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細致的觀察能力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幼兒學段作為個體步入學習境地的初始階段,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塑造良好的觀察意識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更對幼兒今后的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結(jié)合筆者教學實
【摘 要】 細致的觀察能力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幼兒學段作為個體步入學習境地的初始階段,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塑造良好的觀察意識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更對幼兒今后的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結(jié)合筆者教學實踐,就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能力的策略做些粗淺的闡述。
【關鍵詞】 幼兒;細致觀察;策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始于觀察,是獲得認知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幼兒教育中,針對幼兒活潑好動、生性好奇、想象豐富的特征,依據(jù)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兒童雙眼、大腦、雙手、嘴、空間、時間),“……可以使兒童有時間從容地消化、思考所學知識,去接受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積極去創(chuàng)造”,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細致觀察能力,應在遵循自由、快樂的原則下主動帶領他們?nèi)ヌ剿魇澜,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妙,不僅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還能夠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探索環(huán)境中適應世界的發(fā)展。
一、觸摸萬物:感受有形
多給幼兒觸摸世界的機會,讓他們在眼觀和手摸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而生成對周圍世界的直觀認識,產(chǎn)生深刻的發(fā)現(xiàn)。幼兒觸摸萬物的過程,就是其感受有形世界的過程,更是其豐富自身理解感知思維的過程,能夠讓他們真正無縫隙感受自然萬物,獲得深刻認知積累。
指導幼兒觸摸萬物,利于其在主動融入世界中深化感知。如,在幼兒園的手工制作活動中,我?guī)ьI幼兒摸一摸幼兒園的各種設備,如滑滑梯、凳子、直飲水等,讓他們在觸摸的過程中體味到其中的形狀。很多小朋友在觸摸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其中不一樣的內(nèi)容。有的小朋友感受到滑滑梯是滑滑的,很光滑,坐上去有一種向下滑的感覺;在摸墻角的時候感受到堅硬無比,自己也懂得了老師為何不讓小朋友在墻角邊玩和奔跑了;在捧水的時候,感受到水是如此的輕柔,體味到其中沒有形狀,但放在碗里是圓的,放在盒子里則是方的,等等。
觸摸萬物,能夠讓幼兒在真正體味其中的精彩中獲得深層理解,生成對身邊自然的深刻認知。觸摸萬物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感知不斷豐富和拓展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理解感知不斷升華和拓展的過程,更是幼兒感知豐富大自然的過程。指導學生在觸摸的過程中多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利于其在深入體味中獲得不一樣的感觸認知,形成鮮活直觀的認識。
二、聆聽聲響:發(fā)現(xiàn)不同
聆聽鳥語,定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彩和與眾不同。仔細聽出人和自然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在感受共鳴和主動理解中獲得深刻感知,定會有所不同發(fā)現(xiàn)。聆聽聲響,能在喚醒幼兒耳朵的基礎上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聆聽聲響的過程,就是幼兒融入自然,獲得不一樣的深刻認知的重要基礎。聆聽聲響,更能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和細致的思考能力,對幼兒以后的發(fā)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聆聽聲響,能夠讓幼兒在相互比較和深思中獲得不一樣的感觸。如,在秋游的活動中,我特意設置了這樣的一個節(jié)目,叫“學學看”,建議幼兒在秋游中,根據(jù)自己的聆聽能主動學上兩種以上的聲音,并且鼓勵他們進行比賽。很多小朋友認真聆聽了秋游中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聽到了鳥兒的嘰嘰喳喳聲音,并且模擬了黃鸝、布谷鳥等叫聲;有的小朋友聽到了潺潺水聲,并能模擬出叮咚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聽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跳廣場舞的樂曲聲音,感受到了其中歡快的節(jié)奏,等等。在回到幼兒園的第二天,我特意設計了競賽的項目,要求幼兒們能夠進行主動模擬,通過PK的形式來激活他們積極探究和模擬學習的好奇心和激情,讓他們在深入感受中獲得深刻理解。這樣的聆聽聲響,能夠讓幼兒在主動展現(xiàn)自我中深化識記運用,提高他們的模擬綜合學習運用能力。
通過聆聽聲響,能夠讓幼兒在主動接受的過程中形成更為深刻的感知印象,利于其在主動融入有聲世界中找到更多的精彩。幼兒模擬聲音的過程,就是他們理解感知不斷深化和思維靈感不斷迸發(fā)的過程,更是他們相互學習借鑒的過程,值得嘗試指導。
三、嗅出芳香:自然清新
世界是有味道的,需要幼兒用心去品味和感受。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多帶領幼兒融入自然,鼓勵他們在主動嗅出味道的基礎上予以概括,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nèi)バ嵋恍崮嗤恋姆枷悖惺芷湓杏f物的神奇;去聞一聞花香,感受其甜美,等等。這樣的嗅味道,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獲得深層理解感知,更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生發(fā)出濃郁的情感。
嗅出芳香,能夠給幼兒有感而發(fā)。如,在一次找不同的活動中,我分別用相同的器皿裝入水、白醋、醬油、酒精、大蒜等一些作料,建議幼兒們主動登臺嗅一嗅,讓他們能夠感受其中的獨特味道。很多小朋友在嗅的過程中,都紛紛有了自己的觀點,都能夠在認真嗅聞的過程中獲得深度感知。有的幼兒在嗅白醋的時候,還用舌尖嘗一嘗,品味出其中酸酸的味道;有的小朋友在聞水的味道時候,認為其是無色無味無形,我趁機引導幼兒思考:水既然是很普通的物體,有著怎樣的作用?很多小朋友有了自己的理解,可以解渴,讓他們在口渴的時候能夠喝上一口;有的小朋友說,可以養(yǎng)魚,為自己提供可食用的物體,等等。由這樣的嗅來推動幼兒真切感知,能夠給他們更多的自由嘗試和發(fā)展空間。
幼兒在嗅出芳香中感受到的萬物不同,定能使之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感觸認知。在主動嗅味道的基礎上進行深入交流,能讓幼兒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形成眾多的意見和觀點,利于他們在感受自然清新中獲得深刻感知。這種感知,也必將隨著幼兒的成長而進行深入的發(fā)展,滿足他們的未來發(fā)展需要。
總而言之,幼兒細致觀察能力培養(yǎng)是其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也是其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多帶領幼兒走出課堂,多給他們自我嘗試和主動發(fā)展機會,引導他們在觸摸自然萬物的過程感受有形與精彩,定會利于其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求。這種細致觀察,需要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嘗一嘗、試一試,以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宋佳蕓.試論如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J].學周刊,2014(05).
[2]徐蕾.體驗種植樂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淺談在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觀察能力[J].科普童話,2014(06).
推薦閱讀:《啟蒙(0-3歲)》(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6年,由天津教育雜志社主辦的教育刊物。辦刊宗旨:面向嬰幼兒及其家長和保教人員,指導科學育兒的通俗性教育期刊,成人與孩子共讀是本刊的特色。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1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