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故事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人們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方式來傳播文化、引導價值觀念!豆适吕锏闹袊肥侵醒霃V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jié)目,該節(jié)目讓影視經典照耀現實,運用全新方式演繹經典故事、傳遞節(jié)目情懷和
摘要:故事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人們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方式來傳播文化、引導價值觀念!豆适吕锏闹袊肥侵醒霃V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jié)目,該節(jié)目讓影視經典照耀現實,運用全新方式演繹經典故事、傳遞節(jié)目情懷和價值理念。本文從內容和節(jié)目表現方法上分析該電視節(jié)目的敘事策略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故事里的中國》;故事;敘事策略
故事是人們對社會發(fā)展歷程的一種記憶行為,好的故事能夠成為一個國家文化的傳承紐帶,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社會性格的引導。作為大眾媒體的電視具有引領社會價值觀的作用,通過電視節(jié)目講大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是一種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好方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jié)目《故事里的中國》,選取經典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綜合使用新聞訪談、戲劇、綜藝等方法,帶領大眾回憶經典故事并剖析經典故事背后的時代印記。
一、講“好故事”——故事內容的選擇
《故事里的中國》主要講述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現實主義經典影視作品,尋找那些值得銘記的時代符號,尋找那些能夠反映時代精神和展現時代真實的歷史印記。總導演盧小波說:“偉大的作品就好比時代的眼睛,我們希望它們能在新時代下散發(fā)出更大的光彩。”該節(jié)目試圖通過重新創(chuàng)作經典作品的方式喚起老一輩的集體記憶,同時構建年輕一代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知。
(一)以小見大的微觀敘事
《故事里的中國》再結構和再陳述曾經的影視經典,沒有從宏觀角度去談經典的影響,而是從微觀敘事著手,邀請那些經典的創(chuàng)造者和親歷者講述文藝作品背后的真實故事,在故事講述中更多是關注作品中的個體的價值與尊嚴。微觀敘事是“小人物,小故事,小趣味,小感覺,小悲劇,然而,它們卻是最逼真的切近當代人的身體與心靈的痛楚”①。微觀敘事注重關注個體和群體的生活及內在世界的表達。
《故事里的中國》描繪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清晰的人物畫像。這些人物畫像不只是歷史上的經典銀幕形象,更是舞臺上以尊重經典為前提的重新演繹。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刻畫的是舍生取義、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的革命英雄李俠及其妻何蘭芬堅貞不屈而又深明大義的人物形象;舞臺上,注重人物內心戲的演繹,把一個平凡英雄的內心獨白更好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是變革時代下的理想少年,懷揣夢想與渴望;舞臺上,孫少安是新農村的代表人物,他的經歷更能體現時代變革的樣貌。《烈火中永生》成功塑造出以江姐、許云峰等為代表的革命英雄群像,他們用生命詮釋了“紅巖精神”。通過節(jié)目采訪讓觀眾知道了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經歷及思想狀態(tài),也了解到英雄人物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這些對人物立體化的感知給“空洞的歷史”注入了鮮活的內容,他們的人生命運、喜樂悲哀和時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便構成了感性豐富的歷史。
(二)好故事的故事性尋找
要講“好故事”,就是要尋找“故事性”,就是要尋找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與當時所處環(huán)境、與相應時代的緊密聯系。觀眾了解經典的故事,但不太了解經典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參與者或表現者與這個經典故事之間的聯系。這個故事跟哪些人有關,要讓哪些人來講述,這就是《故事里的中國》“故事性”的尋找!队啦幌诺碾姴ā愤@期節(jié)目邀請了“李俠”原型李白烈士的家人、戰(zhàn)友,他們眼中的英雄形象和不為人知的生活,都是大家期待知道的“故事”。
在《智取威虎山》這期節(jié)目里對創(chuàng)作者女兒的采訪讓觀眾知道了這部小說誕生的過程,了解了一個真實的楊子榮。對其戰(zhàn)友的采訪讓觀眾認識了在部隊里一貫表現“不一樣”的楊子榮,對其家人的采訪讓觀眾知道了英雄家里不為人知的“不敢相認”的故事。
(三)故事對自身命運的觀照
“一切故事都是人對于自身命運的關懷。當人們講述過去的事時,是在將過去的世界通過話語與自己聯系起來,當人們講述他人的故事時,是在通過話語把他人與自己聯系起來。個人自身的、現實的狀況就是通過與他人、與過去的聯系呈現出來的。”②對《永不消逝的電波》《紅巖》《智取威虎山》里革命英雄形象的重新演繹,讓觀眾重溫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經典英雄故事。
《橫空出世》《焦裕祿》《人到中年》又讓觀眾看到了為祖國建設奮斗在各個崗位的普通工作者的愛國情懷!镀椒驳氖澜纭贰而P凰琴》《青春萬歲》讓觀眾感悟到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應有的青春熱情以及追求夢想、不斷奮斗的精神寫照。節(jié)目試圖通過經典故事讓今天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環(huán)境,對照自身的命運,讓他們保有對生活的初心和熱愛,堅守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二、“講好”故事——故事講述的方法
有了好的故事內容,還要有好的故事講述,要把故事講得富有意義、令人愉悅并能吸引受眾需要好的方法。
(一)陌生化原則“陌生化”意味著新形式、新視角和新發(fā)現。使用“陌生化”效果,可以使“觀眾有可能獨立地考察那些作為理解戲劇人物前提的事件,也使觀眾有可能用不同于被事件所推動的戲劇人物的眼光來觀察事件”③!豆适吕锏闹袊返哪吧嗟貋碓从诠(jié)目全新的表現形態(tài)。節(jié)目中使用影視、戲劇、綜藝的表現手法將戲劇表演搬上電視,是一種立體化、并行化的敘事結構。節(jié)目中三個舞臺場景、話劇和影視劇并用的手法都是對經典現代化演繹的新探索。除了舞臺藝術的呈現,還涉及了訪談、紀實等多重元素。
因此,它既呈現經典文藝作品自身的故事,也挖掘了其背后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每一集故事都根據作品本身的氣質進行不一樣的戲劇改編。每期節(jié)目邀請的訪談嘉賓對觀眾來說都是陌生和新奇的,因此有了更多的期待!队啦幌诺碾姴ā饭(jié)目里有三個舞臺、六七個表現空間,觀眾可以同時看到“李俠”在閣樓里發(fā)電報、在西柏坡接電報,而敵人的監(jiān)聽也在步步逼近……采訪的嘉賓除了1958版電影中何蘭芬的飾演者袁霞以及李白的孫子李立立,還有曾經接收到李白烈士最后一封電報的報務員蘇采青老人。
這位歷史見證者的回憶讓觀眾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犊释饭(jié)目里除了對電視劇場景的舞臺還原、對主創(chuàng)和主演的采訪,還邀請了“現實版”的“小芳”孫玉晴,用她的親身經歷體現電視劇里的善良在生活中的傳播與滲透。鮮活有力的表現形式,訪談與演繹形成互動,每一分每一秒觀眾都是親歷者,與舞臺、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在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組合中,去體味經典的作品,感悟作品傳遞的精神。
(二)共情原理的體現
電視節(jié)目要實現傳受共感,讓觀眾共情并引起傳受共鳴,就要學會從心理上無限接近觀眾。心理上的接近性就是要更多地關注人、關注生命本身、關注人的命運情感。節(jié)目要實現共感、共情就是要在節(jié)目中體現“敘事以人為著眼點,以人的命運抓住人,以人的情感感動人,以人的趣味吸引人”④。1.讓“親歷者”說話把人作為敘事的目的本身,在節(jié)目中關注人、關心人、尊重人,從根本上讓節(jié)目與受眾進行溝通與共鳴。要使受眾感覺仿佛親臨事件現場,并且和事件親歷者面對面,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信息傳受,引起共鳴,達成共識。
在《人到中年》的舞臺上,主持人采訪了電影剪輯師、導演孫羽的夫人楊幸媛。她談到影片中陸文婷和傅家杰的家,參照的就是她和孫羽真實生活的房子,片中孩子發(fā)燒等情節(jié),也是他們生活中曾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F實版“陸文婷”宋廣瑤大夫作為當時醫(yī)院的骨干力量,在工作和家庭的兼顧上也有著“陸文婷式”的經歷與感觸。他們的生活現狀就是當時中年知識分子生活的代表,讓觀眾感受到那個年代知識分子在面對家庭重負與工作重擔時的奉獻與堅守!稒M空出世》那期節(jié)目特別邀請了我國第一批核武科學家胡仁宇院士。他參與制造了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并參與過十多次大型核試驗。作為親歷者,他回顧了自己走上核武研究道路的經歷,與觀眾共同懷念那段不為功名、激情燃燒的歲月。
2.觀眾的移情體驗
節(jié)目是做給觀眾看的,最終要調動的是觀眾的情緒,引發(fā)情感共鳴,即移情。“移情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觀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個體內真實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引起的并與之一致的情緒體驗。”
⑤年代劇《渴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真善美”,觸動了觀眾最柔軟的內心。而現實版“小芳”孫玉晴與她養(yǎng)父母的故事則讓人看到了真實生活里的真情。孫玉晴被善良的養(yǎng)父母從火車站撿回家,得到了一次生的機會。面對生病的孫玉晴,生活拮據的養(yǎng)父母又想盡辦法為她治療,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從火車站棄嬰到北航博士,孫玉晴在養(yǎng)父母的愛意下成長。28歲的她一邊讀書,一邊將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帶在身邊照顧。她表示“我也渴望自己能夠延續(xù)我爸媽的這種善良”,觀眾看到了孫玉晴養(yǎng)父母的善良,也看到了孫玉晴對患病母親不離不棄的反哺之情,被這種感情感動,被這份善良溫暖。
(三)注重細節(jié)的表達
要想讓故事具體感人,就要利用細節(jié)修飾故事。細節(jié)參與故事是為了讓故事情節(jié)更豐滿、更感人。蘇采青老人在時隔70年后給李白烈士發(fā)了一封“回信”:“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這滴滴答答的電波聲是對英烈的告慰,更是對現在幸福生活的襯托。日本芭蕾舞演員森下洋子女士48年來一直使用和珍愛著周恩來總理送給她的“白毛女”的演出服,這一細節(jié)體現了藝術無國界的感動。聆聽《渴望》劇組30年前收到的觀眾來信,孫玉晴自始至終與養(yǎng)母緊緊握著手的動作讓人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
新聞方向論文:“講故事”讓財經新聞更吸引人
三、結語
《故事里的中國》運用現代化的演繹方式,深入采訪挖掘故事,注意表演的細節(jié)呈現;故事里,有不畏犧牲的革命英雄烈士,有勤勞勇敢的普通人,有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獻出一切的共產黨員;每期內容都用有情懷的故事把主要人物串聯起來……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講故事,深入大眾內心,達到電視節(jié)目最好的傳播效果。
作者:韓衛(wèi)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2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