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當前已有研究更多關注科研人員工具人身份,關注科研人員社會人身份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基于雙因素理論、工作要求-資源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構建了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因素概念模型,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收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勵科研
摘要:當前已有研究更多關注科研人員“工具人”身份,關注科研人員“社會人”身份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基于雙因素理論、工作要求-資源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構建了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因素概念模型,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收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勵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不僅能減少不滿意情緒,還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起著激勵作用。(2)科研條件和科技評價合理性是促進科研“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均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有顯著影響。(3)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化。住房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顯著,而健康醫(yī)療保障的影響不顯著。(4)住房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45歲及以下科研人員更看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男性更關注住房保障,女性更關注教育保障。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析,能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研生活后勤保障;科研條件;科技評價合理性;績效行為
1引言
科技創(chuàng)新是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的原動力?蒲腥藛T是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jīng)費、評價制度、工資、基礎設施等有利于科研“生產(chǎn)”上給予了大量保障,促進了科研人員專心科研,科研成果顯著增加。然而,技術類、支撐類、科技成果轉化類等領域的科研人員不僅是樂于奉獻、追求真理的科學家,還是個社會人,都需要承擔家庭責任。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矛盾,以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和健康醫(yī)療為主的生活保障問題突出,為科研人員提供這類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是很多單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通過文獻回顧,已有相關研究主要在探討科研單位采取何種方式為科研人員提供住房,家長在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會考慮哪些因素,以及患者在選擇就診醫(yī)院時會考慮哪些因素。但是對于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學術界仍未形成定論,需要更多理論和實證分析進行驗證。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可分三類。
其一,住房與科研人員行為的關系研究。綦明正等人[1]指出建設職工公寓、發(fā)放住房補貼等是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劉星[2]提出聯(lián)合政府和社會合資建房是高校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其二,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與科研人員行為關系研究。羅夢勤[3]指出師資水平、教學理念和水平是擇校的首選要素。魏藝萍[4]指出保育服務、基礎設備、教師隊伍是擇校首選要素。
其三,健康醫(yī)療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關系研究。申悅等[5]指出醫(yī)療服務機構選擇與個人疾病嚴重程度有關。杜元太等[6]指出醫(yī)療水平、服務質量、知情權是選擇醫(yī)療機構的主因。那么,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是否存在關系?二者之間存在何種關系?國家是否應該將資金投入到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上?是否繼續(xù)投入到科研“生產(chǎn)”上?哪種投入更能促進科研人員的績效行為的發(fā)生?另外,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是否對不同人口學特征的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目前,對于這些問題還不夠清晰。本文以雙因素理論、工作要求-資源理論、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重點探討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能為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2研究假設
2.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
(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直接關系根據(jù)工作要求資源理論,每種工作都具有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的特征。工作資源是指能為個體提供支持的工作環(huán)境因素,能緩解工作要求對工作倦怠的影響,引發(fā)積極動機,產(chǎn)生正向工作結果[7-8]。在科研環(huán)境下,工作資源是為科研人員安心地開展科學研究提供的資源。科研單位提供的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健康醫(yī)療保障能解決科研人員的生活困擾,是一種重要的工作資源。當前,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科研人員來說,以住房難、子女入園入學優(yōu)質教育難、健康醫(yī)療難現(xiàn)象為主的問題凸顯。若科研單位能為科研人員提供生活保障,且保障越好,越有利于促進科研人員工作投入,創(chuàng)造更多科研成果。因此,提出研究假設:H1-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
2.2科研“生產(chǎn)”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
(1)科研條件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為更好地探討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對科研產(chǎn)出影響,本研究還涉及科研“生產(chǎn)”因素——科研條件,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影響。工作要求-資源理論(JDR)指出工作資源是指能為個體提供支持的工作環(huán)境因素,如薪酬、社會支持等,能緩解工作要求對工作倦怠的影響,引發(fā)積極動機,產(chǎn)生正向工作結果[7-8]。在科研環(huán)境下,工作資源是為科研人員安心地開展科學研究提供的科研條件資源。工資、科研經(jīng)費、儀器設備等科研條件能為科研人員提供支撐,是工作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研究指出工資水平[9]、科研經(jīng)費[10]、科研基礎設施[11]都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正向影響。所以,良好科研條件對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產(chǎn)生更多科研效果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因此,提出假設:H2-1:科研條件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
(2)科技評價制度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關系科技評價制度合理性也是促進科研“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工作要求-資源理論(JDR)指出工作要求是指工作環(huán)境下,需要不斷努力和投入的因素,如工作強度、任務復雜性等,會對身心健康產(chǎn)生影響,導致職業(yè)倦怠[7-8]?蒲协h(huán)境下,工作要求是一種驅動科研人員不斷付出身體或心理努力,完成科研任務和自身發(fā)展需求而開展的科技評價制度。其主要包括年終績效考核制度和職稱晉升評價制度。
績效考核[12]、職稱晉升[13]都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正向影響。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科技評價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科研人員科技創(chuàng)新方向性?蒲腥藛T經(jīng)常有為完成科研項目任務,或者為自身職業(yè)晉升發(fā)展等晚睡、熬夜等不規(guī)律的生活,久而久之身體會發(fā)出健康問題信號,工作精力下降影響科研人員的科研行為,但合理的科技評價制度將會激勵科研人員對工作投入保持在適度水平上,不恰當?shù)目萍荚u價導向會使一部分學者為完成科研考核目的出現(xiàn)急功近利等現(xiàn)象,影響科研成果產(chǎn)出[14]。由此提出假設: H2-2:科技評價合理性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
2.3科研“生產(chǎn)”與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對應關系
雙因素理論指出存在兩種性質不同的因素,都會對個體投入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激勵因素是指與工作本身相關的因素,能增加職工工作投入,提高工作產(chǎn)出。相比,保健因素是能導致員工情緒的因素,其改善能降低職工不滿意情緒,起著維持員工工作現(xiàn)狀作用,但并不能對員工行為起激勵作用[15];诖耍蒲协h(huán)境下,科研“生產(chǎn)”是激勵因素,其投入越多,越能起到激勵作用。其中,工資水平在雙因素理論中是保健性因素,而在工作要求資源理論中是科研條件資源。
本研究假定工資水平恒定,既不影響科研“生產(chǎn)”效果,也不影響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效果。另外,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是保健因素,即使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中也只能起到減少科研人員不滿意情緒作用,并不能起到激勵作用。然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當前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好壞不僅影響家庭生活,還能嚴重影響工作狀態(tài),并正日益發(fā)展成核心影響因素。當前,大城市交通,飲食等較為便利和多樣化,衣服、食物和出行不再困難。
大城市發(fā)達的同時也因資源稀缺性導致住房難、子女入園入學教育難、健康醫(yī)療難等現(xiàn)象。在科研單位所提供的工資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以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和健康醫(yī)療為主的社會層面福利保障已成為科研人員當前主要需求,并且也已成為需求層次理論中能進入安全地帶的重要要素。只有低層次需求滿足才能追求更高自我實現(xiàn)[16]。因此,本研究認為與科研“生產(chǎn)”的激勵作用相比,以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健康醫(yī)療為主的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可能在當前形勢下也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起激勵作用。因此,提出研究假設:H3-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起激勵作用。
2.4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化
以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和健康醫(yī)療為主的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是科研單位保障范疇,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影響。其一,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住房保障對個體行為有影響。劉金棟[17]發(fā)現(xiàn)住房條件、家庭狀況等家庭利益因素也影響人才流動。楊碩[18]指出住房條件也是高校教師人才流失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認為住房保障將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顯著正向影響。
其二,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個體行為有影響。徐倪妮[19]等認為教育環(huán)境是影響科技人才流動因素?讘c如[20]認為解決子女入學、戶籍等問題,能增加人才引進和保留能力。因此,本研究認為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將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顯著正向影響。其三,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健康醫(yī)療保障對個體行為有影響。曾廣錄[21]指出醫(yī)療是抑制消費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認為健康醫(yī)療保障將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顯著正向影響。綜合以上推測,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顯著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H4-1:住房保障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H4-2: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H4-3:健康醫(yī)療保障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績效行為。
2.5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
科研單位提供的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和健康醫(yī)療保障會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產(chǎn)生影響。而科研人員的人口學特征存在異質性,因此,住房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和健康醫(yī)療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不同。其一,對不同性別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
生物決定論指出男女基因差異導致行為表現(xiàn)差異。女性感性更多,男性理性更多[22]。在家庭生活中容易產(chǎn)生“男主外,女主內(nèi)”等選擇模式,比如女性重視子女教育。孫詠潔[23]指出女性科研人員更可能將時間投入到對子女照顧和教育上。朱依娜和盧陽旭[24]指出養(yǎng)育子女增加了女性勞動時間,影響女性科研人員成果產(chǎn)出。因此,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不同性別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
同樣,住房保障、健康醫(yī)療保障也都與科研人員密切相關,也會對不同性別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產(chǎn)生差異。其二,對不同年齡階段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生理年齡較小的科研人員身體健壯,正處于職業(yè)發(fā)展上升期,因科研年齡較低,住房和子女入園入學教育是主要需求。生理年齡較高的科研人員,已積累一定物質財富,但身體狀況需要關注,健康醫(yī)療是主要需求。不同年齡階段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影響科研人員科研產(chǎn)出,比如周建中[25]指出養(yǎng)育孩子的年齡段會影響科研人員科研產(chǎn)出。
因此,住房、健康醫(yī)療保障對不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也存在差異。綜合以上推測,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顯著影響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H5-1:住房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H5-2: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H5-3:健康醫(yī)療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存在差異。
3研究方法
3.1調(diào)查問卷
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問卷在參考國內(nèi)外成熟量表基礎上,根據(jù)已有文獻,以及本研究目的和需要進行設計,與科研領域內(nèi)專家多次討論后,確定調(diào)查問卷設計4個維度和10個題項,如您對當前子女入園入學教育非常滿意等。衛(wèi)旭華和張亮花[26]指出兩個題項測量一個維度或兩個以上題項測量一個維度得到的結果也可靠。被調(diào)查者人口學信息包括學科類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職稱和子女數(shù)量。自編量表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計分,分別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數(shù)據(jù)處理時需采用反向計分法,以使所有題項方向保持一致。
3.2樣本選取
本研究以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為調(diào)查對象,分屬于數(shù)理化學類、生命科學類、地球科學類、技術科學類等不同學科領域。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數(shù)據(jù)收集。經(jīng)過樣本篩選和處理,最終得到614份有效數(shù)據(jù)。利用SPSS軟件對調(diào)研樣本進行描述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分布在數(shù)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技術科學等多領域,其中技術科學領域人員最多。多數(shù)科研人員年齡在45歲及以下、具有副高及以下職稱。
4研究結果
4.1信效度分析
將614個樣本隨機分為等量的2個子樣本,一個樣本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個樣本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首先,利用SPSS軟件對307份數(shù)據(jù)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發(fā)現(xiàn)KMO為0.767,Bartlett球形檢驗統(tǒng)計值顯著(p<0.0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提取出4個因子,方差貢獻率為64.393%,超過方差累計貢獻率60%的最低標準,說明指標能解釋的信息量較大。關于量表的信度測量,對另外307份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總量表信度為0.747,除行為結果變量略低外,其余變量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6,反映出各變量的測量量表的信度較好。
關于量表效度測量,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效度衡量和模型擬合指數(shù)測量。首先,內(nèi)部一致性效度上,除工資變量外,因子載荷值均在0.6及以上。因此,各因子的結構和載荷符合預期,即科研基礎設施條件、科研項目經(jīng)費和工資水平能表征科研條件維度;子女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健康醫(yī)療保障能表征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職稱晉升制度、年度績效考核制度能表征科技評價制度。創(chuàng)新績效和離職意向能表征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其次,在模型適配度指標上,本文運用AMOS24軟件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模型擬合指數(shù)為2.752,且CFI、GFI、AGFI、NFI和IFI均接近或大于0.9,RMSEA小于0.08,這說明指標擬合結果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說明模型適配度較好。
5結論與討論
5.1主要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回答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與科研人員績效行為關系。以雙因素理論、工作要求資源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提出研究假設,形成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因素概念模型。以中科院各研究所科研人員為調(diào)查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收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驗證理論假設合理性。具體結論如下:
首先,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勵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在強調(diào)諸如科研條件、科技評價等科研“生產(chǎn)”因素的同時,還需要關注科研生活后勤保障?蒲猩詈笄诒U喜粌H能減少不滿意情緒,還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起著激勵作用。當前,在基本物質需求逐漸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逐漸變成主要矛盾。大城市資源集聚性、人口密集性、土地資源稀缺性特點導致住房難、子女入園入學教育難、健康醫(yī)療難等現(xiàn)象凸顯?蒲袡C構提供生活后勤保障解決了科研人員生活難題,其激勵作用較明顯。根據(jù)需求層次理論,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是科研人員初級需求,此需求滿足更有利于激勵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更優(yōu)秀的科研價值。
其次,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部分差異顯著。住房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有顯著影響。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程燕林等研究發(fā)現(xiàn)科研人員對住房、子女教育和健康的需求程度存在差異[27]。劉金棟發(fā)現(xiàn)住房條件因素影響人才流動[17]。王舒藝指出提供教育保障能減少科研人員離職意向[28]。
然而,健康醫(yī)療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作用并不顯著。這與已有研究結果存在差異。張安東指出醫(yī)療保障也能減少科研人員離職意向[29]。造成差異原因可能是資源有限性和需求緊迫度。健康對每個人都很重要,良好醫(yī)療保障能讓科研人員無顧慮的及時看病就醫(yī),促進身體恢復,盡早投入科研工作。當前我國醫(yī)療保障體系較為健全,除重大疾病外,就醫(yī)基本能得到保障?蒲袉挝惶峁┑木毣t(yī)療服務與科研人員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生活需求一致,但對于大多數(shù)年青的科研人員而言,這可能不是當前特別急迫的需求。 最后,住房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對不同性別、年齡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部分存在差異,健康醫(yī)療保障作用不顯著。
其一,男性更關注住房需求,女性更關注子女教育需求。這與我國“男主外,女主內(nèi)”傳統(tǒng)有關。男性更注重增加收入,解決住房問題,女性更注重照顧家庭,關注子女教育問題。
其二,45歲及以下科研人員對住房條件和子女教育需求更迫切。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馬志敏指出住房和子女入學教育是影響科技人才流動的重要因素[30]。周建中以科學界精英為研究對象,結果發(fā)現(xiàn)青年時期是科研成果產(chǎn)出的重要階段[25]。其三,當前,健康醫(yī)療保障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績效作用較不明顯。這歸結為當前我國健全醫(yī)療保障體系能基本滿足科研人員的健康醫(yī)療需求。
5.2管理啟示
對科研管理的啟示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首先,應對住房、子女入園入學教育和醫(yī)療給予穩(wěn)定持續(xù)投入。繼續(xù)保持對大科學裝置等科研條件上的投入,繼續(xù)完善科技評價制度,要重點加強對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投入。其次,科研生活后勤各保障要素投入上需要差異化。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應著重加大對住房和子女入園入學教育投入,健康醫(yī)療也很重要,也要繼續(xù)給予支持。
最后,應根據(jù)不同性別和年齡科研人員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在資源配置時應適當考慮對男性職工給予住房支持,女性職工給予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支持。另外,還應將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園入學教育保障重點向45歲及以下科研人員傾斜,以實現(xiàn)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激勵效用最大化。
5.3不足和展望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包括兩點。首先,未考慮研究對象的地域差異。未來可進一步探討位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地區(qū)研究機構和位于其它地區(qū)研究機構的生活保障對科研人員績效行為影響是否存在差異性。其次,未探究其作用機制。未來研究可考慮加入一些心理資本、工作投入、自我效能感等變量深入研究其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綦明正,歐陽俊青.高校貨幣化分房供需分析[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3(2):7579.QiM.,OuyangJ.Analysisonsupplyanddemandofmonetizedhousingdistribu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J].JournalofQingdaoUniversity(Engineering&Technology Edition),2003(2):7579.
[2]劉星.高校青年教職工住房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2.LiuX.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thehousingproblemsofyoungcollegefaculty[D].Shanghai: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2012.
[3]羅夢勤.肇慶市G縣城區(qū)“小升初”家長擇校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LuoM.Theresearchonparents'schoolchoosingbehaviorintheperiodof"primarytolowersecondary"inGcountytown,ZhaoQing.Guangzhou:GuangZhouUniversity,2019.
[4]魏藝萍.家長對幼兒園教育需求的研究——以C市為例[D].重慶市:西南大學,2015.WeiYi.Theresearchoneducationdemandsofpreschoolparents—takeCcityasanexample[D].ChongQing:SouthwestUniversity,2015.
[5]申悅,史祎雯,王虹翔,孫博彥.醫(yī)療設施可達性對患者就醫(yī)空間的影響研究——基于上海市醫(yī)院患者調(diào)查的實證[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9,26(12):4652+61.
作者:宋邱惠,2,侯秀睿3,程燕林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jlw/2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