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一、緣起 古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最簡單的語言,說明白了一個大道理,也就是環(huán)境對人的改變有很大的影響。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yǎng)》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特別是小學生,幾乎就是一張白紙,一個優(yōu)美的
一、緣起
古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最簡單的語言,說明白了一個大道理,也就是環(huán)境對人的改變有很大的影響。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yǎng)》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特別是小學生,幾乎就是一張白紙,一個優(yōu)美的具有藝術氣息的校園環(huán)境,“美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很大的影響。
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有責任為學生打造一個“默化式”美育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走進校園的第一天,就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藝術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里熏陶,默默地培養(yǎng)和影響著學生。
二、校園里的“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的無聲潤物
北齊《顏氏家訓·慕賢》所說的“潛移默化”,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fā)生了變化。我所提出的“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就是指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具有藝術感校園,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漸漸形成高尚情操。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在參與學校各種課程活動中,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審美產生影響,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就目前我校所打造的“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可以分為硬件環(huán)境建設和課程環(huán)境建設兩種:
1、校園里“默化式”美育硬件環(huán)境
校園里“默化式”美育硬件環(huán)境,首選美術專用教室。筆者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針對一到五年級近200名學生,讓學生選擇最喜歡上美術課的地點,其結果:班級教室8%;美術專用教室%60;室外30%;其他場所2%。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我們的一半多學生喜歡到美術專用教室上美術課,其喜歡到美術專用教室上美術課的原因也很簡單,很多學生的回答就是,可以看到好多漂亮的畫,從這可以看出,學生喜歡在藝術氣息濃的地方上美術課,是美術專用教室。我們的學生在這里可以看看石膏像,擺放一下靜物,體驗各種不同的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還有一個只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美術老師畫畫……
既然作為學生們最喜歡的美術學習場所,如何將美術專用教室打造成“默化式”美術教育環(huán)境尤其重要。學生們來這里,是以課程活動為主,還包括社團。美術老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及時調整美術教室的環(huán)境,不能一成不變,讓美術專用教室變成學生最向往的藝術體驗宮殿。還有就是美術老師的魅力,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心靈的歸屬感也是非常重要。
作為學校來說,只有美術專用教室一個“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是遠遠不夠的,F在一般學校的長廊和相對獨立的展廳,也是學校各項活動的窗口和舞臺。學校的走廊里可以布置一些相對固定的展區(qū),可以根據繪畫的形式表現來分,如民間藝術區(qū),兒童畫創(chuàng)作區(qū),經典作品區(qū)等,圖文并茂。展廳里可以有多形式的藝術作品展,也是學生藝術活動的成果展現,生活需要儀式感,校園“默化式”的美育環(huán)境,同樣需要簡單卻意義深長的儀式表現。作為美術老師,就是要把展廳打造成校園里的“中華藝術宮”,努力要為學生打造更多更好的美育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校園里“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是學校文化傳承的體現,一所學校的環(huán)境,是一所學校的內在體現。學校的歷史人文,辦學特色都可以在校園環(huán)境中得以體現。就拿我所在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南碼頭小學來說,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學校打造了十大人文景觀,有體現文化與歷史的“南埠百年”巨大印章;;赵煨偷牡袼;學生自己設計的學校吉祥物雕塑;百年老樹為主的自然景觀;以及和社區(qū)聯合打造的“臨江老屋”等融合學校歷史人文的美育環(huán)境,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南小”學子。不光是學生,家長們也會被這些不一樣的校園景觀所吸引。青青校園,“美育”無時不在,特別是遇到能打動人的藝術作品,心靈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充分體現了“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
2、校園“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必須融合學校的藝術特色課程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發(fā)展規(guī)劃和育人目標,美育作為學校育人的一部分,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和學校整體育人目標相融合。再好的“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也需要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術特色課程。就拿我校來說,把美育作為“多元文化”的一份子融入學校的課程建設,把學校美術課程的育人目標融進學校“規(guī)范·創(chuàng)新”的育人目標。
一般來說,喜歡畫畫的孩子多,可是畫的好又說得好的學生還真的不怎么多。通過繪畫等藝術形式的表現,還要讓孩子們去學會表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設想,這就形成了我校特色藝術課程——“自畫自說”。根據美術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里“審美判斷”要求,引導學生根據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較、詮釋美術作品中所隱含各種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別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進而做出自己的看法與判斷。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上臺介紹自己的畫,從畫的內容,畫的方法等幾方面闡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也別看,連一年級的學生都能說的頭頭是道。經過“自畫自說”活動所選出來的學生作品,最后又登上了每年一度的學校特色臺歷,成為每年學生最好的新年禮物。每次孩子們拿到臺歷,總會在第一時間打開,仔細地看著上面的每一幅畫,沉浸在藝術的海洋里。
三、結語
由此可見,校園“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不是單一的,而是立體化多方位的體現。之所以會這么去想,這么去做,也是因為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強調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教育。如果我們的孩子連美丑都沒有辨別能力,其后果多么可怕,這會有失國格的!我們搞藝術的都有不可原諒的責任!”當然,環(huán)境因素不僅僅在校園,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美與丑的事物和現象。美育能夠增進學生敏銳地觀察、領悟世界的意識與審美感,發(fā)展審美判斷能力。“審美判斷”也是基于當今人們對判斷美與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當今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養(yǎng)。
教育教學論文范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的策略方法研究
校園藝術環(huán)境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就好比在白紙上畫畫,讓作為基礎教育的“美育”,真正做到從娃娃抓起。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校園“默化式”美育環(huán)境的建設,其目的就像吳冠中先生所說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教育!對于每一個學校美術工作者來說,工作量會增大,會辛苦。不過,只要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更多的孩子懂得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為社會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那就去做吧。
作者:周飚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