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園林工程師論文發(fā)表了在園林景觀中竹子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園林植物,是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竹元素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也是最常見的造景方式。論文以竹為例,探討竹類植物景觀資源的文化內涵以及現(xiàn)代景觀中竹元素的運
這篇園林工程師論文發(fā)表了在園林景觀中竹子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園林植物,是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竹元素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也是最常見的造景方式。論文以竹為例,探討竹類植物景觀資源的文化內涵以及現(xiàn)代景觀中竹元素的運用。
[關鍵詞] 園林工程師論文,園林植物;竹;景觀;文化內涵
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國的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國李約瑟博士同樣也認為,中國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由此可見,大到一片竹林,小到一片竹葉,無不是其文化意境的體現(xiàn)。
1 竹的精神品質
竹子的這種自然屬性是中國竹文化的核心內容。在竹子清秀娟麗的形象之外,人們頗為中意其所賦有的精神寄托。例如,由竹子不懼嚴寒,聯(lián)想到人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空心有節(jié),聯(lián)想到謙遜向上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由竹風細骨,聯(lián)想到不食人煙、超塵脫俗的思想境界等。中國園林竹文化的精髓與核心,就在于竹子的多重自然屬性恰好與人們所追求的人生態(tài)度與人生境界相符[2]。
不管是生活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竹對人們的影響是如影隨形的,生活的一副竹簾、一雙竹筷到廳堂案上的一副水墨丹青、一首詠竹明志歌賦,都是竹文化及其精神品質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體現(xiàn),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3]。
2 竹與隱逸文化
遠離塵世喧囂,與鳥語山林為伴,文人墨客開始追求歸隱山林、歸田園居的步伐。山野里的植物在文人大家的眼中便多了一份生命的脈動,多了一份“人格”的色彩。隨著“隱逸文化”的誕生、發(fā)展、興起與轉變,“植物人格化”也伴隨其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愛竹,竹子本身所體現(xiàn)出來各種氣質,如有節(jié)、正直、堅韌、挺拔等與文人所追求的雅趣完美契合[4]。文人將隱逸的情懷寄托在這些有著與內心追求所契合的竹子上,將竹寫進了他們的詩歌,繪入他們的畫作。竹的氣質與形象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精神的產物。
3 竹與景觀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竹在古典園林中的運用可以說是淋漓盡致。早在《園冶》一書當中,就有“移竹當窗,分梨為院”的描述,古人鐘情于水墨山水畫意,將松柏、蠟梅、修竹等植物框于一景。竹元素在古典園林景觀中的運用就可謂形式各異、不拘一格。比如,根據場地和意境的表達需要可以選擇群植、片植等形式營造主題鮮明的竹林景觀;利用竹子的不同形態(tài),采用群植、孤植的方式可達到分隔庭園空間;將竹元素與建筑進行融合,竹元素在柔化硬質建筑物質感的同時,也可以給建筑注入新的文化內涵[5]。精妙地處理植物與建筑、小品、園路、水系等景觀要素之間的關系,以此形成園林獨有的造景方式。
竹元素在多彩的現(xiàn)代園林中將東方感性與西方理性相結合,吸收文化精髓,并在尊重植物生態(tài)習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更為動人的竹景觀。例如,在北京長城腳下設計的“竹屋”引起了轟動,用“竹元素”豐富了建筑的表現(xiàn)力(見圖1)。竹墻相隔,讓整個“竹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詩意地展現(xiàn)了東方文化的魅力。立面是由巨大的地板玻璃和細竹組成的。日出日落,日光從不同的角度入射室內,經過竹林與玻璃的幾次反射,將日光表現(xiàn)成“萬丈光芒”[6]。春夏秋冬,太陽入射角不同,加上雪景、冰景的變化,四個季節(jié)有不同的光和影風景。特別是茶室由細長的竹子建造,約10 m2的茶室仿佛漂浮在水面上。茶室的墻面不是一個堅硬的混凝土墻,把一切都分隔開來,而是運用一排竹竿能看透外面的世界。當你尋找到這個好地方,它會幫助你冷靜下來,甚至忘記你在哪里。這是在對話中產生的中立空洞,即日本傳統(tǒng)建筑形式所強調的空間的不存在性——“沒有實體的空間”——可流動的、無形的空間,形成一個供人思考的“內向”的空間。竹子、石板、水和陽光等自然材料和元素,在隈研吾純凈的景觀空間設計手法下,儼然被轉化成一個洗滌心靈的場所。
土地與自然的結合是一個良好的建筑不可缺少的條件,所謂的結合不是孤立的基礎和孤立的建筑,而是有一種“出土”的感覺。因此,他保留了原始地形,尊重了地形環(huán)境,并與大地進行了良好的結合。竹屋旨在通過竹子的“微粒”來整合長城的山區(qū)和居民,從而創(chuàng)造出人、竹屋和環(huán)境的親密感。山里的建筑面臨著一個低精度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他對建筑進行了加固,使這兩個建筑達到了既大膽又詩意的和諧統(tǒng)一。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防范與主流風格背道而馳的因素,人的空間是對自然空間的抽象和延伸。人類居住的城市,是自然界結構不可分割的部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離不開自然的秩序和規(guī)律,如園林綠化、行走路徑等,用大面積的竹子種植成平滑的線條或片狀的森林,可以在空間上協(xié)調不同的景點,形成一致的景觀效果[7]。
4 結語
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中國各行各業(yè)。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園林植物造景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為了迎合國際美學的需要,人們選擇其他極具觀賞性的植物種類來創(chuàng)造景觀氛圍,這種做法無疑將割裂文化與傳統(tǒng)園林植物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中國園林植物也將逐漸失去其文化內涵。新事物的不斷涌現(xiàn),要求大家能夠及時地汲取新文化的深刻內涵,并與園林植物造景相結合,創(chuàng)造一種與時俱進的園林植物造景方式。
參考文獻
[1]安懷起.中國園林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
[2]王毅.園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楊銳.文明轉向與風景園林的使命[J].風景園林,2010(3):124.
[4]蔣宇.論士人園林作為隱逸文化載體的形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5-87.
[5]徐清泉.隱逸文化與中國園林藝術的生發(fā)勃興[J].青海師專學報,2000(5):1-4.
[6]王健.“隱逸”文化與中國園林[J].安徽建筑,2002(6):20.
[7]何明,廖國強.中國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推薦閱讀:《園林》(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5年,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和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專業(yè)知識普及刊物,是反映園林綠化行業(yè)的前沿知識、實用技術、文化技藝的科普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nylw/1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