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政治敏感是攝影記者必備的素質,本篇青年記者發(fā)表論文建議攝影記者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及時掌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是非常的重要。有了政治理論功底,就能處理好突發(fā)事件,并且在新聞突發(fā)的時刻,準確地用鏡頭把它捕捉下來?梢园l(fā)表可以發(fā)表的期刊有的期刊
政治敏感是攝影記者必備的素質,本篇青年記者發(fā)表論文建議攝影記者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及時掌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是非常的重要。有了政治理論功底,就能處理好突發(fā)事件,并且在新聞突發(fā)的時刻,準確地用鏡頭把它捕捉下來。可以發(fā)表可以發(fā)表的期刊有的期刊有《青年記者》堅持正確的理論方向,堅持高品位、高質量,不斷提高指導性、權威性、貼近性,并聘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顧問,在全國新聞專業(yè)期刊中辦出了特色、辦出了品牌,影響力居前,被評為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期刊、山東省優(yōu)秀期刊,2004年被推薦參加全國期刊獎的評選。
談攝影記者的政治敏感,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誰不知道攝影記者要講政治呢?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常把政治忘在腦后的例子實在不少。比方說,為追求畫面的沖擊力或感染力,有的人喜歡專選一些“熱點”題材,諸如落后、另類、血腥拍攝報道,有的人則違背新聞真實的原則擺拍那些“光鮮好看”的新聞作品。習近平同志在闡述新聞與政治的關系時認為,“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與政治的關系很密切,但不是說新聞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所以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規(guī)律性。”習近平同志還說:“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堅持黨性,核心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這兩段重要講話,為新聞工作者采訪時如何選題,拍攝時如何尋找新聞現(xiàn)場中的政治元素指明了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既要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弘揚時代精神,又要讓人民群眾有看點、明其意、知其味。那么,攝影記者該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
關心政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政治方向
這句話很空,其實又很實。說它空,是因為大多數(shù)攝影記者會問,我一個攝影記者,有必要唱這么高的調子嗎?即使我想唱,是我能把握得了的嗎?小事不可小看,位低可當大事。1998年長江防汛搶險戰(zhàn)斗中曾傳說這么一件事,說的是一名中直新聞單位的攝影記者到某地采訪時,看到一些災民與鄉(xiāng)村干部發(fā)生爭議,現(xiàn)場情況很不好。為制止矛盾擴大,這名記者急中生智,大聲說:“我是中央派來的記者,請你們冷靜下來聽我說幾句話……”他的舉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聽記者的,聽中央來的記者的。”群眾把他的聲音當作了中央的聲音。此事的真假如何筆者未考證,但可看出記者在人民群眾中的位置。
記者的良好形象來自何處?來自他所服務的媒體,媒體是黨和人民創(chuàng)辦主管的。當一個記者代表著一級組織的時候,他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必須要有全局性。他雖然是一名普通的攝影記者,他說的話與中央對災民的關心政策是高度一致,他的身份在群眾中變成了中央來的聲音。1994年12月,筆者在桃源縣某偏遠山區(qū)采訪時得知,為迎接年底的各種檢查,鄉(xiāng)村干部忙于做達標牌,這種勞命傷財?shù)氖伦尭刹咳罕姌O其反感,隨即拍攝了《郭支書的煩惱》,用新聞照片批評形式主義加重農(nóng)民負擔的不正之風。這張切中時弊的新聞照片被全國40多家報紙刊用,并獲得了全國地市報優(yōu)秀新聞攝影作品金獎。總結得失,筆者以為,主要是問題抓得準,抓得及時。陜西有位在農(nóng)村掛職的攝影記者告訴筆者,他們那里的達標名目還要多。為什么遇到此種情景,多數(shù)人會視而不見?就因政治敏感上存有差異。
關注動態(tài),弄清好新聞照片的評判標準
綜觀近十年來中國新聞獎評選出來的一等獎攝影作品,會發(fā)現(xiàn)獲獎作品的許多共同點,一是作品的政治立場鮮明;二是大主題、小落腳點,重視來自基層的鮮活報道;三是畫面真實自然,不獵奇,不追求刺激。2014年度(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攝影一等獎作品《習近平冒雨考察武漢新港》是件值得好好學習、認真研究的獲獎作品。初看上去,照片拍攝無難度,畫面很平淡,用光不講究,在很多讀者的眼中,這并不是一幅表現(xiàn)習近平同志工作鏡頭的“上乘”之作。
它為什么能獲得國家最高新聞獎呢?筆者認為獲獎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政治敏感性強。在風雨中考察,習近平同志褲腳卷起,撐傘雨中,聽取匯報,查看實景,用行動為各級黨員干部轉作風、接地氣、做表率;二是重大決策出臺之前的“吹風”之作。武漢,是長江經(jīng)濟帶的核心區(qū)域,習近平同志調研武漢新港,不是一般的視察活動。果然,在這幅照片發(fā)表4個月后,中央出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一年中,拍攝習近平同志的作者應該不只一位或幾位,拍的照片也應該是上萬幅甚至更多,這中間肯定有不少精彩的感人瞬間,作者為什么獨獨看好這幅照片并大膽地送評呢?各級評委又怎會紛紛把票投在這幅照片上呢?因為這幅看似平淡的照片,反映出的主題非常重大,作者的政治觀、新聞觀得到了評委的充分肯定。
多下基層,把政策理論水平貫穿到采訪活動中
新聞界有句老話,叫做“腳板底下出新聞”。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里,變革的速度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在農(nóng)村,雖然發(fā)展的速度沒有城市那么快,但新的觀念,新的問題常常突然而至。作為攝影記者,需要訓練出自己的政治慧眼。2005年12月,筆者去有“湖南屋脊”之稱的石門縣壺瓶山鎮(zhèn)采訪山區(qū)農(nóng)民修公路,看到那群由婦女、老年人和壯年人組成的修路大軍,在深山老林里用原始的生產(chǎn)工具挖山開路,筆者蹲守三天,捕捉鏡頭數(shù)千個,以《劈山鑿路》為題刊發(fā),照片獲得了湖南省年度好新聞一等獎。事隔6年后,2012年中國新聞獎評出的一等獎攝影作品《鑿天路》,講述湖北某地山村修公路,從畫面到內容與筆者拍攝的基本一致。
可見,凡是接地氣,宣傳黨的大政方針,站在人民的立場記錄積極向上的新聞作品,是可得到眾人點贊的,包括獲取全國最高級別的新聞獎。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必須要堅持不懈地搞好學習。吃準政策,如同給人的身上注入了新鮮血液,明白事理可增強與采訪對象的溝通能力,掌握法律知識會讓自己感覺到處處皆有好新聞。2015年7月,筆者去鼎城區(qū)港二口鎮(zhèn)采訪,中午在當?shù)氐囊粋小餐館里吃飯。閑談中得知餐館老板的妻子從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后,回到戀人家鄉(xiāng)開了間小診所,不到兩年,擁有附近7個村的固定客戶上千人。隨即拍攝了《創(chuàng)業(yè)中的大學生村醫(yī)》,配發(fā)言論,整版刊發(fā)。
2015年,是國務院提出“萬眾創(chuàng)業(yè),萬民創(chuàng)新”的頭一年,這組報道的推出,為大學生就業(yè)提供了新信息,農(nóng)村致富天地寬。攝影記者要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這是一條鐵的紀律。黨報從業(yè)人員更應自覺遵守,只有這樣,才能明辨是非,捕捉到真實、客觀、帶有明確的政治立場的精彩瞬間。這樣的作品,將成為我國新聞史上的精品力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1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