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建筑工程師論文發(fā)表了工業(yè)廠房中混凝土施工操作中的技術問題,近些年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體現為:在設計廠房中,借助內外部形成的約束,提出高效的預防手段,進一步有效提升大容量。論文提出施工操作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并簡單討論了溫度裂縫控制手段
這篇建筑工程師論文發(fā)表了工業(yè)廠房中混凝土施工操作中的技術問題,近些年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體現為:在設計廠房中,借助內外部形成的約束,提出高效的預防手段,進一步有效提升大容量。論文提出施工操作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并簡單討論了溫度裂縫控制手段。
關鍵詞:建筑工程師論文,工業(yè)廠房;混凝土施工技術;溫度裂縫控制
一、廠房建筑混凝土施特點
工業(yè)廠房設計所需的混凝土應具有較高的強度,故對水泥和截面結構配筋產生的使用量需求很大,對于質量更是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內部溫度可以導致混凝土出現嚴重的水熱化現象。廠房主要是在地下埋入基礎設施,對高抗?jié)B性能提出非常嚴苛的要求。因此,該項施工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溫度差異與變形導致的裂縫,怎樣對其有效控制,提升抗?jié)B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工作。
在施工操作上,一般選擇具有整體性的手段,結合溫度要求挑選材料,確定配合比例,對施工中發(fā)生的裂縫問題有效控制[1]。在組織與管理上,科學安排、合理指揮,初步化解了一次澆筑量大的操作問題。
二、混凝土施工操作中的技術問題
(一)配合比例設計
與混凝土應用成本密切聯(lián)系的材料是水泥,相應也發(fā)揮了填充和粘結的功能,因此必須高度關注選擇水泥的規(guī)格。粗骨料具體是指超過4.75mm粒徑的巖石顆粒,操作中通常應用粒徑為4.75-37.5mm的碎石,在配制操作中習慣性應用粒徑偏大、級配優(yōu)良的石子。與粗骨料相對的細骨料粒徑應是不超過4.75mm的巖石顆粒,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講的砂。由于主要采取泵送方式進行澆筑,可以適度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梢赃x擇的外加劑有四種,對拌合物流變性有效改進的減水劑和引氣劑;調整凝結時間和硬化功能的緩凝劑;提升耐久性的引氣劑;以及對其功能完善的膨脹劑。設計配合比的具體要求:
第一,需要與結構設計和施工要求提出的強度規(guī)定有效符合;
第二,拌合物應當表現出充分的坍落度,并且和易性、可塑性都較強,同時嚴禁發(fā)生離析問題;
第三,抗?jié)B、抗凍等功能必須與應用環(huán)境和自然氣候等需求有效滿足;
第四,在不降低操作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對材料科學計劃,節(jié)省投入成本[2]。
(二)具體施工工藝
1.澆筑操作
對樓層水平施工縫進行沖洗以后才能開始上層結構澆筑工作,清除表面存在的雜物、浮漿等,并且在正式開始施工之前填充水泥砂漿層,有效避免底部出現蜂窩現象。澆搗柱結構的混凝土時應當分層實行,嚴格控制每一層的厚度,尤其需要注意上下層結合澆灌。澆搗梁板時應先開始梁的操作,后安排板的澆筑,這項操作中也要密切關注構件和預埋管子的位置,操作完平板澆筑以后,分別采取振動器對平板進行拖震,另外施工人員還要采取長刮尺開展抹平和擠壓工作,并對標高嚴格查驗,安排好后期的看護操作。
在澆筑操作中,應當確保保護層厚度與位置準確無誤。禁止對鋼筋實施踩踏,避免預埋件及預留洞發(fā)生位置偏移,另外及時糾正偏差。尤其需要注意保護豎向結構層,鋼筋在板與懸挑結構部分形成的位置。澆搗結束以后進行一次壓平以及覆蓋塑料薄膜實施保護。在氣溫較高的環(huán)境中4h以后對表面進行澆水[3]。
2.對成品采取的保護
在澆筑中,應放置與鋼筋發(fā)生碰撞,確保嵌入鋼筋和鐵件位置準確。必要情況下,可以使用過道跳板,在梁的側板與樓梯模板上禁止踩踏。結束澆筑以后及時清除其他殘留物。
三、施工操作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一)蜂窩
為了防止這一問題的出現,有關人員應當正確應用移動振動設備。中間可以適度停止再開始澆搗,其中在新舊連接位置格外注意。安裝模板之前,應對其表面和拼縫位置的粘漿徹底清理,提升其嚴密性。在接縫寬度達到2.5mm以上時,應根據一定順序實施填縫,當梁筋過于嚴密時可以挑選對應的石子粒徑。
(二)麻面
應當保證使用平滑的模板,安裝之前有效清理粘漿,并且認真清除隔離劑,澆搗操作之前對模板進行浸潤處理。
(三)露筋
由于嚴重缺少主筋保護墊塊,造成鋼筋與模板不能完全緊貼,導致振搗不到位。有效解決手段:應根據保護層規(guī)定厚度科學設計鋼筋墊塊厚度,設置墊塊距離,當鋼筋直徑相對較小時,應適度增加墊塊之間的距離,降低鋼筋下垂撓度,當混凝土完全排除氣泡以后可以采用振動器進行移動。
四、溫度裂縫控制手段
(一)降低水泥水化熱
操作人員對配合比科學設計,需結合工地條件,挑選較大粒徑的骨料,并形成良好的配比。同時,還應當使用中粗砂,對和易性有效改進,并且科學應用后期強度,嚴控坍落度。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夏季環(huán)境施工時,應把冷卻水管埋設在內部,產生循環(huán)冷卻水;冬季操作時,合理采取保溫手段,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可以混入科學比例的石塊,減少使用混凝土的量。
(二)降低入模溫度
在澆筑操作中,應避免在炎熱天氣施工,科學挑選溫度。夏季攪拌盡量使用地下水,或者是摻入一定量的冰塊,或是灑水降溫,還需要采取相應的遮陽手段。
在澆筑操作結束以后,應逐步冷卻混凝土,科學使用保護溫度和濕度的手段,減小溫度應力。夏季防止太陽直射,注意濕度的保持。冬季應給予必要的覆蓋,溫度保持在25℃左右,表面與襯底溫度應當保持在20℃左右。
(三)安全技術手段
澆筑混凝土之前可以試操作振動器,操作人員需要穿戴膠鞋和絕緣手套,根據要求嚴格使用保護工具,振動器避免懸掛在鋼筋上,濕手情況禁止觸碰電源開關。
五、結束語
綜合分析,工業(yè)廠房對整體澆筑混凝土施工具有十分嚴格的質量要求,利用傳統(tǒng)澆筑方法非常容易發(fā)生裂縫現象,對項目整體建設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施工單位應科學使用澆筑技術,最大程度減少裂縫出現的幾率。
參考文獻:
[1]林杰良.某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闡述[J].建筑安全,2015(11):13-14.
[2]陸榮.現澆混凝土防滲渠道社工技術探討[J].排灌機械,2016(12):56-57.
[3]許菲鷺.大體積混 凝土施工的裂縫控制[J].福建建筑,2016(3):88.
推薦閱讀:《北京建筑大學學報》是在北京市科委領導下,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主辦的,主要刊登有關建筑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學術性刊物,以發(fā)表本院教師的科技論文為主。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zlw/1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