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關鍵詞:言傳身教 言而有信
一、言而有信,做好榜樣作用
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汝)還,顧反為女殺彘(zhì)。”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之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教育經濟評論》創(chuàng)刊于201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師范大學主辦,提倡規(guī)范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范式。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和價值導向,刊載教育經濟學領域研究成果,開展該領域學術評論,促進該領域學術交流,服務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施。既刊載理論研究文章,也刊載以數據或案例為基礎的實證分析文章。
曾子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tài)度去教育后代、影響后代。而他的兒子也確實受到了曾子這種態(tài)度的影響,后來的一天,本來已經睡下的小兒子,突然起身,曾子問他原因,兒子回答說:借了同學的書簡,答應今天還的,就一定要今天去還。曾子笑送兒子離家。倘若曾子和他妻子一樣,因為不舍得殺豬而失信于兒子,想必,他的兒子不會有夜晚還書簡的行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做到言而有信,孩子必然深受其益。反之,則深受其害。父母無意的一句承諾可能會讓孩子心存滿懷的期望,若失言,孩子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很深的傷害。孩子幼小的世界里,父母是無所不能的大英雄,他們潛意識里都在模仿父母的言語行為,這時候父母正確的榜樣行為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言既出,行必果”。
二、言傳身教,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已退休的李振霞是中央黨校的兼職教授,她非常喜歡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句話:“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在四個孩子眼里,父母嗜書如命、忘情工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書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們成了博士,而他們的父母也成為業(yè)界翹楚,雙雙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無言的行動有力地傳達出做人和做學問的真諦。金螢說:“小時候,我們家很清貧,在物質上,父母給予我們的不豐厚,但他們給予了我們一個求學與做人的根本,那就是——健康的心靈。”
無獨有偶,著名的家教專家劉稱蓮女士的女兒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同時錄取,縱觀小姑娘的成長歷程,劉女士也有一個好的方式,那就是在孩子目所能及的范圍內全部放上書。“孩子都是喜歡讀書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閱讀正好可以滿足他們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是讓孩子讀到書。” “女兒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也嘗到了甜頭,她不僅知識面比班里大部分同學要廣,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在同齡人的羨慕和大人們的夸贊聲中,讀書這一愛好逐漸被鞏固,成為伴隨女兒成長的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不管是李教授還是劉女士,她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點就是:讓孩子多讀書,先是自己讀書,慢慢引導孩子喜歡上讀書。正所謂“知書達理”,孩子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怎能不優(yōu)秀?有位教育專家說: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裝了一臺成長的發(fā)動機。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遠比父母的口頭說教效果好的多。
三、俯身傾聽,陪孩子一起成長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于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家庭在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guī)可循;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我們不做高高在上的家長,而要做孩子的朋友,和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動輒而來的苛責和打罵,而是朋友般的賞識和鼓勵。
劉稱蓮女士在《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愤@本書里寫到這樣一件事情:她的女兒在學習方面是偏文的,數理化的成績不是太理想。高中分文理科以后,作為家長,她沒有打擊女兒偏科的行為,而是鼓勵女兒發(fā)揮在英語和語文方面的特長,參加托?荚嚭妥魑母傎惒⑶胰〉昧藘(yōu)異的成績。這樣,不但鼓勵她女兒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也增強了女兒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為母親的賞識,女兒找到了自信。如果劉女士不是科學的看待女兒的“偏科”現(xiàn)象,而是像大多數的父母一樣,無頭蒼蠅式的給女兒報名參加補習班,結果可能截然不同。后來這個孩子考上了國家的重點大學,歸功于她有朋友式的家長,有賞識她的優(yōu)點的父母,有肯俯身低頭和她交流的媽媽。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身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養(yǎng)兒育女,使命神圣,責任重大,要做合格的父母,就必須俯下身來,傾聽生命的拔節(jié),做孩子的老師和朋友,用情感去溝通情感,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和孩子一起體驗生命成長過程的酸甜苦辣。
參考文獻:《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贰墩撜Z》
作者:鄒丹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