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文史論文》 趙元任《說時》中的“音樂時”觀> 正文

趙元任《說時》中的“音樂時”觀

所屬分類:文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9-09-18 16:57

本文摘要:摘要:趙元任在《說時》中提出音樂時,與文中的心理時物理時算理時等其它學科的時間概念,構成了他獨特的時間觀。趙元任認為音樂時是音樂各要素在演奏中所經歷的時間的統(tǒng)稱。趙元任音樂時的內容包括:有意突破中國傳統(tǒng)音樂觀念和時代的束縛,使音樂成為與數

  摘要:趙元任在《說時》中提出“音樂時”,與文中的“心理時”“物理時”“算理時”等其它學科的時間概念,構成了他獨特的時間觀。趙元任認為“音樂時”是音樂各要素在演奏中所經歷的時間的統(tǒng)稱。趙元任“音樂時”的內容包括:有意突破中國傳統(tǒng)音樂觀念和時代的束縛,使音樂成為與數學、物理、天文等自然學科并駕齊驅的一門學科;將“音樂時”細致劃分為“比較時”“實奏時”“表意時”,從而構建了一個系統(tǒng)的音樂時間框架,為音樂的科學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音樂時”觀是趙元任音樂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他提倡中西方音樂文化相互交融的思想雛形,以及他主張“以西為師”的新音樂核心理念,對他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音樂貢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趙元任,說時,音樂時

當代音樂

  趙元任(1892-1982年)除了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語言學家外,還是一位公認的中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他的音樂理論為中國音樂界開啟了一個新紀元,他的許多音樂作品也都成為20世紀的經典之作。著名音樂家劉賽云談到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時稱:“趙元任是我國第一位能成熟運用西方和聲和轉調技巧的作曲家。”[1]

  67我國著名的音樂家蕭友梅也曾評價趙元任為“中國的舒伯特”[2]152。趙元任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主要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之間,那時的他學成回國,掌握了西方深厚的音樂專業(yè)理論功底,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的西方音樂知識與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相融合,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新音樂”發(fā)展之路。這些熱情一部分融進他的音樂作品中,另一部分則化為文字蘊藏在他的音樂文章里。

  近年來,學界對趙元任音樂方面的研究從未間斷過,主要集中在他的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聲技術的應用、詞曲關系等方面的研究。對趙元任的音樂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圍繞他出版的《趙元任音樂論文集》中關于音樂的文章展開的!墩f時》是趙元任1916年發(fā)表于《科學》期刊的一篇系列文章,文章共有十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引起時、說文時、心理時、算理時、物理時、天文時、地理時、音樂時、倫理時。

  [3]1602-621趙元任分別從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心理學、音樂等不同學科的視角分析和解釋了時間的概念,旨在對時間能有一個客觀而全面的認識。“音樂時”是整個文章的第九部分[4]1083-1095,在此趙元任將音樂時間長短作為衡量整個時間的標準之一,并將其與自然學科相并列,共同解釋問題,使得整個“音樂時”的內容既有存在的獨立性,又有與整篇文章相互關聯的特殊性。

  筆者認為《說時》這篇文章雖然不是一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音樂類文章,但卻是趙元任音樂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趙元任獨特的音樂思維和先進的音樂觀。然而,學界對它的研究和關注卻很少,僅在2013年,杜超的《從譯名談趙元任的音樂藝術觀》中,曾從音樂中的幾個譯名出發(fā)探析過這篇文章中的音樂部分,卻未深入研究他的“音樂時”觀。因此,筆者希望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分析研究,使讀者能夠透過趙元任的“音樂時”觀,對趙元任的音樂思想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音樂時”的“比較時”“實奏時”“表意時”

  “音樂時”是趙元任首次提出的音樂時間概念,是音樂各要素在演奏中所經歷的時間的統(tǒng)稱。他在文中不僅解釋了“音樂時”的基本概念,而且還特別強調了“音樂時”在不同情況下的特殊性。他認為對于“音樂時”的長短統(tǒng)計,不能籠統(tǒng)地設定為一個固定模式,必須根據音樂的特質細致劃分,才能把握最為準確的音樂時間概念。[4]

  1083為了更清晰地使讀者了解到“音樂時”的特殊性,趙元任將其細分為三個具體的時間概念:“比較時”“實奏時”和“表意時”,并且在文中詳細地介紹了它們各自在音樂演奏過程中的特點。趙元任認為“比較時”是在樂曲演奏前,譜子上記載的不同拍數標記的時間對比,如某調為四拍子或三拍子,它們各自所產生的時間長短稱為“比較時”。趙元任進一步解釋道:“比較時以節(jié)奏為第一要點。

  節(jié)奏實出于人之天性,心之鼓動血脈也,肺之呼吸空氣也,行路時左右足之交替如擺錘也。莫非有節(jié)奏之行動。蓋凡按拍行動,則前拍可有助后拍之動神經之作用。”[4]1083-1084趙元任認為演奏者在演奏前,要嚴格按照譜面上固定的拍數標記進行演奏,這樣所產生的“比較時”才能較為準確,而“比較時”的特點也正是在于音樂作品拍數的固定性和拍數時值的穩(wěn)定性上。

  “音樂時”中的另一個時間概念是“實奏時”。趙元任認為“實奏時”或稱“絕對時”,又曰“拍率”,是演奏者在作品實際演奏過程中所要嚴格遵循的一種音樂時間概念。[4]1090他將“實奏時”劃分為五個等級:“‘緩’largo;‘徐’adagio;‘舒’andante;‘速’al-legro;‘急’presto;級與級間又有它級,最常見者例如‘小速’(allegretto),則在‘舒’與‘速’之間,‘火速’(allegroconbrio)在‘速’與‘急’之間。”

  趙元任表示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要嚴格按照曲子的時速標記進行演奏,如“每秒作一拍,則為‘緩拍’,若全節(jié)四拍不消一秒時,則為‘急’拍”。對此,他還特別強調:“若用拍率失當,則全失樂調之本來面目。”[4]1091“表意時”是一種在樂譜中表達樂曲情感的音樂時間概念。趙元任認為:“音樂之為用,在以樂意表感情。節(jié)奏有規(guī)則,固能悅耳,而于表高尚或深遠之情意則尚不足。”

  他進一步強調“表意時”突出的不是節(jié)奏和拍率,而是作品中的樂意。他將“表意時”分為六種:“漸緩”“漸速”“較緩”“較速”“隨意時”“延長音”。相較于“實奏時”而言,“表意時”在節(jié)拍上相對隨意自由,可根據樂曲的情感需要,調整相應的時速。

  但同時,趙元任也指出了使用“表意時”所存在的問題,比如演奏者如不能準確把握樂曲的樂意,就會直接導致樂曲的拍率混亂;再比如演奏者很可能會運用“表意時”的自由性而隨意演奏,從而破壞整首樂曲的完整性。對此,趙元任建議演奏者在演奏樂曲前,須“研究著樂本人之情性與歷史,與其著此樂之原因,然后得奏完美之樂。”[4]

  1091-1093趙元任對“音樂時”細致的劃分和詮釋,成為他“音樂時”觀中的主要內容,也成為音樂者在實際演奏中要格外關注的時間因素。“比較時”“實奏時”和“表意時”一同構建起了“音樂時”系統(tǒng)的時間框架,為音樂科學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蘊含在“音樂時”里的中西音樂文化異同

  在談到中西音樂文化比較時,趙元任認為:“要比較中西音樂的異同,得要辨清哪一部分是不同的不同,哪一部分是不及的不同。”[5]99趙元任在“音樂時”中以“花音時”為例,詳細介紹了他關于中西音樂文化異同的這一觀點,并將它們各自的特點加以解釋和融合,成為其“音樂時”觀的核心內容。

  在音樂演奏中,根據樂曲的需求在個別音上加注不同音高的裝飾音,以達到音響效果的最佳狀態(tài),這樣的音符稱為“裝飾音”或“花音”。“花音時”則是指“花音”在演奏過程中所產生的時間概念。趙元任認為“花音”的產生、功能以及最終所產生的“花音時”的準確度,在中西方音樂文化中有著明顯的不同,而他對這種不同也有自己的觀點:“這些地方不能叫做中西音樂的不同,而是中國音樂程度的不及。”[5]

  100趙元任認為:“吾國樂調無諧音之陪襯,且常用之蕭笛胡琴等器之音調概欠準確,故以之作簡單之調,則調雖美而因此樂器二層短處之太顯而不悅耳;因是而不得不用花音(ornamentation)以助之。”[4]1088由此得知,中國音樂文化中“花音”的出現多半是為了協(xié)調樂曲的準確度,而樂曲的準確度單靠“花音”是遠遠不夠的。由于中國沒有嚴格的記譜模式,因此在演奏過程中隨意添加“花音”會導致樂曲“花音時”的混亂,從而無法準確地計算整個樂曲的“音樂時”。

  對此,趙元任進一步指出在樂曲演奏過程中“須使花音與原來正音總共之時與原時適相等,斷不可因花音難奏而延長之,致失節(jié)拍也”[4]1088。在西方的音樂文化中,由于線譜的簡便,“花音”出現在譜面上使人一目了然。趙元任認為:“能讀譜者,見號即能奏花調,不必先聞人奏方能自奏也。然則數種花音常常遇見,以書之費時,于是有簡號以代之。”[4]

  1089-1090將“花音”準確地記錄在譜面上,這本身就可避免太多的隨意性和不準確性,樂師只需嚴格依照樂譜演奏即可,雖然書寫費時,但出錯率很低。“花音時”的計算也可根據樂譜的準確度而精準。“花音時”是整個樂曲“音樂時”中的一個小計算單位,趙元任將它列舉出,意在展示中西音樂文化中存在的“同”與“異”。“同”在于中西方“音樂時”中都涉及“花音時”,并都以追求它的精準為目的。

  而“異”除了它們二者的初衷不同以外,還要看到二者音樂文化中“不及”的不同,這樣才有利于中國音樂的健康發(fā)展,正如他所說:“我所注重的就是咱們得在音樂的世界上先學到了及格的程度,然后再加個人或是中國的特別的風味在上,作為有個性的貢獻。……要達到這種情形,才是中國音樂發(fā)展上應取的目標。”[5]

  100趙元任關于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異同,還體現在對中西音樂符號的融合上,比如在形容“音樂時”中的節(jié)奏強弱時,中國貫用“板、眼”等詞來形容,而西方則稱其為節(jié)拍中的強度。對此類現象,趙元任找到它們的不同之處只是在于名稱,而實質是功能相同,他逐漸成為連接兩種音樂文化差異的橋梁,慢慢消除中西音樂文化在名稱上的隔閡,使中國人對西方音樂不再感到陌生,從而開始接受西方的音樂知識。趙元任深知邁出這一步,才能達到“以西為師”的目的,才能真正開啟中國“新音樂”的大門。

  3趙元任介紹“音樂時”的特殊工具

  趙元任有著深厚的自然科學文化背景,在心理學、物理學領域都有過專業(yè)的學習和突出的成就。在《說時》這篇文章中,他以時間為主要線索,從不同學科角度去分析和解釋時間的概念。在“音樂時”部分的語言文字表述中,并沒有讓人感到有學科上的隔閡,使音樂知識和自然科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使它們成為彼此學術研究中的有利工具,這在當時是十分前沿的舉措。

  趙元任在“音樂時”中用物理學知識將音樂分為四個特質并加以解釋:“(1)音高(pitch),例如工、尺、C、D、E等音之間的音高距離而產生的音響效果;(2)強度(intensity),例如“一板”強,“三眼”弱,“板、眼”指的是音樂的節(jié)拍,音樂的強度基于音樂節(jié)拍的規(guī)律操作而產生的;(3)長短(length),例如四分音為八分音之倍;(4)音彩(timber,tonecolor),例如琴音與笛音之異彩。”[4]

  1083-1095他在此使用強度和聲音的響度概念,將音樂的特質清晰地展現出來,使人們對音樂有一個科學客觀的認識。同時,他將物理學與音樂相結合也成為他研究音樂的特點之一,從概念出發(fā)形成了其科學的音樂觀。在文章中,趙元任還用心理學的方法解釋了“音樂中何以沒有七拍子”的緣由。

  “何以無七拍子?據心理學,心可二用三用四用五用甚至六用,然件數過六者,茍非更分小組(例如九拍十二拍之分為三大拍四大拍等),輒不能貫穿,甚至第七拍到而第一拍已不能記。果而則全節(jié)之節(jié)奏失而美感不能生。故心理學未興以前,樂音家已不之用。”[4]1085-1086趙元任用心理學的知識解釋音樂中的問題,先不論其此番理論的對錯,僅論其看待音樂的視角已從單一變?yōu)槎嘣@對于打開中國近現代研究音樂的眼界是十分重要的。

  4結語

  “音樂時”在《說時》中所占篇幅并不長,但卻蘊含了趙元任豐富的音樂思想和先進的創(chuàng)作理念。首先,趙元任詳細地介紹了“音樂時”中的“比較時”“實奏時”和“表意時”,從而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音樂時間框架,使“音樂時”成為音樂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和演奏中重點考慮的因素。

  其次,在“音樂時”中深藏著趙元任對中西方音樂文化獨特的認識,成為他倡導中國“新音樂”發(fā)展方向的思想根源;第三,趙元任在“音樂時”中首次將音樂中的時間概念與“天文時”“物理時”等時間概念相提并論,并在文中將物理學、心理學作為介紹“音樂時”的特殊工具,形成了其科學的音樂觀。趙元任在“音樂時”中的觀點,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是形成趙元任獨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推動中國近現代音樂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蘇金智.趙元任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趙新那,黃培云.趙元任年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趙元任.說時[J].科學,1916,2(6):603-621.

  [4]趙元任.說時(續(xù)前)[J].科學,1916,2(10):1083-1095.

  [5]汪毓和編著.中國近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音樂論文投稿期刊:《當代音樂》由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吉林省音樂家協(xié)會、吉林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當代音樂》編輯部編輯出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2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