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以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國際傳播范式帶來深度滲透和沖擊,全球傳播的戰(zhàn)略價值逐漸顯現(xiàn),因而成為我國媒體對外傳播的重要平臺。 本文選取南海仲裁結果公布至今新華社Twitter賬號報道南海問題的相關推文進行實證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新華社Twitte
摘 要:以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國際傳播范式帶來深度滲透和沖擊,全球傳播的戰(zhàn)略價值逐漸顯現(xiàn),因而成為我國媒體對外傳播的重要平臺。 本文選取南海仲裁結果公布至今新華社Twitter賬號報道南海問題的相關推文進行實證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新華社Twitter賬號對南海問題的報道量呈現(xiàn)階段性變化,且各階段報道焦點也各有側重; 信息呈現(xiàn)方式靈活,傳播效果良好,成為中國對外發(fā)聲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南海議題; 國際社交媒體; Twitter; 新華社
導語
以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國際傳播范式帶來深度滲透和沖擊,全球傳播的戰(zhàn)略價值逐漸顯現(xiàn),已經成為各國媒體對外傳播的重要平臺。 趙曙光、李海容[1]實證分析了Twitter高影響力賬號的涉華報道。 相德寶[2]對Twitter平臺上涉華輿論領袖傳者特征及其影響力進行了研究。 辛靜、葉倩倩[3]以YouTube平臺李子柒視頻的評論為研究對象,審思了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可能性突破。
蔣玉鼐[4]對比分析新華社與美聯(lián)社南海仲裁案Twitter報道,并梳理了兩家媒體的有益做法。 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范式的基礎上,考察中國媒體在國際社交平臺上對南海議題的宣傳報道。 以新華社Twitter賬號為個案,重點分析南海仲裁結果公布之后相關推文,旨在揭示新華社在報道量、議題設置、信息呈現(xiàn)和傳播效果等方面的特征和規(guī)律,為前期對外傳播工作進行簡單梳理。
1.新華社Twitter報道的實證分析
1.1研究語料及方法
利用Twitter高級檢索功能提取2016年7月12日至2020年4月1日期間新華社賬號關于南海議題(#SouthChinaSea)的所有推文,獲得有效樣本146條,并記錄每條推文的報道日期、信息呈現(xiàn)方式(圖文視頻等)、點贊數(shù)、轉推數(shù)和評論數(shù)等數(shù)據。 推文報道焦點的分析,借助語義網分析軟件wordij 3.0。
1.2報道量
自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鬧劇公布結果起至今,新華社英文Twitter賬號對南海議題的報道量發(fā)生階段性變化。 由圖1可知,新華社的報道大致分三個階段, 即2016年7月報道高潮階段、2016年8月-2017年8月報道量重歸正常階段和2017年9月至今報道歸于平靜階段。 第一階段報道總量為64次,單日平均報道量為3.2次,單日最高達19次; 第二階段報道總量為60次,但是單日平均報道量出現(xiàn)銳減,僅0.15次,單日最高為2次; 第三階段報道量在更低頻次范圍內徘徊,報道總量22次,單日平均報道量僅0.02次,單日最高2次。
可見,南海議題的熱度在2016年7月最高,隨后迅速減弱,最后回歸平靜常態(tài)。 南海問題本來就是域內國家之間的爭端,屬于小范圍的地區(qū)問題。 由于美國的介入和炒作,南海問題快速升溫至國際熱點,這種輿論報道既違背了事實,夸大了事態(tài)嚴重性,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因此,新華社三個階段報道量的變化趨勢符合基本事實和中國期待。
1.3報道焦點
第一階段推文的語義網分析顯示,arbitration(仲裁)、award(裁決)是重要節(jié)點詞,說明該階段的新華社報道焦點對準了仲裁案。 同時,節(jié)點詞void(無效的)、null(無效的)體現(xiàn)了中國對仲裁結果的立場和態(tài)度。 中國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sovereignty)、海洋權益(maritime、rights、interests)和領土完整(territorial)。 新華社還在Twitter上報道了中國獲得的國際支持(support)。
第二階段新華社報道焦點悄然發(fā)生了轉變,語義網中出現(xiàn)了manned(載人的)、submersible(潛水器)等詞匯。 新華社報道了中國自主研發(fā)設計的“蛟龍”號潛水器在南海開展科學調查,一方面表明中國在南;顒拥目蒲行院凸嫘,另一方面彰顯了中國的海洋實力。 此外,combustible(可燃性的)、ice(冰)、drill(鉆井)等節(jié)點詞表明新華社還集中報道了中國在南海開鉆可燃冰的工程。
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攻克,說明中國在新能源發(fā)掘利用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另外,新華社也報道了中國和俄羅斯(Russia)在南海舉行的聯(lián)合軍演(joint),體現(xiàn)了中俄的軍事互信互動,某種程度上也彰顯中國在南海主權和利益得到其他大國的支持。
第三階段的報道,新華社重點關注了“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與磋商(conduct、code),這是中國積極推動的結果(urges),也是著眼于長遠,保持南海和平穩(wěn)定的基石(peace),體現(xiàn)了中國遵循國際慣例,在對話協(xié)商的基礎上簽訂國際協(xié)議,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國際爭端的務實作風。 同時,中國敦促域外國家停止(stop)發(fā)表不負責任言論,反對攪局行為。
總的來說,新華社Twitter報道的議程設置合理,在國際輿論戰(zhàn)中步步為營,逐漸掌握主動,從第一階段被動應付西方媒體設置的南海仲裁案議題,到第二階段自信且溫和地介紹中國在南海的實力,到第三階段胸有成竹地報道中國引領域內國家對話協(xié)商,依法務實解決南海爭端。
1.4信息呈現(xiàn)
在146條推文之中,無一條純文字推文,基本都是“文字+圖片/視頻/投票” 組合型信息呈現(xiàn)方式。 其中,“文字+圖片”組合有117條,占比高達80%。 圖片之中,純圖片106條、圖文一體10條、漫畫1條。 圖文一體可以突破推文字數(shù)限制,補充額外的文字信息,使內容盡可能詳實。 漫畫則是新華社報道的創(chuàng)新形式,也收獲較好的反響(點贊數(shù)339,轉推數(shù)165,評論數(shù)53)。
占比第二的推文組合形式為“文字+視頻”,共28條,約占19%。 相比較圖片,視頻能提供更為豐富的多模態(tài)信息,非常適用于信息的增補。 此外,還有1條“文字+投票”組合型推文,這是新華社加強與國際網民互動的成功范例,有利于普及南海問題的“常識”,引導國際受眾認識到南海仲裁鬧劇的危害。 另外,作為傳統(tǒng)主流媒體,新華社注重深度報道,因而在推文之中大量使用短鏈接(占比約63%),國際受眾可以點擊鏈接查看信源網站詳細深入的報道,對新華網網站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引流手段。
1.5效果評估
推文的效果評估可以借助一些量化參數(shù)與指標,譬如點贊數(shù)是衡量推文影響力的首要指標,轉推數(shù)是衡量推文傳播力的重要指標,而評論數(shù)是衡量推文話題度的重要參數(shù)。 從平均值上看,新華社推文的點贊數(shù)達187,轉推數(shù)達72,評論數(shù)為14。 從極值來看,新華社推文點贊數(shù)最高是2171,最低是36; 轉推數(shù)最高是425,最低是7; 評論數(shù)最高是177,最低是0。 由此可見,新華社的推文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傳播力,抑或話題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績。
新聞媒體評職知識:新聞記者評職稱用的期刊
結語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考察了南海仲裁結果出爐之后新華社Twitter賬號的報道,得出結論:首先,新華社報道量呈現(xiàn)巨大變化,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圍繞仲裁鬧劇進行報道,展現(xiàn)中國立場和決心,第二階段報道中國在南?茖W考察,彰顯中國的實力,第三階段報道中國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尋求在國際法框架下解決爭端。 其次,推文呈現(xiàn)形式上,新華社巧用短鏈接、圖片、視頻、投票等多種形式,既拓展了推文的信息量,又增強了推文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最后,從點贊數(shù)、轉推數(shù)和評論數(shù)三大指標來看,新華社的推文整體上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國際社交媒體平臺眾多,本研究僅對Twitter平臺相關報道進行了考察,今后研究可以關注其他平臺(如Youtube)的相關報道,共同探索如何在國際社媒平臺上發(fā)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趙曙光,李海容.美國社交媒體關注的中國議題——基于2015年Twitter高影響力賬號的描述性分析[J].新聞記者,2016(10):71-77.
[2]相德寶.國際自媒體涉華輿論傳者特征及影響力研究——以Twitter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22(01):58-69+127.
[3]辛靜,葉倩倩.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的分析與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視頻評論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0(03):17-23.
[4]蔣玉鼐.我國媒體重大涉華議題報道國際影響力探析及建議——新華社與美聯(lián)社南海仲裁案近期Twitter報道對比分析[J].中國記者,2016(12):19-22.
作者:曹 琳 蔣 敏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2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