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nèi)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dāng)前的位置: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網(wǎng)文史論文》 宇文部世系問題研究> 正文

宇文部世系問題研究

所屬分類:文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2-15 10:38

本文摘要:【摘要】 關(guān)于宇文部的世系問題學(xué)界一直存在爭論,分歧主要集中于九世自誰而始和九世是九代人還是九個人這兩個問題。 通過查找文獻史料和閱讀今人論述,得出九世是九代人,首者為葛烏菟,二世普回,三世莫那,四世可地汗,五世莫槐和普撥,六世丘不勤,七世莫廆,八世

  【摘要】 關(guān)于宇文部的世系問題學(xué)界一直存在爭論,分歧主要集中于“九世”自誰而始和“九世”是“九代人”還是“九個人”這兩個問題‍‌‍‍‌‍‌‍‍‍‌‍‍‌‍‍‍‌‍‍‌‍‍‍‌‍‍‍‍‌‍‌‍‌‍‌‍‍‌‍‍‍‍‍‍‍‍‍‌‍‍‌‍‍‌‍‌‍‌‍。 通過查找文獻史料和閱讀今人論述,得出“九世”是“九代人”,首者為葛烏菟,二世普回,三世莫那,四世可地汗,五世莫槐和普撥,六世丘不勤,七世莫廆,八世遜昵延,九世乞得龜,共歷此九世十主至侯豆歸被慕容晃所滅‍‌‍‍‌‍‌‍‍‍‌‍‍‌‍‍‍‌‍‍‌‍‍‍‌‍‍‍‍‌‍‌‍‌‍‌‍‍‌‍‍‍‍‍‍‍‍‍‌‍‍‌‍‍‌‍‌‍‌‍。

  【關(guān)鍵詞】 北方民族; 宇文部; 世系

北方民族

  一、古籍中關(guān)于宇文部世系問題的重要史料

  (一)《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傳》:“匈奴宇文莫槐,出于遼東塞外,其先南單于遠屬也,世為東部大人……莫槐虐用其民,為部人所殺,更立其弟普撥為大人‍‌‍‍‌‍‌‍‍‍‌‍‍‌‍‍‍‌‍‍‌‍‍‍‌‍‍‍‍‌‍‌‍‌‍‌‍‍‌‍‍‍‍‍‍‍‍‍‌‍‍‌‍‍‌‍‌‍‌‍。 普撥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丘不勤死,子莫廆立……莫廆死,子遜昵延立……遜昵延死,子乞得龜立……別部人逸豆歸殺乞得龜而自立,與慕容晃相攻擊,遣其國相莫渾伐晃,而莫渾荒酒縱獵,為晃所破,死者萬余人。 建國八年,晃伐逸豆歸,逸豆歸拒之,為晃所敗,殺其驍將涉亦干。 逸豆歸遠遁漠北,遂奔高麗。 晃徙其部眾五千余落于昌黎,自此散滅矣。 ”[1]

  民族論文范例: 民族舞編排技法問題與對策解析

  (二)《周書·文帝上》:“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 其先出自炎帝神農(nóng)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 有葛烏菟者,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有文曰皇帝璽,普回心異之,以為天授。 其俗謂天曰宇,謂君曰文,因號宇文國,并以為氏焉。 普回子莫那,自陰山南徙,始居遼西,是曰獻侯,為魏舅生之國。 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晃所滅。 ”[2]

  (三)《新唐書·宰相世系一下》:“普回子莫那,自陰山徙居遼西,至后周追謚曰獻侯。 獻侯生可地汗,號莫何單于,辟地西出玉門、東踰遼水。 孫普撥。 ”[3]

  二、學(xué)界中關(guān)于宇文部世系問題的主要論述

  (一)金毓黻在《東北通史》 [4]中將“九世”理解為“九代人”,認為葛烏菟是宇文部的始祖,《周書·文帝上》里的“侯豆歸”和《北史·匈奴宇文莫槐傳》 [5]里的“乞得龜”是同一人,宇文氏從普回到(侯豆歸即乞得龜)共十一世,莫那以后第九世(不包括莫那)是(侯豆歸即乞得龜),莫那至(莫槐和普撥)之間的四世之名無考,遜昵延有載記作悉獨官。 如下所示:

  葛烏菟(始祖)……1普回-2莫那-3□-4□-5□-6□-7(莫槐、普撥)-8丘不勤-9莫圭-10遜昵延(悉獨官)-11乞得龜(侯豆歸)

  (二)王希恩在《宇文部東遷時間及隸屬檀石槐鮮卑問題略辨》[6]中將“九世”理解為“九位首領(lǐng)”,從葛烏菟算起宇文部共傳九主,認為《周書·文帝上》中的“莫那”即是《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傳》中的“莫槐”,這是一名二譯乃至多譯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記述少數(shù)族歷史的史籍中是十分常見的,例如把莫圭寫成莫廆、把悉獨官寫成遜呢延、把侯豆歸寫成逸豆歸或豆歸等都是如此。 李海葉在《關(guān)于宇文部世系問題的考辨與補充》[7]中贊同王希恩的這個論斷。 如下所示:

  1葛烏菟-2普回-3 (莫那即莫槐)-4普拔-5丘不勤-6莫廆(莫圭)-7悉獨官(遜昵延)-8乞得龜-9豆歸(侯豆歸、逸豆歸)

  (三)景有泉在《漢晉之際鮮卑宇文部“九世大人”世系考》[8]中將“九世”理解為“九代人”,認為從葛烏菟算起宇文部共歷九世十位首領(lǐng)。 劉蒙在《鮮卑宇文部述略》[9]中與景有泉的觀點一致。 如下所示:

  1葛烏菟-2普回-3莫那-4 (莫槐與普拔)-5丘不勤-6莫廆-7遜昵延-8乞得龜-9逸豆歸

  (四)楊翠微在《北周宇文氏族屬世系考釋》[10]中將“九世”理解為“九代人”,認為《周書·文帝上》里的“普回”是《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傳》里的“莫廆”“莫那”是“遜昵延”,《周書·文帝上》里的“侯豆歸”和《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傳》里的“逸豆歸”是同一人,(侯豆歸或逸豆歸)和乞得龜是同一輩人,(侯豆歸或逸豆歸)是葛烏菟以后的第九世。 如下所示:

  (五)楊軍在《宇文部世系及始遷時間地點考》 [11]中將“九世”理解為“九位首領(lǐng)”,其根據(jù)《北史·匈奴宇文莫槐傳》[12]中提到的莫槐、普拔、丘不勤、莫廆、遜昵延、乞得龜、逸豆歸等7位首領(lǐng),再加上《周書·文帝上》中提到的莫那,還有《新唐書·宰相世系一下》中提到的可地汗,認為自莫那算起始至逸豆歸,宇文部共歷八世九主。 如下所示:

  三、“侯豆歸”與“逸豆歸”的問題

  根據(jù)《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傳》中的記載“建國八年,晃伐逸豆歸,逸豆歸拒之,為晃所敗,殺其驍將涉亦干。 逸豆歸遠遁漠北,遂奔高麗。 晃徙其部眾五千余落于昌黎,自此散滅矣。 ”[13]和《周書·文帝上》中的記載“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晃所滅。 ”[14]可以得出這兩段內(nèi)容記載的是同一件事情,即北魏建國八年(公元345年)前燕政權(quán)慕容晃擊敗宇文部。 所以可以得出“侯豆歸”即“逸豆歸”。 兩部史書中所記個別文字的不同只是因記載時期的不同而不同,不應(yīng)將其理解為是兩個人。

  四、對“世”的理解

  (一)《說文解字注》:“(世)三十年為一世。 論語。 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 孔曰。 三十年曰世。 按父子相繼曰世。 ”[15]

  (二)《漢語大詞典·第一卷·世》:“父子相承為世。 因以指一代。 《周禮·秋官·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鄭玄注:‘父死子立曰世。 ’《禮記·大傳》:‘四世而緦,服之窮也; 五世袒免,殺同姓也; 六世親屬竭矣。 ’《新唐書·文藝傳上·袁朗》:‘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間位司徒、司空者四世。 ’”[16]

  (三)《漢語大詞典》在對“世”做解釋時引用了《周禮》和《禮記》。 《周禮》和《禮記》都是儒家經(jīng)典,與《儀禮》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tài),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quán)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周禮》的作者和成書時間尚有爭議,但東漢鄭玄為其作注,說明東漢時已有《周禮》。 《禮記》為西漢戴圣所編。 《周書》由唐代令狐德棻主編,成書于唐貞觀十年‍‌‍‍‌‍‌‍‍‍‌‍‍‌‍‍‍‌‍‍‌‍‍‍‌‍‍‍‍‌‍‌‍‌‍‌‍‍‌‍‍‍‍‍‍‍‍‍‌‍‍‌‍‍‌‍‌‍‌‍。 《周禮》和《禮記》的成書時間都早于《周書》。 令狐德棻作為隋唐時期的史學(xué)家、藏書家,不可能不知、不讀《周禮》和《禮記》,所以由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中所記載的“九世至侯豆歸”中的“世”之意不可能有悖于《周禮》和《禮記》中對“世”的闡述之意。

  根據(jù)《說文解字注》和《漢語大詞典》對“世”的解釋,應(yīng)將“九世”理解為“九代人”,而且兩代之間多為父子相繼。 這樣,將“九世”理解為“九位首領(lǐng)”的觀點就值得商榷了。

  且,從“別部人逸豆歸殺乞得龜而自立”[17]中得知逸豆歸是“別部人”,自然也就與乞得龜及之前的宇文部諸位首領(lǐng)不存在世系關(guān)系,所以“九世”之中不包括侯豆歸,“九世至侯豆歸” [18]應(yīng)理解為“歷經(jīng)九世至侯豆歸”。 這樣,將侯豆歸列入“九世”之中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

  五、結(jié)論

  從《周書》所記中看出,“九世”首者應(yīng)為葛烏菟,二世普回,開始姓“宇文”,三世莫那,歷經(jīng)九世至侯豆歸。

  從《新唐書》所記中看出四世是可地汗,可地汗的父親是莫那,莫那的孫子是普撥。

  從《魏書》所記中看出自莫槐至乞得龜是五世六人,其中普撥是莫槐的弟弟,二人為一世,記載的世系連貫且清晰。 如下所示:

  1葛烏菟-2普回-3莫那-4可地汗-5 (莫槐、普撥)-6丘不勤-7莫廆-8遜昵延-9乞得龜

  參考文獻:

  [1](北齊)魏收撰.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3](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金毓黻.東北通史[M].重慶:五十年代出版社,1981:155-156.

  [5](唐)李延壽撰.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王希恩.宇文部東遷時間及隸屬檀石槐鮮卑問題略辨[J].中國史研究,1986,(4):121-123.

  [7]李海葉.關(guān)于宇文部世系問題的考辨與補充[J].史學(xué)月刊,2009,(8):124-125.

  [8]景有泉.漢晉之際鮮卑宇文部“九世大人”世系考[J].東北師大學(xué)報,1988,(2):50.

  [9]劉蒙.鮮卑宇文部述略[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xué)報,1998,(4):93-94.

  [10]楊翠微.北周宇文氏族屬世系考釋[J].中國史研究,1999,(1):172-175.

  [11]楊軍.宇文部世系及始遷時間地點考[J].貴州社會科學(xué),2011,(2):120-122.

  [12](唐)李延壽撰.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3](北齊)魏收撰.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15](清)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羅竹風(fēng)等撰.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493.

  [17](北齊)魏收撰.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8](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作者簡介:李德明,男,蒙古族,內(nèi)蒙古通遼人,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法學(xué)與歷史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網(wǎng):http:///wslw/2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