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農業(yè)論文》 不同形態(tài)鉀肥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正文

不同形態(tài)鉀肥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所屬分類:農業(yè)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04-24 10:49

本文摘要:摘要: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鉀肥的前提下,硫酸鉀及氯化鉀配施對馬鈴薯植株生育性狀、氨基酸、鉀含量等品質及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態(tài)鉀肥對植株株高和主莖數有一定的影響,對其他生育性狀基本無影響;對塊莖中蛋氨酸含量

  摘要: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鉀肥的前提下,硫酸鉀及氯化鉀配施對馬鈴薯植株生育性狀、氨基酸、鉀含量等品質及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態(tài)鉀肥對植株株高和主莖數有一定的影響,對其他生育性狀基本無影響;對塊莖中蛋氨酸含量無顯著影響,對其他類型氨基酸、總氨基酸、還原糖和鉀含量有一定影響;對馬鈴薯產量、經濟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響。其中,硫酸鉀與氯化鉀配施顯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莖數;二者配施提高了塊莖中總氨基酸、還原糖和鉀的含量;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顯著提高了馬鈴薯產量、經濟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m2產量達3691.4kg,且有效降低土壤堿性。單施氯化鉀較單施硫酸鉀處理更易促進馬鈴薯塊莖中氨基酸合成;而單獨施用硫酸鉀更易促進鉀的吸收,使馬鈴薯塊莖表皮更光滑、有光澤,外觀品質更好。

  關鍵詞:馬鈴薯;氯化鉀;硫酸鉀;配施;產量;品質

馬鈴薯種植

  馬鈴薯是糧、菜、飼兼用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馬鈴薯既是喜鉀作物還是富鉀作物,充足的鉀素有利于減少馬鈴薯發(fā)生病害,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促進馬鈴薯生長,提高產量及改善品質[1-5]。市場上常見的含鉀肥料主要有硫酸鉀和氯化鉀2種,氯化鉀(K2O≥60%)的水溶性要好于硫酸鉀(K2O≥50%),更利于作物吸收。氯化鉀成本相對較低,但很多資料都認為馬鈴薯是忌氯作物,在馬鈴薯生產中不應該施用含氯化肥[6-8]。近年來,氯化鉀和硫酸鉀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研究報道已有不少[9-12],有研究表明,硫酸鉀和氯化鉀對提高馬鈴薯產量并無顯著性差異[13]。

  馬鈴薯論文范例:青島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技術

  也有研究表明,二者配施產量和效益均高于硫酸鉀或氯化鉀處理[14-15],但關于鉀素含量相同不同鉀源對馬鈴薯塊莖中氨基酸含量及鉀含量尚未見報道。為降低馬鈴薯生產成本,尋求以氯化鉀替代硫酸鉀的方法和技術,筆者以氯化鉀和硫酸鉀為供試肥料,通過對比硫酸鉀、氯化鉀、二者配施及二者配施同時沖施黃腐酸對馬鈴薯生育性狀、產量、塊莖外觀品質、塊莖中氨基酸含量、還原糖含量、鉀含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探討氯化鉀替代硫酸鉀的可行性,以期為馬鈴薯生產中品質提升、合理施肥、降低成本、增加產值等方面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通許縣孫營鄉(xiāng)南孫營村,地勢平坦、地面平整、前茬作物為胡蘿卜、肥力中等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土壤為沙壤土,試驗前取0~20cm耕層土壤化驗分析。隨耕地每667m2施入尿素(N46%)20kg,過磷酸鈣50kg,“谷樂豐”牌有機肥100kg作為底肥,3%辛硫磷顆粒劑10kg,鉀肥分小區(qū)人工撒施。

  1.2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早熟鮮食馬鈴薯鄭薯9號,由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供試肥料為農業(yè)用硫酸鉀(K2O≥52%,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氯化鉀(K2O≥60%,湖南省隆科農資有限公司經銷);尿素(總氮≥46.0%,河南晉開化工投資控股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過磷酸鈣(有效P2O5≥12%,銅陵市九華山化工有限公司)。

  1.3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0年2月21日播種,6月18日收獲。切塊后用“甲基硫菌靈+中生菌素+滑石粉”拌種,起壟后種植覆膜,播種后1個月進行膜上覆土。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置4個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qū)面積30m2,一壟雙行,壟距1m,株距28cm,密度為每667m2播種4666.9株。整個生育期澆水6次,人工中耕除草3次。5月25日,每667m2噴施代森錳鋅、氯氟氰菊酯,防治病蟲害。

  1.4調查內容與方法

  1.4.1土壤養(yǎng)分

  馬鈴薯收獲后,在小區(qū)的對角線及中間選取5個點,分別取20cm左右土壤200g 左右混均后待測,測定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和pH值,測定依據為LY/T1228—2015、NY/T1121.7—2014、LY/T1234—2015、NY/T1121.2—2006。

  1.4.2田間性狀和塊莖調查生育期調查出苗、現蕾、開花時間,在開花后期每小區(qū)隨機抽取5株測量株高、主莖數和莖粗;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抽取5株調查單株塊莖質量、單株塊莖數和商品薯率。小區(qū)產量整區(qū)收獲調查。

  1.4.3品質檢測收獲時,隨機選取中等大小薯塊2kg,測定馬鈴薯薯塊中水分、還原糖、鉀和氨基酸含量,品質檢測由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進行,檢測依據分別為GB5009.3—2016、GB5009.7—2016、GB5009.91—2017第一法、GB5009.124—2016。

  1.5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及圖表制作采用MicrosoftExcel2007,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StatiStic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鉀源處理對生育期和田間性狀的影響

  不同鉀肥處理馬鈴薯出苗、現蕾、開花時間沒有差異。其中,處理3株高和主莖數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而其他3個處理間株高和莖粗差異均不顯著;各處理間莖粗差異不顯著。這表明在鉀肥用量相同情況下,不同鉀源對馬鈴薯株高和主莖數有一定的影響,對其他生育性狀影響不顯著。

  2.2不同鉀源處理對馬鈴薯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處理3單株結薯數最高,為5.4個,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1單株結薯數最少,為4.8個;處理2、3、4間單株結薯數無顯著差異。處理4單株薯塊總質量最高,為791.0kg,其次為處理3和處理2,三者間單株薯塊總質量差異不顯著;處理1單株薯塊總質量最低,為728.0g,且與處理4相比單株薯塊總質量差異顯著。處理4商品薯率最高,為90.8%;處理2商品薯率最低,為87.8%,各處理間商品薯率差異不顯著。

  馬鈴薯小區(qū)產量和667m2產量均以處理4為最高,分別高達166.1g和3691.4kg,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他處理小區(qū)產量和667m2產量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1,且三者間兩指標差異均不顯著。這表明在相同鉀肥用量的情況下,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對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率有顯著效果。另外,單獨施用氯化鉀的馬鈴薯塊莖表皮略粗糙,且產量較低。

  2.3不同鉀源處理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

  4個處理馬鈴薯薯塊中蛋氨酸含量均相同;谷氨酸含量處理3>處理1>處理4>處理2;脯氨酸含量處理1>處理4>處理3>處理2;其他各類氨基酸含量均以處理4為最高?偘被岷恳蕴幚4為最高,達17.56g·kg-1,其余依次為處理3>處理1>處理2。每100g鮮薯中,處理4干物質含量最高,為17.4g,其余依次為處理2>處理1、處理3;還原糖含量處理3略大于處理4,處理1和處理2相同;鉀含量以處理3最高,為4.11×103mg·kg-1,處理4最低,為3.89×103mg·kg-1。這表明,不同鉀肥處理對蛋氨酸的合成沒有影響,氯化鉀處理較硫酸鉀處理更易促進馬鈴薯塊莖中氨基酸合成和鉀的吸收,氯化鉀和硫酸鉀配施有利于馬鈴薯塊莖中還原糖和鉀的吸收,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有利于馬鈴薯中氨基酸的合成和干物質積累而不利用還原糖和鉀的吸收。

  3討論與結論

  劉效瑞等[16]研究了6種不同鉀肥在半干旱區(qū)馬鈴薯上的應用效果,結論是不同鉀肥品種對馬鈴薯均有一定的增產作用,硫酸鉀處理后馬鈴薯產量略高于氯化鉀處理。龔成文等[17]研究不同鉀肥對甘肅中部地區(qū)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指出同一鉀水平下施用硫酸鉀馬鈴薯單株結薯個數、大中薯鮮質量、大中薯率、產量、薯塊干物質含量、粗淀粉含量、維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氯化鉀處理,還原糖含量低于氯化鉀,對株高的影響差異不明顯。

  本研究表明,鉀素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單施氯化鉀較單施硫酸鉀處理更易促進馬鈴薯塊莖中氨基酸的合成,但馬鈴薯塊莖表皮略粗糙;單獨施用硫酸鉀更易促進鉀的吸收,并使馬鈴薯塊莖表皮更光滑、有光澤,外觀品質優(yōu),這與前人的研究施用硫酸鉀的馬鈴薯商品薯率和品質優(yōu)于氯化鉀一致[17-18]。氯化鉀和硫酸鉀二者配施提高了馬鈴薯株高和主莖數,提高了馬鈴薯塊莖中還原糖和鉀的含量,對品質有一定的影響[19],對其他生育性狀基本無影響;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減少了馬鈴薯中鉀的吸收和還原糖的合成,有利于馬鈴薯中總氨基酸的合成,但對蛋氨酸的合成沒有影響,表明蛋氨酸的合成與鉀源沒有關系,這一結論未見有類似報道,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馬鈴薯667m2產量為3691.4kg,商品薯率為90.8%,綜合效益為4355.17元·667m-2,配施后沖施黃腐酸馬鈴薯產量、商品薯率和經濟效益均高于單施氯化鉀或硫酸鉀,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4-15];處理1產量較低,也可能與氯化鉀施用量較高,超過一定值15kg·667m-2,降低產量的“忌氯”反應[20]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通過對馬鈴薯收獲后土壤中養(yǎng)分含量的測定,結果顯示硫酸鉀和氯化鉀二者配施后沖施黃腐酸能有效降低土壤堿性;施用硫酸鉀土壤中有效鉀含量最低。

  綜上所述,氯化鉀和硫酸鉀配施,有利于提高馬鈴薯產量,氯化鉀可以部分替代硫酸鉀,且有利于提高氨基酸含量和鉀的吸收,提高品質;配施黃腐酸促進馬鈴薯塊莖中氨基酸合成,有效改善土壤,降低土壤堿性。

  參考文獻

  [1]ROEMHELDV,KIRKBYIEA.Researchonpotassiuminagriculture:Needsandprospects[J].PlantSoil,2010,335(1/2):155-180.

  [2]殷文,孫春明,馬曉燕,等.鉀肥不同用量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效應[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5(4):44-47.

  [3]易九紅,劉愛玉,王云高,等.鉀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及產量、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0,24(1):60-64.

  [4]王文麗,馬忠明,李娟,等.不同鉀肥用量對馬鈴薯產量、品質和效益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2,21(8):130-134.

  [5]田世龍,李守強,葛霞,等.氮、磷、鉀肥配比對馬鈴薯‘新大坪’產量、品質及其耐貯性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18,32(3):155-164.

  [6]趙歡,芶久蘭,肖厚軍,等.不同鉀肥及其施用對貴州一熟區(qū)馬鈴薯生產性狀與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6,29(7):1644-1648.

  [7]李玉影.兩種不同鉀肥在馬鈴薯上應用效果的研究[J].中國馬鈴薯,1997,11(4):209-302.

  作者:陳煥麗1,郭競1,張曉靜1,王穎2,鄭軍偉1,吳煥章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nylw/2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