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nèi)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文史論文》 文史博覽古代朝鮮人漢字漢語學習> 正文

文史博覽古代朝鮮人漢字漢語學習

所屬分類:文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5-04-07 10:48

本文摘要:摘要:本文在前人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統(tǒng)一新羅、高麗王朝、朝鮮王朝這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著重考察了各個時期朝鮮人的漢字漢語學習問題。古代朝鮮人最先接觸的是漢字和漢語書面語的學習,后來在對華外交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逐漸感受到口語的重要性,遂又開

  摘要:本文在前人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統(tǒng)一新羅、高麗王朝、朝鮮王朝這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著重考察了各個時期朝鮮人的漢字漢語學習問題。古代朝鮮人最先接觸的是漢字和漢語書面語的學習,后來在對華外交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逐漸感受到口語的重要性,遂又開始了漢語口語的學習。直到李朝前期,朝鮮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一套文言并重、兼有官學(成均館、學堂、鄉(xiāng)校),私學(書堂、書院),漢語口語(司譯院、譯學院),質(zhì)正官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漢字漢語教學體系。

  關鍵詞:朝鮮半島;漢字學習;漢語學習

  一、序言

  中國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其起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漢字不僅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它對整個東亞地區(qū)的影響也是空前絕后的。在身處“漢字文化圈”的東亞諸國中,朝鮮半島受漢文化的影響可謂最為深遠。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國內(nèi)已有不少的專家學者都有所論及。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統(tǒng)一新羅、高麗王朝、朝鮮王朝這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著重考察各個時期朝鮮半島的古人們是如何學習漢字漢語的問題。

  二、統(tǒng)一新羅時期

  公元675年,新羅在中國唐朝的幫助下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新羅統(tǒng)一朝鮮半島以后,于神文王二年(682年)效仿唐朝設立了國學,后又于景德王六年(747年)在國學分設了博士、助教。新羅的國學將《論語》和《孝經(jīng)》定為必修課,并按照主修課目的不同,將教學科目分為《禮記》和《周易》、《左傳》和《毛詩》、《尚書》和《文選》三科。國學招收的學生都是16~30歲的貴族子弟,且學習年限為9年。

  公元788年,新羅效仿唐朝設立了與漢字漢文教育制度相銜接的讀書三品科,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短茣肪砣逵休d:“始定讀書三品以出身。讀《春秋》《左氏傳》,若《禮記》,若《文選》而能通其義,兼明《論語》《孝經(jīng)》者為上。讀《曲禮》《論語》《孝經(jīng)》者為中。讀《曲禮》《孝經(jīng)》者為下。若博通《五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書者,超擢用之。前只以弓箭選人,至是改之”。這種選拔人才的方法,打破了新羅原來只按出身選拔官吏的制度,不僅大大激發(fā)了人們學習漢字和漢文的熱情,也為日后漢字和漢文化在朝鮮半島的深入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統(tǒng)一朝鮮半島之后,新羅也進一步擴大了向唐朝派遣留學生的數(shù)量。僅以837年為例,新羅的在唐留學生就達到206名,是當時在唐留學生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對于這些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新羅政府一般都會將他們分配到王廷的文翰機構或是地方加以重用。這些舉措也促使更多的朝鮮人赴唐學習漢字和漢文。朝鮮人在學習漢字和漢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吏讀”、“鄉(xiāng)扎”和“口訣”三種不同的漢字標記法。廣義上也可將這三者統(tǒng)稱為“吏讀”。它們都是將漢字借用為標記符號,只是方法略有不同。“吏讀”和“鄉(xiāng)扎”的方法比較相似,都是將漢字作為一種記錄符號,而句子的行文則完全遵循朝鮮語的語序和語法結構。“吏讀”和“鄉(xiāng)扎”借用漢字的方法一共有四種,即音讀、訓讀、音假和訓假。音讀是直接借用漢字的音和義;訓讀是借用漢字的義,但讀音則采用與之相對應的朝鮮語固有詞讀音;音假和訓假則是分別采用漢字的讀音和與之對應的朝鮮語固有詞讀音,這兩種方法都只將漢字借作表音符號,并不取其義。“吏讀”主要用于官府公文,“鄉(xiāng)扎”則主要用來記錄流傳于民間的“鄉(xiāng)歌”。“口訣”采取在漢文中加注朝鮮語語法成分的方法,它是一種以朝鮮語的方式閱讀漢文的輔助手段。“口訣”分為“釋讀口訣”和“順讀口訣”,前者是將漢文按朝鮮語語序做調(diào)整后閱讀,后者則是在漢文的短語之間插入詞尾和助詞等直接讀解。“口訣”中加注的朝鮮語詞尾和助詞等成分被稱為“吐”,有“字吐”和“點吐”之分,它們分別利用漢字和點等符號來標注,F(xiàn)存的釋讀口訣資料主要出現(xiàn)在高麗至朝鮮時代初期,而順讀口訣則一直使用到更晚的李朝末期。

  公元9世紀末,新羅國力衰弱,從中分立出后百濟和泰封,史稱“后三國”。其中王族弓裔建立的泰封國雖然歷時不長,但卻設立了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語言機構——“史臺”。據(jù)《三國史記》卷四十和卷五十所載,“史臺”是專門“掌習諸譯語”的機構,而漢語則是它的核心科目。泰封的部將王建于公元918年取代弓裔,改國號為“高麗”。后來高麗先后擊滅新羅(935年)和后百濟(936年),再次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

  三、高麗王朝時期

  這一時期朝鮮半島的漢字漢文教育更加趨于完善,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儒家經(jīng)典等的書面語教學,也開始注意到漢語口語的重要性。

  公元930年,太祖王建在西京創(chuàng)辦學校,開始教育六部生徒。成宗十一年(991年)設國家最高教育機構——國子監(jiān)(后改組為成均館),專門教授三品以上官員子弟,下屬的太學教授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四門學教授七品以上官員子弟。高麗朝中期(993—1019年),京城和地方的教育設施由于戰(zhàn)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私學開始逐漸盛行起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東?鬃”崔沖創(chuàng)辦的私學。他將學生分九齋施教,主要教授《詩經(jīng)》、《尚書》、《周易》、《三禮》、《三傳》等九經(jīng)和《史記》、《漢書》、《三國志》三史。除此之外,還有鄭倍僳等十一人創(chuàng)辦的私學在當時也比較有名,這十二人的門下弟子被稱為“十二公徒”。

  小編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類期刊 中原文物 期刊論文發(fā)表

  《中原文物》創(chuàng)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辦。原名《河南文博通訊》,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季刊,并向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2000年改為雙月刊。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先生分別題寫了刊名。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