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思維方式論文發(fā)表了神經外科中思維方式對顱腦損傷的應用,顱腦損傷是一種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今早診斷對病人的危害有重要意義,論文探討了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救治過程中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改進救治流程的效果,提高家屬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急診護理中推廣應用
這篇思維方式論文發(fā)表了神經外科中思維方式對顱腦損傷的應用,顱腦損傷是一種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今早診斷對病人的危害有重要意義,論文探討了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救治過程中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改進救治流程的效果,提高家屬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急診護理中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降階梯思維方式在顱腦損傷病人救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進行救治的60例顱腦損傷病人作為觀察組,將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以傳統(tǒng)經驗思維進行救治的60例顱腦損傷病人作為對照組,記錄2組救治成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家屬滿意率、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結果:觀察組救治成功率、家屬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觀察組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結論:降階梯思維方式能有效縮短顱腦損傷病人預警時間,可為病人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提高救治成功率,減少醫(yī)療糾紛,提高家屬滿意率。
[關鍵詞]思維方式論文,降階梯思維方式,顱腦損傷
重型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的多發(fā)性疾病,病人病情危重、進展快、預后差,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盡早診斷及治療對降低顱腦損傷病人殘疾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既往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是按救治流程逐項對病人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病人病情可能已經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從而影響救治效果[3]。降階梯思維方式即在病人病情突然變化前就對可能引起病情急劇變化的誘因及體征進行排查及處理,并為病人制定個體化的預見性急救護理措施的一種思維方式[4]。本研究旨在探討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救治過程中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改進救治流程的效果,現作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60例顱腦損傷病人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2~72歲;致傷原因:車禍25例,高空墜落25例,其他10例;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3~5分(輕度)28例,6~10分(中度)22例,≥11分(重度)10例;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60例顱腦損傷病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0~74歲;致傷原因:車禍27例,高空墜落23例,其他10例;GCS評分3~5分(輕度)25例,6~10分(中度)25例,≥11分(重度)10例。2組病人性別、年齡、致傷原因、GCS評分等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救治流程,分診護士接診顱腦損傷病人后直接用平車將病人推至搶救室,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吸入氧氣確保病人呼吸通暢,對重癥病人進行心電監(jiān)測,觀察其皮膚、血氧飽和度、呼吸的變化,遵醫(yī)囑給予脫水劑降顱壓治療,并聯(lián)絡好各科室人員,以做好轉運的準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對病人進行救治,具體措施如下:
(1)分診護士從救護車上搬運病人時就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對清醒病人立刻詢問病人病情,了解病人是否存在腰椎疼痛、背部疼痛、肢體疼痛及頸部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對于意識不清的病人則向病人陪同人員了解其受傷經過及致傷原因,對于合并肢體或頸椎損傷的病人,迅速對其受損部位進行固定,同時松解病人衣領,確保其呼吸順暢。
(2)迅速將擔架從救護車拉出,并將病人推入急診搶救室,搶救流程與對照組相同。同時通知影像室,做好影像學診斷準備,對于高度懷疑肢體或頸椎損傷的病人應及時聯(lián)系CT室對病人進行診斷。
(3)對于高度懷疑肢體損傷或頸椎損傷的病人在進行氣管插管過程中應對病人做好損傷部位固定,同時為其擺放合適的體位,避免二次損傷。插管時力度應輕柔,避免病人不適而亂動引起受損肢體再次損傷。
(4)急診護士負責將病人護送至影像室進行檢查,包括頭顱、頸部、軀干及四肢,對于合并骨折的病人應立刻通知骨科、神經外科醫(yī)生到CT室進行會診,并制定救治程序。同時由急診護士負責護送病人至手術室。
1.3觀察指標
記錄2組救治成功率、家屬滿意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結果
2.12組病人救治情況及護患糾紛情況比較觀察組救治成功率、家屬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1)。表12組病人救治情況及護患糾紛情況比較[n;百分率(%)]分組n救治成功率家屬滿意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觀察組6060(100.00)56(93.33)1(1.67)2(3.33)對照組6048(80.00)45(75.00)9(15.00)10(16.67)χ2—13.337.576.985.93P—<0.01<0.01<0.01<0.052.22組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比較觀察組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討論
顱腦損傷病人常合并多種損傷,如果診療方法不當,護理不到位,則會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顱腦損傷病人在救治過程中應嚴格掌握搶救時間,在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上任何的疏忽都會引起漏診,影響救治效果,因此對急診護士的護理能力要求較高[5],F代急診護理要求急診護士在對危重癥病人進行護理時應建立科學的思維,能對病情輕重緩急作出準確的判斷,有利于對病人復雜多變的病情作出及時處理。
急診護士在護理工作中需將精力放在最致命、最重要及最可能加重病人病情及誘發(fā)病人死亡的病因上,并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為救治病人贏取更多的寶貴時間及機會[7]。本研究對顱腦損傷病人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進行護理,在分診時除了對病人顱部損傷進行評估外,還對病人是否存在肢體、頸椎、軀體損傷進行了評估,這樣可以避免反復搬運病人引起的二次損傷,克服傳統(tǒng)救治模式中的盲目性及隨意性,使護士不用盲目地或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而是有計劃、有目的、預見性地對病人實施護理,并建立科學的分診思維,及時發(fā)現病人可能存在的致命病因,并加以干預,從而提高病人的救治效果[8-9]。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救治成功率、家屬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說明了降階梯思維方式能有效提高顱腦損傷病人救治效果,降低救治過程中意外事件及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從而提高病人家屬的滿意率。降階梯思維方式是指對急診癥狀進行鑒別時,充分考慮病人病情進展情況,從嚴重疾病到一般疾病,從發(fā)展迅速致命性疾病至進展緩慢的疾病依次進行鑒別的思維方式,并在限定的時間內對病人病情進行綜合判斷及快速分析,并根據輕重緩急對病人可能存在的致命性問題及引起病情危急的相關病因進行有效地鑒別,并制定控制措施,從而能快速處理病人各種情況[10-11]。在救護車上接診病人時就對其可能存在的肢體損傷、軀干損傷及頸椎損傷進行評估,并對其進行?谱o理,讓病人能及時得到?浦委。同時協(xié)助影像室醫(yī)生對病人進行檢查,將有助于提高顱腦損傷病人診斷準確性及診斷速度,縮短顱腦損傷病人急診救治時間及預警時間,有利于病人恢復。
本研究中觀察組預警時間、急診救治時間、靜脈通道建立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在顱腦外傷病人急診救治過程中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降有助于規(guī)范病人救治流程,形成高效的救治通道,從而提高救治成功率。綜上所述,在顱腦損傷病人救治過程中應用降階梯思維方式能有效縮短預警時間,可為病人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提高救治成功率,減少醫(yī)療糾紛,提高家屬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急診護理中推廣應用。
作者:姜春秋
推薦閱讀:《中華神經醫(yī)學》是一本國家級正規(guī)權威性期刊,這是一本專業(yè)性很強的期刊的,主攻醫(yī)學神經學,這本期刊很適合對口的醫(yī)生,權威性比較高,發(fā)表的文章的含金量比較高,如果評審職稱更能幫助到你,如果又想要發(fā)表這本期刊的作者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雜志編輯。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1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