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種子生產技術》是高職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yè)、作物生產技術專業(yè)的一門職業(yè)核心能力課。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玉米、水稻、甘蔗、馬鈴薯種子(苗)生產過程中的計劃制定、選地隔離、錯期播種、田問肥水與病蟲管理、花期預測與調節(jié)、除雜去劣、去雄授粉、
《種子生產技術》是高職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yè)、作物生產技術專業(yè)的一門職業(yè)核心能力課。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玉米、水稻、甘蔗、馬鈴薯種子(苗)生產過程中的計劃制定、選地隔離、錯期播種、田問肥水與病蟲管理、花期預測與調節(jié)、除雜去劣、去雄授粉、種子收獲等基本理論與生產的先進技術;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服務“三農”職業(yè)道德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為以后工作奠定基礎。本課程內容選取緊貼區(qū)域種子行業(yè)、產業(yè)和企業(yè)需求,并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確定了7個學習項目,每個項目設有7——10個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項目按照“簡單到復雜”順序進行設計,對應“中級種子繁育員(技術工)一高級種子繁育員(技術員)—技術主管”學生職業(yè)成長三階段的典型工作任務,重構教學內容。本課程經過兩年的教改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建立了課程網站,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發(fā)展提供平臺
引導學生利用課程網站進行自主學習,建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提供自測試題以及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等,學生可進行在線測試,加強了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網絡教學課件注重實用性和仿真性、科學性、先進性,內容生動、形象、具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網站開通后,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自主學習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針對課程重點和難點,通過布置學生做習題、練習,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通過課堂檢測,促進學生復習總結。充分利用網絡課程的優(yōu)勢和已建立的課程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其中的教學課件、教輔課件、精品圖庫、品種資源、動畫資源、視頻資源等,幫助學生理解重點、消化難點,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每個項目的相關習題、練習和在線測試進行自我練習和測試。
2、實行校企合作,以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形式進行“工學結合”,使學生“零距離就業(yè)”
以“工學結合”理念整合課程技能實踐內容,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將學生定位為作物種子繁育員,分組并設立組長,教師充當部門經理,負責分配工作任務,要求學生必須按種子企業(yè)規(guī)定上、下班,在整個實訓過程中要填寫實訓記錄,由教師把關,實行層層審核負責制,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責任心、獨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職業(yè)素質,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夠學習到生產單位的生產要求和記錄、報告的可追溯性。經過訓練后,學生在頂崗以及畢業(yè)后在種子企業(yè)生產部門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得到了企業(yè)的普遍認同和好評。為滿足該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目前學院已與廣西綠田種業(yè)公司、廣西兆和種業(yè)公司、廣西區(qū)種子公司、廣西谷源種業(yè)公司、崇左市農科所等十家企業(yè)簽訂了“工學結合”協議。
通過農業(yè)科技服務中心、到種子生產場或良種繁育場頂崗實習等服務形式,鞏固了理論知識,鍛煉了實踐技能。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在學校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氛圍,了解企業(yè)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因此,學生進入種子企業(yè)后,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有些學生實習完成后就被企業(yè)留下成為正式員工,工作受到企業(yè)好評。
3、圍繞高級種子繁育員崗位知識與技能的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融合
《種子生產技術》是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yè)、作物生產技術專業(yè)的職業(yè)能力核心課程,是圍繞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將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進行有機融合的一門課程,縮短了理論與應用實踐之間的距離,有效實現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區(qū)域特點和生產實際分為7個項目:種子生產基本認識、玉米雜交制種技術、水稻雜交制種技術、甘蔗種苗繁育技術、馬鈴薯種苗繁育技術、玉米自交系親本種子生產技術、雜交水稻親本不育系繁育技術。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型教育方式。在此基礎上以“課堂—農場”模式實施現場教學,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強化訓練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種子生產的工藝流程和生產技術,如選擇種子生產基地、錯期播種技術、花期預測與調節(jié)技術等。
4、加強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滿足項目課程的教學需要
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學校現有作物遺傳育種室、種子檢驗室、作物生產實訓場、作物研究所、院辦廣西綠豐種業(yè)等實習基地,可以滿足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實用為準則,改革實驗內容。項目課程的現場教學能夠讓學生置身于生產實踐,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可以化抽象的書本知識為形象的現場實踐。比如玉米雜交制種、水稻雜交制種是項目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播種前種子處理內容的教學,在學校種子檢驗室進行;對于父母本特征特性、父母本花期預測和調節(jié)方法、父母本花器構造和開花習性、制種田去雜去劣等內容的教學就在作物生產實訓場或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在老師的現場示范與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種現場教學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可更生動、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水稻、玉米制種的相關技術和方法,加深印象并易于理解。
5、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
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化難為易,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圖片、圖表和動畫演示,播放一些教學錄像,突出形象化教學,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化解難點。例如,在進行作物品種的教學時,因作物品種的內容繁多且枯燥單調,學生不易掌握,這時可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大量的作物品種、視頻、圖表等資料插于課件中,變抽象為具體,實現視聽結合,以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多媒體教學集圖像、聲音、圖片、文本、動畫、影視等為一體,用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在多種感官刺激下,能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小編推薦同類優(yōu)秀的農業(yè)論文 職稱論文淺析我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主導的特征
摘要:從股金結構、規(guī)則制定過程與決策過程三個方面綜合來看,我國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典型的精英主導特征,規(guī)則制定權力、決策權力和大多數股金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且權力持有者和資本持有者呈現出二位一體的特征,使組織的精英主導色彩更加濃厚。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nylw/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