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文章旨在通過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特征及模式進行研究,為網絡健康信息服務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通過質性研究中的參與觀察法,借助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對選定的25名研究對象的觀察視頻資料進行統(tǒng)計,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特征及模式進
摘要文章旨在通過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特征及模式進行研究,為網絡健康信息服務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通過質性研究中的參與觀察法,借助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對選定的25名研究對象的觀察視頻資料進行統(tǒng)計,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特征及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表現出明顯的跟隨性,檢索式構造花費時間精力少,注重對檢索結果的瀏覽和篩選。高頻檢索模式主要有返回重選網頁模式、重構檢索式模式和更換檢索平臺模式。
關鍵詞在線健康信息參與觀察法檢索行為大學生
0引言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攀升,年輕一代中出現的健康問題日益嚴重[1]。國外相關研究表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青年群體的體質和健康反而在許多重要方面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下降趨勢[2]。因此,從日常的養(yǎng)生保健信息到身體不適的求醫(yī)問藥,已成為青年人日益關心的問題[3]。作為青年群體的典型代表,大學生檢索與獲取健康信息的首要來源是互聯(lián)網[4]。
在頻繁的健康信息檢索行為中,其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有哪些特征?主要行為模式有哪些?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以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基于參與觀察法對其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進行探究,通過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特征及模式的揭示,為在線健康信息服務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1相關概念及研究基礎
1.1健康信息與在線健康信息
根據全美醫(yī)學圖書館聯(lián)盟的定義,健康信息是指與大眾、病患及家屬有關的健康和醫(yī)學資訊,包括預防、醫(y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內容[5]。健康信息的傳播載體多樣,如人際、廣播、報紙、電視,目前互聯(lián)網是最大載體,在線健康信息彌補了以往健康信息傳播方式的不足[6]。在線健康信息是指在互聯(lián)網上與健康相關的信息,涵蓋醫(yī)學知識、健康知識、患者健康服務信息等內容[7]。由于網絡的便利性及開放性,大學生更傾向于使用互聯(lián)網來獲取健康信息。
1.2信息檢索行為與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
健康信息問題是研究熱點,對在線健康信息的檢索研究者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日志分析法等對不同的用戶從各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8-9]。信息行為是主體為了滿足特定信息需求而進行的信息查詢和使用行為[10]。
信息檢索過程就是用戶與信息系統(tǒng)不斷交互的過程,信息檢索行為是指用戶與信息系統(tǒng)之間的交互行為。在線信息檢索行為指用戶在與網絡交互的過程中,為獲取所需信息采取的一系列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11]。本研究所探討的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主體是在校大學生,其來源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健康信息(包含保健知識、醫(yī)學知識、健康信息服務等)的意識與需求。
1.3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研究
國外對健康信息行為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對象越來越廣泛,幾乎涵蓋整個社會群體。Sharit等[12]通過對照組實驗的方式對兩組老年人健康信息問題的搜索進行研究,發(fā)現網絡知識與認知能力的結合對于信息的成功獲取至關重要,檢索任務的復雜性對老年人健康信息檢索行為和表現產生較大影響。Manierre[13]通過回歸模型分析性別差異對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影響,發(fā)現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于進行健康信息的搜尋。
Mckinley[14]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社會支持與網絡健康信息尋求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發(fā)現社會支持對于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尋求有著積極作用,并且其對網絡健康信息的認知也間接影響著健康飲食意志,促使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國內對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數量不多,吳丹等[9]對老年人網絡健康信息檢索行為進行實驗研究,發(fā)現老年人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檢索時呈現出明顯的依賴性和定勢性,且健康狀況、網絡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對網絡的熟悉程度是影響老年人日常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獲取的主要影響因素。
王若佳等[8]通過對搜狗搜索引擎用戶7天的日志挖掘對網絡用戶的健康信息檢索行為進行研究。張敏等[15]通過情境實驗及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網絡用戶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特點,認為不同類型的健康信息任務情境下用戶檢索行為特點存在顯著差異,且性別差異也對健康信息檢索行為模式產生影響。
以上研究雖然圍繞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是對檢索行為的影響因素、特點等的研究,方法上較多使用的是問卷調查法、日志分析法、實驗研究法等,缺乏采用局內人視角的方法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特征及模式進行的系統(tǒng)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參與觀察法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特征及模式進行研究,以便今后網絡健康信息有針對性的為大學生提供信息服務。
2研究設計及研究過程
2.1研究設計
2.1.1研究方法與工具
參與觀察法作為質性研究的核心技術越來越受到學者青睞,鼓勵研究者從具體情境和場景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去獲取人類生活的當下經驗。Moser[16]認為參與觀察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參與觀察法的優(yōu)勢在于采用局內人的視角對研究現象進行更為深入的觀察與剖析,是社會學中資料收集最完整的方法[17]。
因此,本研究選取該方法對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采用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相結合的方法得出在校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特征及模式,其中,直接觀察指觀察者親眼目睹了行為發(fā)生的過程,間接觀察指通過觀察社會現象或行動者在事發(fā)后留下來的各種追尋的痕跡來推斷社會現象和行動者的方法[18]。本研究利用NVivo11軟件作為數據處理的工具,它是由QSRinternational開發(fā)的支持質性和混合方法研究的軟件[19]。通過NVivo11軟件對研究對象完成檢索任務所記錄的操作視頻數據進行定性的管理和分析,歸納與提煉出在校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特征及模式。
2.1.2研究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采用對外招募的形式召集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首先需為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其次需對本次檢索任務沒有進行過專業(yè)檢索。據此對招募的人員進行過濾式問卷調查,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的填寫,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學校、年級及專業(yè);第二部分是確定是否檢索過相關問題,若檢索過相關問題,則不作為本研究對象?紤]到觀察時間與精力成本,采用參與觀察法的理論研究(觀察人數通常為20人[20]),本研究在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目的抽樣后,共確定研究對象25名。
其中本科生14名,碩士研究生11名,男性12名,女性13名,性別比例均衡。為了進一步消除學科專業(yè)的影響,從多個學科抽取研究對象,包括生命科學、消防工程、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工商管理等。他們分別來自安徽、江蘇、遼寧、山東、山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區(qū)。為了對研究對象進行隱私保護,所有研究對象均以英文字母SI(subjectinvestigated)加上數字1~25順序命名(如第一位研究對象為SI1)。
(2)研究規(guī)則設計。本研究中研究對象需在電腦上完成檢索任務,將檢索結果記錄于Word文檔中并借助EV錄屏軟件對檢索過程進行全程錄屏。據“2018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35.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人們最常見的10種亞健康依次為記憶力下降、眼睛干澀、睡眠紊亂、精力不足、疲乏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急躁易怒、情緒低落、性功能減退以及便溏便秘[21]。
此外,由于學業(yè)、就業(y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大學生失眠患者數量有所增加,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質量問題。一項針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調查顯示,21.63%的大學生睡眠質量較差[22]。因此,本研究檢索任務均為失眠相關問題,3個檢索任務類型包括列舉題(列舉失眠的癥狀)、簡單信息題(失眠癥的定義及分類)、復雜信息題(失眠癥的治療方式)。
由于研究設計需根據具體狀況進行評估調整,因此在研究正式開始前筆者找了3名研究對象進行預觀察研究,并根據研究對象實際情況對研究設計進行調整,以保證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由于研究設計中可根據預觀察研究中檢索任務時長來評估選取任務時長[23],因此設定本研究中每個任務檢索不得超過20分鐘。研究要求研究對象態(tài)度認真,盡可能找出自己認為準確權威的答案且完成檢索任務期間不可被打擾及使用其他移動設備輔助檢索。
2.2研究過程
在正式研究前,與研究對象口頭溝通知情同意書,研究過程完全遵照紐倫堡準則[24]。此次研究時間周期為1個月,在得到錄屏視頻后對視頻文件進行資料的編碼分析。當研究進行到第25名對象時,沒有發(fā)現新的編碼內容,進而繼續(xù)進行另2名研究對象的觀察研究以檢驗數據是否達到飽和,結果顯示進一步的研究沒有發(fā)現新的主題,表明數據已達到飽和[25],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本研究中直接觀察即研究人員全程觀察研究對象的檢索過程并進行記錄,間接觀察即研究人員對研究對象自行完成任務檢索后的記錄視頻進行數據分析,其中直接觀察11人,間接觀察14人。任務檢索平均視頻時長26分08秒。
3大學生信息檢索行為特征
3.1檢索平臺的選擇行為分析
檢索平臺的選擇是信息收集和分析選擇的起點,是方向性決策,直接影響到檢索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對檢索平臺,本研究所提及的公開搜索引擎是指百度、搜狗、360搜索等;專業(yè)搜索引擎是指百度學術、谷歌學術等;文獻數據庫是指中國知網、萬方等;健康網站是指好大夫在線、春雨醫(yī)生、39健康網等。
在本次觀察研究中,所有研究對象使用檢索平臺共213次,其中使用較多的平臺是百度搜索(42次)、360搜索(38次)、中國知網(25次)以及健康網站,如好大夫在線(10次)、快速問醫(yī)生(6次)。在共75個檢索任務中,大部分研究對象傾向于選擇公開搜索引擎作為首選檢索平臺,占比高達85%,在找不到所需結果時采用其他方式調整檢索范圍,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健康信息檢索工具的選擇時對搜索引擎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另外,研究對象在進行任務檢索時入口轉換較多,使用檢索平臺交互性強,實現2個及以上平臺的交互操作的檢索任務累計占比60%,這與大學生日常較多使用檢索平臺,對檢索平臺熟練掌握有關。
3.2檢索式的構造行為分析
檢索式即檢索提問式是指檢索中表達用戶檢索提問的邏輯表達式,合適的檢索式能提高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用戶對檢索任務的最初理解可以通過初始檢索式來體現,而對檢索任務及檢索系統(tǒng)的認知變化則可以從檢索式的重構看出[9]。本研究共統(tǒng)計出大學生檢索式構造行為121次,檢索式重構行為82次,其中構造行為包括復制檢索任務中相關詞為檢索式、直接輸入檢索式、下拉列表中選取檢索式及選取搜索引擎提供相關檢索詞4種。
3.2.1檢索式構造
大學生在檢索式構造階段的行為特點有:
(1)檢索式構造花費時間精力少。大學生在完成檢索任務時平均檢索式構造時間為8.3秒,占檢索總時長0.2%,檢索式平均長度為5.7個字,可得檢索式構造速度平均為每字1.5秒。研究發(fā)現用戶傾向于構造簡短的檢索式,其主要可能原因是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較多使用電子設備,中文輸入能力較強。
(2)高級檢索策略使用較少,跟隨性強。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式構造中系統(tǒng)提示和從任務描述中獲取檢索詞行為占31.4%,包括下拉列表提示、相關搜索以及復制檢索任務描述內容,且布爾操作符的使用僅占2.4%,這表明較多用戶在構造檢索式的過程中并不費心,更多地依賴搜索引擎的判斷能力,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當前的搜索引擎不需要較多的檢索知識即可完成。此行為帶來的弊端是廣告網頁均在檢索結果網頁的上半部分,容易誤導用戶且耗費檢索時間精力,降低檢索效率。
3.2.2檢索式重構
檢索式重構(queryreformulation)是指用戶在檢索的過程中為了改善檢索效果對檢索式進行的更改活動。Fidel[26]在1985年就對檢索式重構在人工語義上進行判別,他將檢索重構分為概念變動和操作變動兩類。結合本研究所包含的重構類型,筆者將大學生檢索式重構類型進行劃分,共分為3個大類和7個子類,并對其進行編碼,編碼過程中允許同一個檢索式存在兩次及以上編碼類型。具體編碼見表6。
本研究共統(tǒng)計出大學生檢索式重構行為82次,平均嘗試次數1.1次。如表7所示,在檢索式重構行為中,一次重構行為占比65%,二次重構行為占比24%,且重構行為與重構次數呈反向相關關系,即重構行為隨著重構次數的增加而減少。在一次重構行為中,出現頻率較多的依次是更換檢索平臺、縮檢、改變檢所平臺內置選項、跟隨系統(tǒng)相關詞和擴檢。其中,45%檢索式重構均為檢索工具重構,這與大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檢索工具相關,轉換檢索工具以期在檢索式不變的情況下從不同檢索工具中獲得所需內容。
范圍重構在檢索式重構中占比28%,且縮檢占較大比例,這說明大學生在檢索式構造時傾向于使用較簡短的檢索詞進行構建,在獲得較大范圍檢索結果后通過縮小檢索式范圍來獲得所需內容。25%檢索重構為內容重構,其中跟隨系統(tǒng)相關詞占較大比例,這與大學生構建檢索式所花精力少,跟隨性強相符。二次、多次重構行為中主要集中于更換檢索平臺、跟隨系統(tǒng)相關詞、改變檢索平臺內置選項及縮檢等,均在范圍重構、內容重構及檢索工具重構中進行轉換,表現出大學生檢索重構行為的多樣化。
3.3檢索結果瀏覽行為分析
本研究中檢索結果的瀏覽行為是指受測大學生為滿足信息需求在檢索結果中有目的性的網上信息查詢行為。本研究過程中大學生完成在線健康信息檢索任務時共訪問網頁274次,平均每次任務檢索打開3.7個網頁。瀏覽頻率前五的網站依次為:百度百科(35次)、360搜索(32次)、知網(25次)、百科名醫(yī)(20次)、好大夫在線(10次),可以看出,在進行較強專業(yè)性信息檢索時,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專業(yè)網站或數據庫且對檢索結果先瀏覽判斷再點擊查看。此外,開放性搜索引擎中存在大量廣告,此次研究中廣告網頁共點擊14次,僅占5%,體現了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廣告網頁辨別能力。
研究發(fā)現,在274次網頁訪問中,在檢索結果首頁的有252次,達92%,表明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時不傾向于翻頁瀏覽,通常在首頁沒有瀏覽到所需內容時會選擇調整檢索式或檢索工具。鄧小昭[27]對互聯(lián)網用戶的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結論顯示,70%用戶在進行Google檢索時只查看首頁內容,定勢心理在用戶選擇搜索引擎時起主要作用。
研究對象在檢索結果瀏覽時長和網頁內瀏覽時長方面所花時間較多,共3分34秒,累計占比41%,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完成在線健康信息檢索任務時對檢索結果的瀏覽花費時間較長,主要表現對檢索結果網頁的瀏覽來確定合適網頁以及點擊網頁后相關信息的瀏覽分析,表明在校大學生注重對檢索結果的瀏覽和篩選,判斷與所需信息的相關性,傾向于比較分析瀏覽,以此確定所需答案。
3.4檢索結果選擇行為分析
檢索結果的選擇是指研究對象從獲取的檢索結果中選取最符合檢索任務要求答案的過程。本研究中共統(tǒng)計出研究對象選擇答案行為123次,其中答案最多來自于健康網站(39次),表明在校大學生對健康信息的檢索更傾向于專業(yè)的健康網站,其次是公開搜索引擎的百科答案(37次)以及文獻數據庫中健康相關文獻(27次),體現了在校大學生對健康類信息的檢索要求更加專業(yè)化。
本研究對研究對象所選答案在不同網站檢索結果中的深度作了進一步的統(tǒng)計,經數據分析發(fā)現,深度為1、2的網站主要是在文獻數據庫和健康網站中的檢索結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專業(yè)網站的排序較為依賴。其中,公開搜索引擎在選擇頻次上幅度最大,前4個網頁中均沒有選擇行為,主要是受廣告因素的影響。
因而在深度為6、7、8處,選擇頻次較多,之后深度與選擇頻次大致呈負相關關系。研究者對視頻材料分析發(fā)現,研究對象對于健康網站、專業(yè)搜索引擎及文獻數據庫中的檢索結果更傾向于較長時間瀏覽,通過對網頁標題的篩選分析后獲取所需信息,因此,檢索結果的選擇行為呈現一定的不規(guī)律性。
3.5檢索行為的跟隨性分析
本研究通過參與觀察法對25名在校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在校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過程中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跟隨性。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跟隨以往檢索經驗,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技術性,高級檢索策略使用較少。在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較多進行信息檢索,已形成檢索定勢,在檢索過程中較傾向于使用以往的檢索習慣,如檢索工具、檢索網站等,在此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百度搜索引擎。此外,由于專業(yè)信息檢索能力的缺乏,大部分研究對象沒有使用高級檢索策略,因而不能準確的檢索到所需信息,檢索效率降低。
因此,對于在校大學生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高校開設信息檢索課程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2)對檢索工具的跟隨。具體表現為在檢索式重構的過程中對搜索引擎下拉列表提示詞、相關搜索提示詞的跟隨;在對檢索結果瀏覽的過程中對搜索引擎排序的依賴性,只瀏覽排名靠前的結果網頁等?梢娝阉饕娴慕Y果排序對在校大學生能否成功獲取所需信息非常重要。因此,相關搜索引擎在對結果網頁的排序應更注重信息質量,并且提供相關詞供用戶進行相關檢索,節(jié)省檢索時間,提高檢索效率。
3.6檢索失敗行為分析
對25位研究對象的75次任務檢索答案按照預先制定的標準進行評價,以百分制進行,將低于60分的視為檢索失敗行為。通過統(tǒng)計,共有10次檢索失敗行為,占比為13.3%。
通過對視頻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將檢索失敗行為歸納為以下方面:(1)規(guī)定時間內不能準確檢索到所需答案。指研究對象因為前期瀏覽行為花費較長時間,導致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檢索到所需答案,選擇相對合適的答案來完成檢索任務。(2)檢索結果片面性強。指研究對象在任務檢索中只獲取了較為片面的答案,檢索結果并不能完整回答檢索問題。
(3)檢索結果與任務要求不符。指研究對象所獲取的檢索答案與檢索任務內容存有偏差。失敗的主要原因有:(1)檢索模式較為單調。研究對象在進行任務檢索時通常重復使用同一種檢索模式,高級檢索策略缺乏,大量時間耗費在瀏覽上,最終導致了任務的失敗。(2)對檢索任務認知不明確。研究對象在正式檢索前對檢索任務沒有準確理解,導致在任務檢索時檢索式構造或檢索結果選擇時出現偏差,檢索不到所需信息內容。
4大學生信息檢索行為模式
按照研究對象完成在線健康信息檢索任務的流程,通過對視頻資料的觀察分析,將整個檢索過程分成4個階段,得出15種行為并進行編碼,見表8。依次對大學生任務檢索過程中每一個操作進行歸納后,得到96個行為序列。分析發(fā)現,研究對象在其在線健康信息檢索過程中表現出的明顯的檢索行為模式有3種,即返回重選網頁模式、重構檢索式模式,更換檢索平臺模式。
4.1返回重選網頁模式
本次觀察發(fā)現返回重選網頁模式出現最為頻繁,統(tǒng)計共出現87次,將這種檢索模式定義為/LG/LC/LD/。大多數研究對象在進行在線健康信息檢索時輸入檢索式后對獲得的檢索結果進行瀏覽分析,發(fā)現目標網頁后點擊進入查看,判斷是否為所需信息,判斷不是則返回初始檢索結果頁面繼續(xù)瀏覽分析,進入下一個頁面查看直至找到所需信息。研究對象對檢索結果網頁的瀏覽主要集中在第一頁和第二頁,表明在校大學生傾向于付出最小的努力來獲得所需的信息,這與最小努力法則相關。
4.2重構檢索式模式
本研究重構檢索式模式的編碼定義為/GS/LC/LD/,統(tǒng)計發(fā)現這種檢索模式共出現61次,這種模式表現為研究對象輸入檢索式后在檢索結果頁面進行瀏覽分析,點擊進入網頁查看,如果沒有發(fā)現與任務相關的答案則進行檢索式的重構,再次進行檢索,進入重構后的檢索結果頁面查看,試圖獲得符合自己檢索任務的結果。
4.3更換檢索平臺模式
本研究更換檢索平臺模式的編碼定義為/XJ/LC/LD/,統(tǒng)計發(fā)現這種檢索模式共出現39次,這種模式表現為研究對象輸入檢索式后對檢索結果網頁進行瀏覽判斷,點擊進入網頁查看,若判斷與自己檢索任務的信息需求相關性小,則判斷可能與自己的檢索平臺的選擇有關,因此,更換檢索平臺重新進行檢索,或多次嘗試檢索式重構之后依舊選擇更換檢索平臺。除了這三種最為常見的檢索模式,還有更換檢索平臺內置范圍模式、跟隨鏈接模式等。
5結語
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互聯(lián)網+醫(yī)療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對用戶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有利于實現用戶與網絡健康信息平臺的雙贏對接。相較于其他特定用戶群體,如老年人的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大學生在檢索時長及效率上呈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主要原因是其具備由于日常較強的信息檢索需求形成的檢索經驗。盡管如此,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存在明顯的跟隨性且缺乏檢索技巧,檢索模式上更傾向于對檢索式及檢索工具的不斷更改而不深入檢索。因此針對現有問題,本文從兩個方面提出參考。
一方面,優(yōu)化檢索工具的精準度,智能推薦檢索詞并提高檢索式的查全率及查準率。由于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結果選擇時對網站的排序較為依賴,因此檢索工具對返回結果的篩選顯得尤為重要,將準確度及權威性更高的答案顯示在首頁,會更利于檢索工具對大學生健康信息需求的識別,優(yōu)化檢索體驗。另一方面,促進健康信息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完善健康信息網絡服務環(huán)境。
由于平臺之間健康信息組織及分類的不完善,導致檢索結果契合度不高,因此,平臺間應不斷優(yōu)化健康信息資源的組織方法,保證平臺信息組織的一致性。此外,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網絡安全,提高網絡健康信息資源的質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樣本量雖符合社會科學研究的樣本要求,但取樣不夠充分,略顯單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將繼續(xù)關注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行為,力求探索提高大學生在線健康信息檢索能力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鄂璠.25歲成“亞健康”分水嶺[J].小康,2013(4):38-41.
[2]KuntzlemanCT,ReiffGG.TheDeclineinAmericanChildren’sFitnessLevels[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1992,63(2):107-111.
[3]李穎,楊偉娜,李媛.數字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青年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2):115-123.
[4]XiaoN,SharmanR,RaoHR,etal.Factorsinfluencingonlinehealthinformationsearch:Anempiricalanalysisofanationalcancer-relatedsurvey[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14,57(1):417-427.
[5]NationalNetwork/LibraryofMedicine(NN/LM).Consumerhealthinformation:aworkshopforlibrariansprovidinghealthinformationtothepublic[EB/OL].[2018-11-04].http://nnlm.gov/train/chi/mws.htm.
[6]CaseDO,JohnsonJD,AndrewsJE,etal.FromtwostepflowtotheInternet:Thechangingarrayofsourcesforgeneticsinformationseeking[J].JournaloftheAssociationfor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2010,55(8):660-669.
圖書情報工作論文投稿刊物:《圖書情報工作》(半月刊)1980年創(chuàng)刊,始終恪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弘揚學術精神、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辦刊宗旨,形成了面向實踐、注重新技術、追求理論精品的特色,鑄就了求實創(chuàng)新的風格,成為中國大陸本學科領域具有權威性與指導性的刊物,而且在海外圖書情報界也享有相當的聲譽。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