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高校學術不端事件屢屢成為輿論熱點,已經(jīng)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高校為樹立自身良好形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對學術不端的治理從未間斷過。盡管如此,高校中有關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fā)生,學術不端治理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高校學術不端事件治理中,推諉回避、敷
摘要:高校學術不端事件屢屢成為輿論熱點,已經(jīng)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高校為樹立自身良好形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對學術不端的治理從未間斷過。盡管如此,高校中有關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fā)生,學術不端治理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高校學術不端事件治理中,推諉回避、敷衍了事等存在的一些潛在問題只能使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給高校乃至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關鍵詞:高校;學術不端;治理;問題;危害性
隨著我國學術規(guī)模的擴大和學術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學術界特別是高校,屢禁不止的學術不端事件乃至學術腐敗案件有增無減,多次引發(fā)輿論熱點,并引起社會學界眾多學者的熱議和關注。近年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努力推進高校治理和改革,一些高校積極進行內部學術治理,但治理中在凸顯了一些治理不力問題的同時,也給高校自身帶來了嚴重損害。
1高校學術不端與治理
學術不端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無論中外,學術不端大多都涉及到捏造、偽造、抄襲、篡改、一稿多投、虛假署名、侵占等,這是學術界所共識的學術不端的共有特征。學術不端的核心是未能夠遵守科學研究的誠實精神,用虛假不實的方式來不當?shù)美,如采取偽造、抄襲、剽竊、一稿多投以及用不公平手段去影響文章審核、經(jīng)費分配、評職升級和獲得榮譽等。高校學術不端是指發(fā)生在高校而且和學術有關的不端現(xiàn)象,發(fā)生于科學研究、論文著作、課題申請、成果申報、職稱評定、學位申請等各個學術階段。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表現(xiàn)大致可歸納為,高校工作者和學生主觀上利用偽造、篡改、抄襲、剽竊、一稿多投、虛假署名、虛構經(jīng)歷等方式,以獲取名聲和利益的各種行為,高校學術不端欺騙的主要對象包括期刊、本單位、政府機構、出版機構和其他組織等。
但學術不端行為不包括誠實的錯誤和對事物的不同解釋和判斷。2016年6月16日,教育部在《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簡稱辦法)第二十七條中對“學術不端”行為認定做了以下描述:學術不端包括剽竊、抄襲、侵占他人學術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偽造科研數(shù)據(jù)、資料、文獻、注釋或捏造事實、編造虛假學術研究成果;在參加研究或創(chuàng)作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上署名等;在申報課題、成果、獎勵和職務評審評定、申請學位等過程中提供虛假學術信息;買賣論文、由他人代寫或者為他人代寫論文以及違反其他根據(jù)高;驅W術組織、科研管理機構制定的規(guī)則。[1]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要面對以下三個關鍵問題:一是高校自身對待學術不端的態(tài)度。二是高校對待學術不端行為如何行動。三是對學術不端如何進行判定。就學術成果本身而言,學術界的共識無疑是質量比數(shù)量更重要。從政府部門和高校來看,對學術不端的治理并未間斷過。
2019年初國內出現(xiàn)的學術不端事件成為了社會輿論熱點,事件之后,教育部于2月15日新聞發(fā)言表態(tài)高度關注并明確強調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tài)度,2月22日教育部又在發(fā)布的2019年工作要點中祭出“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和嚴肅查處學術不端”兩記硬招。[2]而今年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一次把“懲戒學術不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治理學術不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進一步明確了高校是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理的主體。我國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高校自身應該按照《辦法》積極采取行動。然而,治理中高校自身存在困境的同時,一些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tài)度很多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對待已經(jīng)媒體曝光的學術不端事件,由于影響了高校自身的利益和所謂的“面子”等,往往采取的卻是“不知情、不調查、不處理”的回避、敷衍和推諉的消極態(tài)度,有些甚至想方設法阻止事件的“曝光”。
當前,我國高校在學術不端治理的判定上,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人工判斷方式,由學術委員會和授權專家來判定,這種方式主觀性強,需要共識性判定標準供相關專家參照,否則容易做出有失偏頗的判定。二是機器審查方式即“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軟件將被判定文獻與該數(shù)據(jù)庫中的文獻進行比較,計算重復率,也稱“查重”,這種方式無法實現(xiàn)對成果思想觀點的抄襲剽竊進行判定,無法實現(xiàn)真實性和確定性的判定。三是混合判定模式,即同時運用機器審查和人工判斷的方式,這種方式一定程度起到了互相彌補的作用,但問題是若兩者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時等同于人工判斷。[3]顯然,我國高校并沒有具有可操作性的統(tǒng)一化的學術不端的判斷依據(jù)和標準來保證對學術不端行為判定的統(tǒng)一性和準確性。
2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近年來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門制定頒發(fā)的相關文件中針對學術不端制訂的標準要求日趨嚴格,而現(xiàn)實中發(fā)生在高校的學術不端事件仍不斷升級,高校對學術不端的治理仍不盡人意,學術不端治理中問題依舊。
2.1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仍然存在應對機制缺失和執(zhí)行不力的問題
雖然教育行政部門明確了高校是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治理的主體,高校自身主體責任并不明晰,加之也缺乏對內部主體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機制,追責力度也不夠,高校在治理學術不端事件時一方面為了減小對高校自身的負面影響,往往推諉自身主體責任。另一方面,機制缺失也造成了內部主體責任不明確,加之受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網(wǎng)的干擾,高校往往回避拖延,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處理也就輕描淡寫或流于形式。這也顯示出了高校相關應對機制仍然缺失,學術監(jiān)督懲處機制不健全和學術管理體制的缺陷。
2.2學術不端治理中高校自身依然存在困境的問題
造成學術不端的一個深層原因就是高校過分依賴科研成果等級、論文發(fā)表等級與數(shù)量、期刊影響因子等數(shù)據(jù)來對教師進行評價。但高校仍然無法走出的一個困境就是高校自身對教師和學生的學術評價體系是和高校的被評價體系緊密相關的,對高校的評價機制仍不科學,對高校的各種評價指標嚴重影響著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的設立,一些高校對學術不端現(xiàn)象還存在一定的包容度。盡管近年來高校已經(jīng)在教師考評中增加了實際教學工作、社會服務能力、學術道德建設等等方面因素,但以指標量化評價方式為主的學術研究短期化評價導向仍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高校自身難以走出這個困境。
2.3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仍存在“博弈”現(xiàn)象
高校中無論是教師和還是學生,由于學術不端行為者理想信念偏離,主觀上缺乏學術誠信,追求名利不擇手段,唯利是圖,在學術不端行為即使是違規(guī)成本也遠低于其利益獲得的前提下,使得學術不端行為者更懷有一種僥幸心理,一些人在科研課題、論文著作上甚至采取造假等手段,急功近利有恃無恐的現(xiàn)象仍大量存在。相對于其自身獲取的利益而言,很大程度上在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上只依靠學術道德的柔性自律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制度作為后盾,短期內也難以規(guī)范教師和學生等科研學術人員的不端行為,高校學術不端治理中仍存在“博弈”現(xiàn)象。
3高校學術不端行為治理不力的危害性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更是高校的生命,高校學術不端行為治理不力,不僅會擾亂高校的學術研究,造成學術腐敗,對高校育人事業(yè)的發(fā)展乃至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都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3.1造成學術腐敗,損毀高校形象,影響高校發(fā)展
教育在人們的心中本是一方凈土,學術是構建高校良好社會形象的一個重要因子。盡管近年來各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不斷進行治理,但學術不端熱點事件仍然頻頻發(fā)生。不論是否被曝光,這些日益突出的學術不端行為,已經(jīng)使眾多高校師生乃至社會公眾表現(xiàn)出了焦慮和不安,給追求良心正義的人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造成學術腐敗的同時,使人們對高校另眼相看,嚴重損害和危及了高校的聲譽,大大降低了社會對教育界尤其是涉事高校的信任感,損毀了高校形象,影響著高校的發(fā)展。
3.2破壞社會誠信體系,嚴重腐蝕社會風氣
高校在承擔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職責的同時,客觀上還承擔著社會教化和風氣轉移的責任,理應成為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凈化社會風氣的一方圣土。高校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必須是建立在公平競爭、公開透明、誠實守信、科學有序的基礎上。高校的學術不端行為使高等教育的社會聲譽和道德引領作用下降,嚴重破壞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誠信體系,加劇對社會風氣的腐蝕,其影響深遠,危害極大。
3.3破壞公平競爭原則,阻礙科技進步和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
客觀性和科學發(fā)現(xiàn)的優(yōu)先權的保證是學術和科技進步的基石,促進科技進步和科學創(chuàng)新的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力就是公平競爭,也只有公平競爭才會激發(fā)學術創(chuàng)新。學術不端是長在學術研究軀體上的一顆毒瘤,它擠占侵蝕了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生存空間,侵占、偽造、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會嚴重損害學術的生存發(fā)展,破壞學術和科研的公平競爭原則,擾亂科學研究的秩序,甚至嚴重阻礙學術的進步,威脅到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危及社會的進步,高校學術不端與學術腐敗還會導致全社會創(chuàng)造力的下降和民族先進思想的衰退。[4]
3.4直接影響高校的學風和學生的品德修行
德才兼?zhèn)湟殉蔀楹饬看髮W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標準,高校中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發(fā)生在高校的學術不端行為,其影響更加廣泛和深遠。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學術態(tài)度和學術風氣,承擔著教書育人職責的高校發(fā)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對青年大學生學術素養(yǎng)的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長都會造成惡劣影響,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品德修行。高校的學術不端腐蝕了青年一代的心靈,其縱深的破壞力和輻射面巨大。作為肩負新時代育人使命的高校,其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高校師生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忘記教育他人時和接受教育時的初心,認清學術不端行為給自身和社會帶來的極大危害,堅決對學術不端說“No”。
高校教師相關評職知識:學術論文發(fā)表注重什么
首先應該要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當然學術期刊有很多本,每個行業(yè)也有很多的刊物,并且都有自己的辦刊特色,作者撰稿,投稿都是要了解相關期刊的內容特色和風格,要對每本期刊的優(yōu)勢,特色,欄目,研究重點和組稿計劃有一定的掌握。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2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