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選取福州市10種常見普通公路綠化樹種為研究材料,運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測定葉片重金屬(Fe、Mn、Zn、Cu、Pb、Cd)含量,分析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及污染特征,為篩選有效治理道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金屬污染的綠化樹種提供科學依據(jù)。結果表明:(1)綠
摘要選取福州市10種常見普通公路綠化樹種為研究材料,運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測定葉片重金屬(Fe、Mn、Zn、Cu、Pb、Cd)含量,分析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及污染特征,為篩選有效治理道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金屬污染的綠化樹種提供科學依據(jù)。結果表明:(1)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的累積量差異顯著。紫薇的Cu累積量最高,紫葉李對Fe累積能力最強,雞冠刺桐具有較強Cd累積能力,榕樹和美麗異木棉累積Zn、Pb較強,小葉欖仁對Mn累積量最高。但不同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累積量綜合排序一致,均為Fe>Zn>Mn>Cd>Cu>Pb。(2)綠化樹種葉片中重金屬累積量及污染特征存在季節(jié)性差異,對重金屬吸滯累積集中在夏秋兩季,其中常綠樹種對Cu累積量在冬季較高。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春季Zn、Cd污染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F(xiàn)e秋季較大。Mn、Pb主要來源于自然源,Zn為輕度富集,F(xiàn)e、Cd主要來源于人為源。(3)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累積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通過聚類分析及分值評價,不同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的累積能力綜合排序為:美麗異木棉>榕樹>雞冠刺桐>紫葉李>黃花槐、小葉欖仁>羊蹄甲>香樟>白蘭、紫薇。累積6種重金屬綜合能力最強樹種為美麗異木棉,可作為福州地區(qū)道路生態(tài)系統(tǒng)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首選綠化樹種。
關鍵詞重金屬;綠化樹種;葉;季節(jié);來源分析;福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加快,靈活而有效的道路運輸系統(tǒ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也由此產生空氣污染、噪聲等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隨著機動車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汽車尾氣排放、剎車和輪胎及道路磨損[1]產生的重金屬微粒錳(Mn)、銅(Cu)、鎘(Cd)等污染物也日益增加[2],這些微粒容易與汽車經過產生的二次揚塵及空氣中的灰塵(如PM2.5、PM10)結合形成重金屬污染顆粒物,分散于城市各處,空氣中過量重金屬暴露通過接觸人體皮膚和進入呼吸系統(tǒng)[3],誘發(fā)皮膚病、心血管疾病、白血病和癌癥等疾病[4-6],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城市空氣中重金屬污染微粒的吸附研究對于改善城市人居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綠化論文范例: 園林綠化工程反季節(jié)綠化施工技術措施研究
綠化樹種具有降低空氣流速[7]、降溫增濕[8]、吸附顆粒物[9]、富集重金屬[10]等功能,通過葉片豐富的表皮絨毛、分泌黏性油脂或枝葉[11],能夠有效吸附空氣中粉塵顆粒物,同時,樹木葉片擁有大量氣孔,能夠通過呼吸作用吸收大氣中的重金屬物質[12]。因此,通過綠化樹種的合理配置,合理規(guī)劃城市綠化布局,對大氣粉塵和重金屬污染進行防治,對于美化環(huán)境,構建良好的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許多城市相繼開展了綠化樹種葉片滯塵與吸滯重金屬能力研究,取得了諸多有意義的成果。王丹丹等[13]、楊淏舟等[14]、王愛霞等[15]的研究指出葉片中重金屬累積量與綠化樹種滯塵量呈顯著正相關。高海波[16]的研究顯示,國槐葉片具有較淺的波浪狀突起和較短而稀疏分布的表皮毛,有利于大氣顆粒物滯留。魏忠平等[17]對沈陽地區(qū)主要綠化樹種的研究則表明,吸收大氣污染物綜合能力較強的樹種是銀中楊,較弱的是國槐、刺槐。陳波等[18]以天津市主要綠化樹種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不同綠化樹種對重金屬元素和S元素吸滯能力的總排序為:白蠟>槐樹>雪松>柳樹>楊樹>檜柏。
曹旖旎等[19]的研究發(fā)現(xiàn)浙江省余姚市常見綠化樹種葉片滯塵能力較強的是夾竹桃、海桐和紫薇,累積重金屬能力以紫薇、金邊黃楊和紅花檵木較強。目前多數(shù)研究集中在不同城市功能區(qū)植物葉片滯塵與累積重金屬能力上,對不同植物葉片重金屬累積量差異性、重金屬富集的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及普通公路適用植物功能性狀的綜合性研究較少。同時,受地理、季節(jié)、樹種、污染物種類差異的限制,同一樹種在不同區(qū)域對重金屬的累積效果不同[20-21],因此根據(jù)環(huán)境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樹種重金屬累積研究,對于區(qū)域樹種的選擇和配置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福州市是國家森林城市,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常用的園林植物有160余種[22]。隨著福州經濟快速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路網建設密集,隨之而來的是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當前,福州對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滯塵效應[23-25]和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26-28]方面開展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對福州市普通公路適用植物功能性狀的相關研究尚為空白。
因此,本文以福州市道路10種綠化樹種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綠化樹種葉片累積重金屬能力及分析其與四季變化的關系,借助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和富集因子分析法探究重金屬的可能來源,以評價福州普通公路典型綠化樹種葉片重金屬累積能力,為城鄉(xiāng)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城鎮(zhèn)一體化景觀布局規(guī)劃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城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東經118°08'—120°31',北緯25°15'—26°39',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20℃,年均降水量900~2100mm,年相對濕度77%[29]。福州市分屬南亞熱帶季雨林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種植被地帶,受多種自然條件影響,植被類型復雜,植物種類繁多,以常綠闊葉樹種占優(yōu)勢。
公路區(qū)域常見的綠化樹種主要包括豆科(Leguminosae)、桑科(Moraceae)、木蘭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木樨科(Oleaceae)、薔薇科(Rosaceae)、漆樹科(Anacardiaceae)等。采樣區(qū)域為福州市西三環(huán)路(K1+100-K2+100)綠化帶,該路段位于烏龍江畔,車流量較大,汽車尾氣污染較為嚴重。
1.2實驗方法
1.2.1樹種選取
根據(jù)福州市地理氣候特征及樹種多樣性和代表性,兼顧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特點,選取福州市公路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提供的,市政道路和公路綠化中普遍使用的10種園林綠化樹種作為研究對象。以福州市西三環(huán)路(K1+100~K2+100)為采樣區(qū)域,經調查和統(tǒng)計,所選的樹種在采樣區(qū)域內均有分布,且數(shù)量滿足采樣要求。
1.2.2樣品采集
在距離公路中心15m以內、無其他污染源、主輔路無車輛出入口的區(qū)域設置采樣點,每個樹種選取5個采樣點,每個采樣點內選取長勢良好且樹齡相近的植株3株進行采樣。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選擇3天天氣較為晴好的時間(若遇降雨則選擇降雨7d后的晴好天氣)分別對10種樹木進行采樣,冬季只對常綠樹種進行采樣。
按不同植物葉片面積大小,在樹冠內部和外圍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為上、中、下3個層次,隨機采集葉片長勢良好、健康完整的成熟葉片,較大的葉片采集10片左右,中等大小的葉片采集30片左右,較小的葉片則采集50片左右。將采集的葉片用蒸餾水潤濕過的濾紙包裹后小心放入自封袋,帶回實驗室。
1.2.3樣品處理及重金屬測定
將葉片用去離子水清洗晾干,在105℃下殺青后于65℃烘干至恒重,粉碎并過100目篩。先對處理完的葉片樣品進行消煮,再利用美國PerkinElmer公司4300DV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OES)測定消煮液中的鉛(Pb)、鎘(Cd)、銅(Cu)、鋅(Zn)、錳(Mn)及鐵(Fe)元素含量。
1.3數(shù)據(jù)處理與綜合評價
用Excel2016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處理和作圖,用R軟件對不同樹種吸附的重金屬含量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Duncan,<0.05)和聚類分析。
1.4評價方法
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法和富集因子分析法分析綠化樹種葉片中重金屬的富集程度和污染來源。(1)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30]是重金屬含量與福州市相應土壤重金屬元素背景值[31]之比,一般認為比值在0-1之間為無污染,在1~2之間為輕度污染,2~5為中度污染,大于5為重度污染。(2)富集因子(EF)是一個反演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擾動程度的重要指標,判斷和分析人為源與自然源對綠化樹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的貢獻水平,以此表征重金屬來源[32]。
2結果與分析
2.1綠化樹種葉片對重金屬的累積能力分析
2.1.1不同綠化樹種葉片重金屬累積量比較
本研究測定了10種道路綠化樹種葉片中Mn、Zn、Fe、Cu、Pb和Cd的含量,并對其進行多重分析(<0.05),發(fā)現(xiàn)不同樹種對不同重金屬的累積量有顯著差異。對Mn而言,小葉欖仁、榕樹與白蘭、紫薇的累積量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且小葉欖仁累積量(0.129mg/g)較高,紫薇累積量(0.082mg/g)較低,各樹種累積量排序為:小葉欖仁>榕樹>黃花槐>美麗異木棉>香樟>紫葉李>雞冠刺桐>羊蹄甲>白蘭>紫薇。
對Zn而言,累積量較高的是榕樹、雞冠刺桐、羊蹄甲和美麗異木棉,但相互間差異不顯著,分別為0.207、0.199、0.203、0.209mg/g,紫薇、香樟的累積量(0.182、0.181mg/g)比其余樹種累積量顯著偏低,且其余樹種累積量差異也不顯著。各樹種的Zn累積量排序為:美麗異木棉>榕樹>羊蹄甲>雞冠刺桐>小葉欖仁>紫葉李>黃花槐>白蘭>紫薇>香樟。
紫薇、香樟、小葉欖仁、黃花槐和紫葉李對Fe的累積量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其中紫葉李的累積量(1.277mg/g)顯著高于其他樹種,紫薇的累積量(0.714mg/g)則顯著低于其他樹種。各樹種對Fe累積量排序為:紫葉李>黃花槐>香樟>白蘭>美麗異木棉>榕樹>雞冠刺桐>羊蹄甲>小葉欖仁>紫薇。
對Cu而言,各樹種累積量差異較為顯著,紫薇的累積量為(0.058mg/g),顯著高于其他樹種,比美麗異木棉的累積量(0.019mg/g)高205.3%,各樹種排序為:紫薇>黃花槐>香樟>小葉欖仁>白蘭>雞冠刺桐>羊蹄甲>榕樹>紫葉李>美麗異木棉。綠化樹種對Pb累積量差異不顯著,美麗異木棉的累積量(0.0167mg/g)較高,而黃花槐(0.0149mg/g)較低,各樹種累積量排序為:美麗異木棉>榕樹>紫薇>羊蹄甲>雞冠刺桐>香樟>紫葉李>小葉欖仁>白蘭>黃花槐。
對Cd而言,所測定的綠化樹種葉片累積量差異不顯著,均在0.049mg/g附近,其中雞冠刺桐葉片累積量(0.053mg/g)較高,排序為:雞冠刺桐>紫葉李>白蘭>美麗異木棉>羊蹄甲>小葉欖仁>榕樹>香樟>黃花槐>紫薇。通過對以上各樹種葉片中6種重金屬累積量進行打分,累積量最高的樹種記作10分,其后記作9分,依此類推,直至累積量最低的樹種記作1分,然后將每一樹種各元素得分相加,綜合得出各樹種對重金屬的累積能力排序為:美麗異木棉>榕樹>雞冠刺桐>紫葉李>黃花槐、小葉欖仁>羊蹄甲>香樟>白蘭、紫薇。
主要綠化樹種葉片累積重金屬的季節(jié)差異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的累積量存在季節(jié)差異。紫葉李、紫薇和小葉欖仁在不同季節(jié)對Mn的累積量差異不顯著,其余7個樹種在春季顯著(<0.05)低于其他季節(jié)。榕樹、雞冠刺桐和紫薇對Mn的累積量隨著季節(jié)變化不斷增加,其余樹種在夏季累積量最大。10個樹種對Zn的累積量隨著季節(jié)變化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羊蹄甲、香樟、黃花槐、雞冠刺桐和美麗異木棉在夏季累積量最高,其余5個樹種在秋季累積量最高,其中香樟、紫薇和小葉欖仁在不同季節(jié)的累積量差異不顯著。
各樹種在不同季節(jié)對Fe的累積量差異較顯著,其中5個落葉樹種和羊蹄甲的累積量隨著季節(jié)變化呈上升趨勢,其余樹種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且在秋季最高。榕樹、雞冠刺桐和紫薇在不同季節(jié)對Cu的累積量差異不顯著;雞冠刺桐和小葉欖仁對Cu的累積量隨季節(jié)變化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香樟和黃花槐累積量在秋季最低,冬季最高;其余樹種累積量隨季節(jié)變化呈增加趨勢。綠化樹種在春季對Pb的累積量顯著低于其他季節(jié),大部分樹種(除香樟和黃花槐外)在夏季對Pb的累積量顯著高于其他季節(jié)。
白蘭、香樟、黃花槐、紫葉李、紫薇和小葉欖仁在不同季節(jié)對Cd的累積量差異不顯著,羊蹄甲在春季的累積量顯著低于其他季節(jié),榕樹在夏季的累積量顯著高于其他季節(jié),雞冠刺桐、紫薇和美麗異木棉的累積量隨季節(jié)變化均是呈現(xiàn)上升趨勢。榕樹、紫葉李和小葉欖仁對Cd的夏季累積量較高于其他季節(jié),其余樹種秋季較高。綜上所述,大部分綠化樹種對大氣重金屬Mn、Zn、Fe、Pb、Cd吸滯累積集中在夏秋兩季,對于Cu,常綠樹種冬季累積量較高,落葉樹種集中于夏秋兩季,大部分綠化樹種在春季對以上重金屬元素累積較低。
2.3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及富集系數(shù)
利用各樹種葉片重金屬平均值獲得不同季節(jié)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其中,Mn、Pb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小于1,屬于無污染,而Zn、Cu的比值大多在1左右,屬于輕度污染。說明這四種元素與土壤背景值相近,人為活動對綠化樹種的重金屬污染幾乎無影響。
Mn、Pb和Zn與土壤背景值的比值季節(jié)變化不大,說明季節(jié)變化對三種重金屬元素富集無明顯影響。Cu在春季比值小于1,為無污染,冬季為2-5之間,為中度污染,說明在冬季受污染較嚴重。Fe、Cd的比值遠遠大于5,屬于重度污染,且二者在秋季單因子污染指數(shù)最大,春季最小。通過對不同季節(jié)綠化樹種葉片重金屬富集因子分析,除Cu作為參比元素,獲得其余5種重金屬EF值。
Fe、Cd的富集系數(shù)均大于40,表明存在嚴重富集,說明這兩種元素的產生受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研究區(qū)位于道路附近,且附近無其他污染源,因此可認為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即汽車尾氣、剎車和輪胎及道路磨損。Fe、Cd在冬季的EF值明顯減小,說明綠化樹種對其累積效果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冬季減小。Zn在春夏秋季的富集因子EF值大于1但小于5,為輕度富集,受到一定的人類活動影響。而不同季節(jié)Mn和Pb的富集指數(shù)均小于1,認為綠化樹種葉片中Mn和Pb元素來源于自然源,且無明顯季節(jié)變化。Zn、Cd均在春季受到人為活動影響最大,冬季最小,而Fe秋季最大,冬季最小。
總體來看,F(xiàn)e、Cd受到人為活動影響時間最長,且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Zn,影響最小的是Mn和Pb。對各樹種葉片重金屬含量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樹種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其中,美麗異木棉、榕樹和紫葉李對重金屬的富集因子系數(shù)比其他樹種較大,表明這三種樹種具有一定的重金屬累積能力,同時也反映出它們受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其中,美麗異木棉對Fe的富集因子系數(shù)除略小于紫葉李外,對其他重金屬元素的EF值均大于其他樹種,而紫薇對所有重金屬(除Cu作為參比元素)的EF值均小于其他樹種。
Fe、Cd在所有樹種中的EF值均大于40,表明綠化樹種受這兩種重金屬的污染較為嚴重,也反映出這兩種重金屬來源于人類活動。而Mn、Pb在所有樹種中的EF均小于1,表明綠化樹種受其污染較輕,來源于人為源。紫薇和黃花槐對Zn的富集因子系數(shù)小于1,屬于無污染,來源于自然源,其他樹種EF值在1-5之間,屬于輕度污染。由此表明,美麗異木棉受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紫葉李受Fe元素污染較強,紫薇較輕。同時,重金屬Fe、Cd污染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Zn、Cu為輕度污染,Mn、Pb屬于無污染,且各種金屬夏秋兩季污染指數(shù)及富集因子指數(shù)較高。
3討論
3.1綠化樹種葉片重金屬累積量季節(jié)變化
本研究對福州市10種主要綠化樹種葉片內重金屬累積量測定表明,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的累積能力存在季節(jié)差異。研究結果一方面體現(xiàn)了綠化樹種生命活動季節(jié)變化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則表明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會受到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綠化樹種對重金屬Mn、Zn、Fe、Pb、Cd吸滯累積作用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這與李少寧等[34]的研究結論相近。
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福建省夏秋兩季交通貨運量和客運量均高于冬春兩季,其中秋季最高。而過高的交通運輸量容易造成道路生態(tài)系統(tǒng)重金屬污染程度增高,其中,重金屬元素Fe、Cd污染指數(shù)秋季表現(xiàn)最高,污染程度最強。鐘圣[35]和史梅娟[36]分別對福建地區(qū)優(yōu)勢樹種的研究表明季節(jié)變化影響著光照強度和降水強度,從而影響植物生理活性變化,而植物通過各項生命活動從自然界中獲取營養(yǎng)元素,包括重金屬元素。
除此之外,江暢[37]的研究表明氣候條件差異影響大氣顆粒物沉降至葉片或土壤的速率,從而影響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的效果。因此,夏秋較高的重金屬吸滯積累可能與車流量[38-39]、氣候狀況[40]、植物生理生化作用[41]有關。綠化樹種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騰作用將土壤-生物-大氣聯(lián)為一體,在進行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將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重金屬元素吸收并累積于體內。
其中,交通排放的重金屬污染物[42-44]能夠以氣態(tài)或顆粒態(tài)形式干沉降到植物葉表面[45],也可以隨著降水等濕沉降方式到植物表面或土壤中[46],葉片表面部分被綠化樹種通過表皮氣孔或吸附作用吸收[47],土壤中溶于水的部分通過綠化樹種根系吸收并隨著木質部轉移至葉片[48],這些轉移過程都需要依靠植物的光合、呼吸和蒸騰作用,而不同綠化植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生理作用速率不同[49-52]。
福州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新陳代謝和蒸騰速率較高[53],與大氣交換比較頻繁,因此有可能導致葉片所累積重金屬較多。冬春兩季溫度較低且降雨較少,日照時間較短,植物活性較低,同時冬春兩季葉片處于換葉期或生長早期,且由于一些落葉樹種在冬季無法測定葉片重金屬累積量,因此表現(xiàn)出主要綠化樹種在冬春兩季重金屬累積量偏低。
3.2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差異
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累積能力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通過聚類分析及熱圖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出紫薇對Cu累積量最高,紫葉李對Fe累積能力最強,榕樹和美麗異木棉對Pb、Zn具有較好的累積效果,對Mn累積最高的是小葉欖仁,反映了道路生態(tài)系統(tǒng)綠化樹種的生物多樣性,為篩選和培育具有高效凈化能力的樹種提供豐富物種資源。彭小東等[54]對烏魯木齊快速路域綠化樹種的研究表明紅皮云杉、復葉槭、圓冠榆、樟子松、火炬樹對各重金屬的富集轉運能力相對較強。
穆立薔等[55]以哈爾濱主要道路樹種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不同樹種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吸收存在差異性,其中白樺等對Pb吸附量較高,小黑楊等對Cd吸附量較高。楊淏舟等[14]對昆明常見綠化樹種的研究則表明,龍柏對Cd、As、Pb、Zn富集能力較強,對Ni和Cu富集能力最強的分別是天竺桂和杜鵑,香樟葉片對各重金屬元素的富集能力均較弱。而本次研究中,美麗異木棉對重金屬綜合累積效果最好,其次是榕樹。因此,樹種對重金屬累積效應同時表現(xiàn)出地域性差異,鄭瑤瑤等[3]的研究顯示香樟葉片對Pb、Cd的吸滯量受地域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較小,在中國南方城市更具有應用普適性;女貞葉片對Cu、Zn的吸滯量受地域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較小。據(jù)此,選育種植道路綠化樹種應考慮選擇適應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鏡且對重金屬累積能力最強的本土樹種。
4結論
通過對普通公路適用綠化樹種葉片6種重金屬(Fe、Mn、Zn、Cu、Pb、Cd)累積量測定及污染特征分析發(fā)現(xiàn):
(1)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存在樹種差異。通過聚類分析及分值評價得出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綜合排序為:美麗異木棉>榕樹>雞冠刺桐>紫葉李>黃花槐、小葉欖仁>羊蹄甲>香樟>白蘭、紫薇。但重金屬在不同綠化樹種葉片中累積量表現(xiàn)出一致性,綜合排序為Fe>Zn>Mn>Cd>Cu>Pb。(2)綠化樹種累積重金屬能力存在季節(jié)差異。對不同季節(jié)重金屬元素在綠化樹種累積量分析,綠化樹種對大氣重金屬Mn、Zn、Fe、Pb、Cd吸滯累積集中在夏秋兩季,對于Cu,常綠樹種冬季累積量較高,落葉樹種集中于夏秋兩季,綠化樹種在春季對以上重金屬元素累積較低。
(3)重金屬Fe、Cd污染較為嚴重,富集指數(shù)大于40,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Zn、Cu為輕度污染,Mn、Pb屬于無污染。各種重金屬夏秋兩季污染指數(shù)及富集因子指數(shù)較高。各樹種受重金屬污染特征亦不相同,其中,紫薇受污染較輕,而美麗異木棉較為嚴重。(4)有些綠化樹種對單一重金屬具有強累積作用,紫葉李對Fe累積能力最強,小葉欖仁吸附累積Mn最強,榕樹和美麗異木棉對Zn、Pb的吸附累積較強,雞冠刺桐對Cd的累積效果最好,紫薇對Cu的累積能力比其他綠化樹種均強。
綜上所述,不同綠化樹種具有不同的重金屬累積能力,美麗異木棉對各種重金屬的綜合累積效應較好,且隨著季節(jié)、氣候變化而變化,因此,根據(jù)交通區(qū)污染物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功能綠化樹種與傳統(tǒng)綠化樹種進行合理搭配,不但能夠根據(jù)不同樹種在不同季節(jié)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增加道路或城市的美化效果,還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及凈化重金屬污染,從而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最大化,達到更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王愛霞,張敏,方炎明,賈恒,周楠楠.行道樹對重金屬污染的響應及其功能型分組[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32(2):177-183[WangAX,ZhangM,FangYM,JiaH,ZhouNN.Responsesofstreettreestoheavymetalpollutionandtheirfunctional-typegrouping[J].JBeijingForUniv,2010,32(2):177-183]
2E.P.Weijers,A.Y.Khlystov,G.P.A.Kos,J.W.Erisman.Variabilityofparticulatematterconcentrationsalongroadsandmotorwaysdeterminedbyamovingmeasurementunit[J].AtmosEnviro,2004,38:2993-3002
3鄭瑤瑤,李曉燕,龍翠玲.不同地域4種常用樹種滯塵和吸滯重金屬能力比較研究[J].地球與環(huán)境,2020,48(2):268-278[ZHENGYY,LIXY,LONGCL.Comparisonofdustandheavymetalabsorptionabilitiesoffourcommontreespeciesfromdifferentregions[J].EarthEnviron,2020,48(2):268-278]
4路鳳,趙峰,蔡嘉旖,劉玲,施小明.重金屬暴露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1):102-106[LuF,ZhaoF,CaiJY,LiuL,ShiXM.Progressinresearchofrelationshipbetweenheavymetalexposureandcardiovasculardisease[J].ChinJEpidemiol,2018,39(1):102-106]
作者:張邦裕1,馮清玉1,薛燁1,柳冬香3,趙朝輝2,閆淑君4,李鍵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nylw/2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