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一、塔里木河流域新疆虎的活動分布及特點 (一)確認存在 最早記載新疆有虎存在的史料是新疆三大山系的巖畫,證實新疆在距今1.5萬年前已有虎存在,蘇北海先生所著《 新疆巖畫 》對與虎有關的巖畫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察與記載。 天山南麓的巖畫記載了有關虎捕獵
一、塔里木河流域新疆虎的活動分布及特點
(一)確認存在
最早記載新疆有虎存在的史料是新疆三大山系的巖畫,證實新疆在距今1.5萬年前已有虎存在,蘇北海先生所著《 新疆巖畫 》對與虎有關的巖畫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察與記載。 天山南麓的巖畫記載了有關虎捕獵大角羊的內容,生動反映了原始社會時期該地區(qū)動物之間的生存競爭狀態(tài)。 位于庫車縣西部的克孜爾石窟中仍保留有13幅虎的壁畫,或是全身虎像,或是虎頭,或是群虎爭食。 這說明龜茲古國時期,塔里木河流域有虎存在并已為人類所認知。
最早記載塔里木河流域有虎的文獻是《 穆天子傳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于鵲與處”是《 西王母吟 》中對虎在“西土”生存狀況的描述。
近代外國探險家對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記載。 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曾先后五次到中亞探險,并兩次到羅布泊探險,其在著作《 走進羅布泊 》中詳細記載了羅布泊地區(qū)新疆虎的活動狀況,“村周圍全是森林,鳥兒群集,蘆葦叢生,草叢中有老虎出沒”,普爾熱瓦爾斯基曾多次企圖捕捉當?shù)氐男陆⒌嘉闯晒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于19世紀末到達羅布泊,并從當?shù)孬C戶手中購得一張新疆虎皮,現(xiàn)保存在瑞典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中。
綜上所述,自原始社會時期到清代末期,塔里木河流域都有新疆虎分布,并為當?shù)鼐用袼J知,與當?shù)鼐用癞a生了互動聯(lián)系。
(二)分布狀況及特點
鄉(xiāng)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產等概況的一種志書,從鄉(xiāng)土志中可大體判斷新疆虎當時的地理分布狀況。 清代光緒、宣統(tǒng)年間《 伊犁府鄉(xiāng)土志 》《 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鄉(xiāng)土志 》《 塔城直隸廳鄉(xiāng)土志 》《 綏來縣鄉(xiāng)土志 》《 阜康縣鄉(xiāng)土志 》等都記載當?shù)赜谢⒋嬖凇?/p>
外國探險家記載了在塔里木河流域生存的新疆虎的蹤跡。 普爾熱瓦爾斯基在亞洲內陸探險時說,“只在新疆遇到過老虎,新疆北部的伊犁河谷比較多,在天山腳下、西湖附近和木固爾臺沼澤地的蘆葦叢中有時也可遇到老虎。 但總體上說,北疆的老虎較少,而南疆的老虎則比北疆多得多,大片的原始森林為老虎提供了安全、隱蔽的場所”,“現(xiàn)在老虎最多的地方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羅布泊、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流域”。
普爾熱瓦爾斯基曾形容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像狼一樣多。 普爾熱瓦爾斯基認為新疆虎在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更加廣泛,較為清晰地記載了新疆虎分布的具體地理位置。 之后,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以及日本探險隊一行人印證了普爾熱瓦爾斯基的觀點,在葉爾羌河、和田河、羅布泊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新疆虎。
清光緒末期,新疆虎的數(shù)量開始大幅減少,至20世紀20年代基本絕跡。 普爾熱瓦爾斯基從麻扎塔格山到和田河下游途中曾說,“在和田、策勒、于田等大片綠洲周圍,隨著許多茂密森林遭到毀壞,漸漸看不到老虎了”。
根據(jù)清代地方志、文人詩篇和外國探險家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測,清末前,新疆虎廣泛地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山間河谷和沖積平原地區(qū),其數(shù)量遠多于北疆地區(qū),水域附近的蘆葦叢、沼澤地、胡楊林等是新疆虎的棲息地。
二、新疆虎絕跡原因分析
(一)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
1.塔里木河流域的氣候變遷
塔里木河流域氣候變遷對新疆虎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棲息地環(huán)境的變化。 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山間河谷和沖積平原地區(qū),水域附近的蘆葦叢、沼澤地、胡楊林等是新疆虎的棲息地。 根據(jù)生態(tài)學的整體性原理,清末塔里木河流域年平均氣溫的升高以及氣候的干燥化,致使當?shù)赝寥赖母珊祷潭燃觿,植被的生長因此受到制約,植被覆蓋率以及綠洲面積逐漸減少。
一方面,這使得新疆虎的棲息空間縮減,迫使其活動區(qū)域與當?shù)厝祟惢顒訁^(qū)域相重合,進而發(fā)生人虎沖突事件,人類捕殺襲擊牛羊等牲畜的新疆虎,致使其數(shù)量減少。 另一方面,氣候干燥使當?shù)厥巢輨游锏氖澄锒倘,處于食物鏈底端的食草動物?shù)量減少,進而間接使處于食物鏈頂端的新疆虎數(shù)量減少。
2.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變遷
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對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有重要的意義。 塔里木河主要由和田河、葉爾羌河和阿克蘇河匯聚而成,流域面積十分廣闊,是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的直接飲水來源,同時,塔里木河直接塑造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山間河谷地形是新疆虎的主要棲息地。 水流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草地、蘆葦、胡楊樹等棲息地植物的生長狀況,又決定著新疆虎所捕食的草食性動物的生存狀況。 清代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呈衰退趨勢,主要表現(xiàn)為水量減少、河流改道以及斷流等方面,嚴重影響著新疆虎的生存。
(二)人類活動
1.塔里木河流域的屯墾活動
清末,塔里木河流域屯墾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屯墾面積不斷擴大,遷入人口不斷增多,人類的活動空間隨之膨脹。 屯墾事業(yè)的發(fā)展使新疆虎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破壞,適宜新疆虎以及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區(qū)域大幅縮小,之前相對平衡的人地關系被打破,處于弱勢地位的野生動物數(shù)量因此急劇減少。
2.生活習俗與林木砍伐
新疆當?shù)鼐S吾爾族人民將豐收的小麥直接加工成馕,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馕具有易保存、耐干燥的優(yōu)點,便于攜帶。 居住方面,塔里木河流域的居民多建造木結構和生土制房屋,適應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 同時,當?shù)鼐用駷榱说钟緡篮,會在房屋內部修建壁爐,在寒冬來臨前儲備足夠的薪柴以備燃燒取暖。
上述生活習俗都建立在對薪柴的高需求基礎上,而薪柴來自于對樹木、灌木的大量砍伐與樵采。 雖然當?shù)氐纳盍曀资情L期存在的,但清末人口的急劇增長使這些生活習俗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加劇。 人類大量消費植被的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了消極影響。 對植被的消費超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承載力,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使得綠洲荒漠化現(xiàn)象隨時可能發(fā)生,危及新疆虎以及當?shù)仄渌吧鷦游锏纳妗?/p>
3.水利工程
清代以前,新疆基本維持著“南農北牧”的格局,塔里木盆地尤其是依賴塔里木河流水系灌溉的綠洲農業(yè)區(qū)是新疆農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區(qū)域。清代,南疆水利建設卓有成效,塔里木河流域農田灌溉設施發(fā)展迅速,渠道縱橫。 但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南疆的興墾和農田水利建設僅以開地增產為最終目的,對水系流域綠洲并無宏觀規(guī)劃,農田水利管理較為粗放,各區(qū)各莊各行其是,導致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爭水矛盾并愈演愈烈,多是因為上游開墾加劇導致水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
事實上,由于多數(shù)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進而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滿足生產需求,由此觸發(fā)了爭水矛盾,陷入惡性循環(huán),可見上下游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 另外,若上游開發(fā)加劇,下游必成旱荒,復被沙漠侵蝕,此為必然之現(xiàn)象,塔里木河干流尾閭在清末民初不斷向上游回縮的趨勢就是證明。 而這種粗放的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分配的不均衡,給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人文社科論文范例:基于“城市雙修”的城市河流景觀規(guī)劃設計思考
三、結語
塔里木河流域自古就有新疆虎存在,曾廣泛分布于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綠洲地區(qū),并且具有與人類的生存區(qū)域高度重合的分布特點。 自然環(huán)境變遷和人類活動是造成新疆虎數(shù)量在清末后大規(guī)模減少的兩個主要因素,這兩個因素并非是獨立的,而是交織并行的。 自然環(huán)境變遷方面,由于氣候的干燥、流域水量的減少,使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逐漸惡化。 人類活動方面,塔里木河流域的屯墾活動激化了人類與新疆虎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加上當?shù)鼐用竦纳盍曀着c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新疆虎的生存空間不斷緊縮,生存條件不斷惡化,塔里木河流域的生產發(fā)展史相當于新疆虎的消亡史。
參考文獻:
[1]馬建章,金昆.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文煥然.中國歷史時期植物與動物變遷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3][俄]普爾熱瓦爾斯基.走向羅布泊[M].黃健民,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4]魏長洪,何漢民.外國探險家西域游記[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4.
[5]楊鐮.發(fā)現(xiàn)西部[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6]蘇北海.新疆巖畫[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4.
[7]程莉.制度變遷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互動關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6.
[8]趙珍.清代西北生態(tài)變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李明!≮w興慧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2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