2.保障兒童做游戲的時間適合兒童的游戲活動很多,可在校園里開展的游戲活動也很豐富。校園里兒童游戲時間保障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課間時間允許兒童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二是低年級兒童每天至少有兩節(jié)游戲課,高年級兒童每天至少有一節(jié)游戲課;三是低年級兒童的課堂教學應根據授課內容,盡可能以游戲形式切入;四是下午放學后學校提供的延時服務時間,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應組織他們進行集體游戲活動。

  3.基于兒童經驗選擇游戲項目游戲項目的選擇有三個標準:(1)兒童參與程度高不高;(2)兒童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3)兒童投入的主動判斷多不多。在游戲項目選擇中,1-2年級兒童游戲難度不能太高,注意將室內游戲、戶外游戲、區(qū)角游戲等多種游戲形式有機結合;3-4年級兒童應以滿足其好奇心與探索欲為目的,擺弄及探究實物玩具;5-6年級兒童應加大游戲的智力成分,例如:通過休閑游戲發(fā)現大自然的美,通過數字游戲培養(yǎng)數學美感,讓兒童不僅玩出快樂,還要玩出知識和智慧。

  4.在傳承基礎上對傳統(tǒng)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兒童游戲創(chuàng)新的著力點是游戲程序及規(guī)則背后的經驗、原理及智慧,重點思考如何讓游戲與兒童的經驗及智力發(fā)生聯系,如何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產生交集。以滾鐵環(huán)游戲為例,二十年前,這是一項非常普及且深受男孩子喜歡的游戲活動,該游戲對培養(yǎng)兒童的體能、專注力及平衡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今,為了讓這項近乎消失的游戲重新回到兒童生活中,就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對這些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

  5.讓兒童遠離電子游戲很多兒童都對電子游戲感興趣,特別是鄉(xiāng)村里的部分兒童由于沉迷電子游戲而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傷。在以游戲為載體的兒童友好型學校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讓兒童認識到電子游戲的危害,激發(fā)兒童對情境性游戲的興趣,通過真實的情境性游戲讓兒童遠離電子游戲。

  6.將游戲與課程學習相融合當兒童的游戲需求得到滿足后,教師應啟發(fā)兒童將游戲與課程學習相結合,在生活及課程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將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的探究精神用于課程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勿讓兒童玩教師設定好的游戲,更不要將游戲課程化。任課老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給兒童預留足夠的通過游戲探索知識、將游戲與課程相連的空間,供兒童通過游戲進行探究。

  7.加強對兒童游戲的校本化研究讓兒童游戲成為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重要切入點,除了保質保量地開展游戲活動,還應加強對校園兒童游戲的研究,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1)兒童游戲的意義與價值;(2)兒童游戲的種類;(3)兒童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4)兒童游戲的開發(fā)、組織與實施;(5)游戲道具的制作與使用;(6)教師游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7)游戲對兒童友好型學校建設的促進作用;(8)如何通過游戲提高兒童的幸福指數。

  8.加強對游戲道具的挖掘及使用很多游戲需要道具,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道具資源,要從游戲道具中挖掘出游戲的價值。要培養(yǎng)兒童改造現有游戲道具的能力,把每一個“玩夠了”的游戲道具拆分、加工成新的游戲道具。游戲道具的挖掘與利用無固定的模式可借鑒,只要有利于兒童的身體發(fā)育、情緒發(fā)展、認知發(fā)展、個性發(fā)展、社會交往發(fā)展、智力提升,就可以進行開發(fā)與利用。

  兒童友好型學校是兒童友好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兒童游戲較為缺乏的當下,從兒童成長的角度加強對游戲的研究、開發(fā)與利用,開展高質量的游戲活動,讓兒童在游戲中盡享心智溝通的快樂,通過游戲,讓兒童自信、勇敢、思想獨立、不畏風險、快樂成長,不僅是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的需要,也是教育永恒的話題。

  參考文獻

  [1]吳維煊.教育中“玩”的缺失對學生成長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5(05):14-15.

  作者:章 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