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紀念館發(fā)揮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_《建筑遺產(chǎn)》2013年23期
所屬分類:政法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5-14 16:00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建筑遺產(chǎn)》2013年23期,作者:袁萍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其內容涵蓋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和價值準則,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內在統(tǒng)一關系的有機整體。革命歷史紀念館以它特有的屬性來展示我國民主革命、
注:本文摘自《建筑遺產(chǎn)》2013年23期,作者:袁萍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其內容涵蓋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和價值準則,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內在統(tǒng)一關系的有機整體。革命歷史紀念館以它特有的屬性來展示我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方法經(jīng)驗,闡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偉大意義;向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蒐集、保存有關革命史、革命戰(zhàn)爭史的文物資料,保存革命遺址;為研究中國革命史、黨史以及革命軍事史提供資料等等,這些都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既有陣地。
一、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真實性
革命歷史紀念館本質上屬于博物館,如紅巖聯(lián)線所屬的紀念館和遺址保護群尤為凸顯的是博物館性質,是文物、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收藏文物、標本,是發(fā)揮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同時,進行宣傳教育是收藏和研究的主要目的,而宣傳、教育、收藏、保管等工作又必須建立在科學研究真實史料資料的基礎上,博物館通過征集、收藏文物、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教育,必須有足夠的史料資源作鋪墊,這樣就能發(fā)揮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重要陣地作用。
二、革命歷史紀念館的課堂性
愛國主義歷來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美德,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魂。歷史上多次分裂,靠愛國主義重新聯(lián)合起來,統(tǒng)一起來;從近百年歷史看,帝國主義的侵略把中國一次次逼上亡國的邊沿,最終靠的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支撐下來。因此,愛國主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服務現(xiàn)實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證明,革命歷史紀念館已成為學校、部隊、機關團體等單位的第二課堂,人民群眾在革命歷史紀念館接受到與其它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啟迪與教育,他們把革命歷史紀念館作為更生動的課堂。
三、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建設性
革命歷史紀念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不是自封和強加的,它是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得出的?梢,革命歷史紀念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肩負的歷史責任。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任何民族要振興,國家要強盛,都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人們振奮起來,凝聚起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推動歷史的前進,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或和平時期,奉獻精神就是這種精神的本質體現(xiàn),也是紅巖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在數(shù)年的實踐中,深感紅巖精神博大精深,它具有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共同的屬性,但也有其獨特的內涵。紅巖精神閃耀的光輝,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精神動力。
四、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教材性
在革命歷史紀念館看到的那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無一不說明他們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比如,當年戰(zhàn)斗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相互親密無間,情同手足,沒有名利之爭,沒有權利之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把全部的愛心、關心給予黨和人民。他們懂得怎樣在光明和黑暗中奮斗,不但遇著光明不驕傲,主要是遇著黑暗不灰心喪氣。只要大家堅持信念,不畏艱難向前奮斗,至在黑暗中顯示英勇卓絕的戰(zhàn)斗精神。在敵人刑場上,無數(shù)橫眉冷對,大義凜然的先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嚴不屈,”這些動人心魄的英雄事跡。革命歷史萬卷中承載著在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巖革命歷史紀念館所展示的陳列內容中舉不勝數(shù)。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崢嶸歲月中,我們深知只有具備了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才會有自覺的獻身精神。具備革命的信心和決心,具備革命的遠見性和堅定性,這是加速革命事業(yè)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條件。革命歷史紀念館所展示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的事例,是我們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
五、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宗旨性
革命歷史紀念館社會效能的發(fā)揮,主要取決于傳播職能的加強。革命歷史紀念館事業(yè)與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yè),兩者之間密切聯(lián)系,相互促進其發(fā)展,可以說革命歷史紀念館職能作用發(fā)揮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它能否面向社會,面向社會的深度與廣度,能否得到社會的承認,取得的直接社會效能?梢,充分發(fā)揮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傳播職能,服務社會教育,是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博物館效能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其最終目的是為服務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建設。
革命歷史紀念館秉承的是建設社會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社會和諧的精神歸依,和諧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是引導全社會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通過豐富多彩主題活動把人民的思想凝聚起來,形成萬眾一心。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積極組織開展重大節(jié)日和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活動。紅巖聯(lián)線一以貫之做好這些工作,旨在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努力作為。
【雜志信息】:
《建筑遺產(chǎn)》(月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技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局鬓k,是集建材業(yè)、建筑業(yè)、裝飾裝修業(yè)為一體,面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綜合類科技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9217,國內統(tǒng)一刊號:10-1071/TU。每月25日出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zflw/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