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學生古典文化啟蒙的最佳教材。古詩詞大都朗朗上口、語言凝練、意境幽遠,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古文功底,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學生古典文化啟蒙的最佳教材。古詩詞大都朗朗上口、語言凝練、意境幽遠,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古文功底,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尋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從整體規(guī)劃到具體探索,以激發(fā)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技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收錄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是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代表之作,這些詩詞作品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幫助極大。以往的古詩詞教學,教師喜歡圍繞文言文實詞和古代文言句型等內容組織教學,并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情感,導致學生只有死記硬背來完成古詩詞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非但不能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閱讀和鑒賞水平,反而使學生的學習負擔愈發(fā)加重。改變這一狀況已經是當下形勢的迫切要求,教師要在全面分析學生古詩詞學習和教學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從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中掙脫出來,全面分析影響小學生學習古詩的教學因素,從智商、情愫、技能等多方面綜合提高學生飽覽古詩詞的本領。
一、挖掘古詩詞意境,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古代文人往往在古詩詞中載人情境、情愫和理念,以向世人展示其真切的感知。只有駕馭這些內容,學生才能對古詩詞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古詩詞時,有些古詩詞通過優(yōu)美意境的描繪來表達詩人自身的思想感情,但是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缺乏生活經歷,導致其對古詩詞中所營造的意境并不能夠從本質上進行了解和分析,對整首古詩詞的思想感情不能夠嚴謹?shù)陌盐。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和場景,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意境中的情感,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效率,進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后注釋整體把握古詩的內容;其次,利用多媒體設備,以視頻、圖片、聲音等形式,向學生展示瀑布的壯觀景色,進而引導學生從古詩的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重點賞析古詩的詩句,提高學生古詩的整體素養(yǎng)。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飛”字,生動地描寫出瀑布奔涌而出的壯觀景色,“直下”通過對瀑布下落形式的描寫,從側面烘托出山勢陡峭的特點。通過對此首古詩的講解,李白唐朝浪漫主義詩人代表的形象躍然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強化了學生對古詩的掌握程度,打造了高效的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
又如,在教學《詠柳》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野外踏青活動,讓學生到田野河邊觀察嫩柳發(fā)芽的情景,微風徐來,嫩柳隨風而動,好似一條綠色的大緞帶。實地觀察這些情景,學生會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并深深體會到詩中描繪的意境,讓他們頭腦中的想象任由馳騁。
二、拓展古詩詞內容,促進詩詞積累
學生古詩詞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重大工程,僅通過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學習與掌握是不可能完成的,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古詩詞數(shù)量最多,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樂府詩、詞,以及簡短的文言文數(shù)量較少。除了寫景的古詩詞篇章在教材中較為常見之外,寫人記事、抒情寓理的詩詞作品和現(xiàn)代散文、傳記、詩歌也占有很大的篇幅。因此,教師要從作者或詩文內容著手,充實體裁,開展拓展閱讀。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講解和分析,通過作者、寫作題材等方面,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古詩詞,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內容上的拓展與延伸,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知識的積累。
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整體內容描寫作者送摯友的過程,以及對摯友未來的期望,表達摯友遠去、孤獨的思想感情。教師在講解和分析之后,可以對李白的其他贈別詩進行延伸與拓展,進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詩人并掌握古詩的描寫與表達技巧,整體提高學生古詩詞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要加強對古詩詞的延伸,不斷拓展學生古詩詞的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品析古詩詞語句,提高欣賞水平
語言的凝練和精辟是古詩詞最顯著的藝術特色,詩詞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對詞語進行反復的推敲與錘煉,方能造就出一個充滿哲學味道的意境。在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逐句講授古詩詞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機械性很強,古詩詞中原有的韻味都不存在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也只限于教師的標準答案,學生的理解只是程式化的,無法彰顯個性,此種現(xiàn)象的存在對學習古詩詞是不利的。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指導下,教師對古詩詞的教學重點應為帶領學生進行品詞析句。品詞析句就是要理解句子的概念化,對隱藏在句子之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行研讀、品味和賞析,領悟并學會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處所在。在古詩詞作品中,詞句本身就蘊含著作者的態(tài)度、感情和觀點,學生在品詞析句時,對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理解,學生的知識得到了積累,同時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教學《示兒》這首詩時,教師讓學生自由閱讀,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找出古詩所表達的主旨。詩中的一個“悲”字,暗含了作者報國無門的遺憾和對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在品詞析句中,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刻認知就產生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古詩詞內容的講解,需要教師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語文古詩詞課堂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高效進行古詩詞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進而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曾小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5(36).
[2]余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祖國,2017(8).
[3]楊進芳.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 (13).
推薦閱讀:《當代學前教育》(季刊),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全年分為四期,分別為春季號、夏季號、秋季號和冬季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1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