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當代書法教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書法的教育內容,方式可以相對靈活。學習書法可以讓學生修身養(yǎng)性,讓學生體味了解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理論的加強即不能刻板也不能不重視。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適當的榮譽從而更好
摘 要:當代書法教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書法的教育內容,方式可以相對靈活。學習書法可以讓學生修身養(yǎng)性,讓學生體味了解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理論的加強即不能刻板也不能不重視。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適當的榮譽從而更好的學習。
關鍵詞:書法教育;興趣;課堂內容;課堂方式
一、課堂內容的轉換
書法的學習是一門藝術的學習。書法的課堂有別于一般文化課的課堂,它應該是充滿歡樂又安靜的氣氛。然而,當下的許多書法課程的安排上是有許多欠缺和不合理之處。中小學將書法的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副業(yè),不夠重視書法課程的重要性,由此使得學生的重視程度也不夠。不僅這樣,上課程式化的臨摹字帖,一成不變的上課內容,容易讓學生產生煩膩的心態(tài)。
書法的學習,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內容上可以有多種。書法的歷史悠久,它見證了中國的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從先秦的粗放古樸的大篆,到秦大一統(tǒng)之后的細勁得小篆,接著是樸拙無華的隸書,筆畫連帶的章草,行書,最后又有工致嚴謹的楷書。字體字形的發(fā)展經過的這些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都可以有所體現(xiàn),這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學校的書法教育,不一定完全依照某種字體,謀家書風的學習。穿插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字體之間自主進行比較,從而更加深刻的領悟各種字體的特征和它內在的文化。
二、課堂方式的多樣
書法的學習不應該只有技法的學習。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用多種方式。多種上課方式的轉換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使他們對書法產生興趣。由于現(xiàn)代電腦和硬筆的發(fā)展,毛筆和宣紙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初學者對于材料的屬性和用法不是很熟悉,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經常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老師的用筆,每一個筆畫動作是如何完成的。老師也可以一邊做示范一邊講解其中的要點,示范的過程也是老師回憶的過程。通過老師的示范,學生可以從中領悟書法的一些要領。
除了上課要有示范以外,書法的欣賞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展覽館現(xiàn)場賞析一些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分析書法章法,行筆風格,解析其優(yōu)點,甚至是不足。學生與老師互動,現(xiàn)場提出欣賞之后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往往是最直接,最清晰的。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獲得靈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不足之處,從而有所進步。
學習的方式多樣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新鮮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也讓老師的知識水平逐漸提高,教學有了新鮮感。因此經常轉換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
三、理論知識的補充
提到理論知識,很多人都覺得這很枯燥,乏味枯澀。但是對于書法的學習必須掌握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體會古人的書法內在精神。
學習書法的理論知識包括對于書法歷史的學習,歷朝歷代都有代表性的書法大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了解這些歷史才能讓學生了解字體的轉變,以及古人是如何承接與創(chuàng)新的,從而更加明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繼承那些優(yōu)秀傳統(tǒng),以及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
歷代書法大家通常不單書法寫得好更有自己的書法理論。他們將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心得,書法學習心得寫成書論。例如秦漢時期有李斯的《用筆法》,蔡邕的《九勢》;魏晉時期有衛(wèi)夫人《筆陣圖》鐘繇的《用筆法》;隋唐五代有歐陽詢的《用筆論》,虞世南的《書旨述》,張懷瓘《書估》;如此等等數不甚數。書論是歷代大家的心血和結晶,學習書論可以看出古人對于書法的專注和執(zhí)著,從而給學生做好榜樣,提高學生對于書法的熱情,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除了這些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深入淺出的向同學講述一些書法小故事,以及古人生活的環(huán)境,心態(tài),平時練習的狀態(tài)。學生從這些有趣的故事中對比自己的狀態(tài)與古人的狀態(tài),從中找出差距,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評比與鼓勵
學生的學習需要有老師的督促,正所謂“嚴師出高徒”。老師要經常為學生做評比工作。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比較,共同進步。榮譽感可以怎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老師可以定期舉辦書法展覽,將學生平時寫的好的書法作品進行裝裱,舉辦展覽,并且請一些校內外的專家領導進行評比,用正規(guī)的嚴謹的方式從側面教育學生老師對學生學習的重視。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中出現(xiàn)懶散,馬虎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讓學生因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自豪。書法與平時的文化課不同,在書法的課堂上即使平時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可以學好書法這門藝術。
評比過后,老師可以適當給予獎勵,小的鼓勵可以換來學生巨大的熱情。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應該擁有適當的鼓勵,尤其是對于藝術的學習,更要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的經驗,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的積極性,最終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0.
[2]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