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國際先進的8個具有普適性的案例,揭示這些案例的共性特點:對于傳統(tǒng)教室的改革是切入點,不斷的強化學習空間的開放性; 以混齡教學、跨學科發(fā)展的項目學習已經形成雛形; 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根據《地平線報告》的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國際先進的8個具有普適性的案例,揭示這些案例的共性特點:對于傳統(tǒng)教室的改革是切入點,不斷的強化學習空間的開放性; 以混齡教學、跨學科發(fā)展的項目學習已經形成雛形; 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根據《地平線報告》的權威分類,主要集中在消費者技術的應用方面,推動學校突破物理地址的限制發(fā)展成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關鍵詞】未來學校; 教育技術; 《地平線報告》
2015年,UNESCO通過對全球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反思,指出現(xiàn)階段全球教育發(fā)展到了里程碑的一年。 自此,世界各國對于未來教育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由美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率先開展對“未來學校“的嘗試項目,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對于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國家有借鑒價值。 盡管這些探索和嘗試不盡完善,但是比較分析其中比較成功的案例對教育改革的各個方面是有重要價值的。
一、關于《地平線報告》
自2004年開始,新媒體聯(lián)盟和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xié)會進行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地平線報告》,每年發(fā)布若干版本,不同版本對不同的內容進行研究,例如博物館發(fā)展、媒體技術、教育教學、教學技術等。 《地平線報告》對于教育技術的定義為:能夠顯著提升教育研究水平、教學水平、教學效率以及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資源、方法、模式等。 NEC通過對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對可視化教育技術、智能化技術、數字化技術、融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消費者技術以及學習技術等進行重點關注,通過對上述教育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探索能夠提升教育質量和推動未來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新技術。
二、案例分析
(一)瑞士Vittra Telefonplan學校
2011年由羅森·博世有限公司(Rosan Bosch Ltd.)與在斯德哥爾摩建立的新的維特拉學校(Telefonplan)建立了具有空間劃分和重大定制設計的學校內部,總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 內部結構使它成為維特拉教育學原理的出發(fā)點,并成為學校日常發(fā)展的教育學工具。 該項目的結果已在項目實施后編入設計手冊中,在這種意義上將為維特拉在瑞典的其他學校的室內設計樹立先例。
(二)布魯塞爾“The Future Classroom Lab”
在歐洲31個國家教育部門的協(xié)同努力下,創(chuàng)建了完善的歐洲學校網絡,其致力于對歐洲各國乃至全球學校教育發(fā)展提供便捷的教育資源網絡。 現(xiàn)階段,葡萄牙、法國以及德國等眾多國家參與歐洲學校網絡建設,并且葡萄牙教育部指出,會創(chuàng)建超過60個未來教室、實驗室,為葡萄牙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以及豐富的經驗。
(三)巴西NAVE學校
NAVE Center 是由Qi Futuro 與里約熱內盧和伯南布哥州教育部門合作開發(fā)的綜合性專業(yè)高中教育計劃。 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和數字經濟的機會,側重于游戲制作,應用和視聽內容。 2018年,NAVE的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在e-NAVE中進行了編輯,這是一本至今已獲得近2,000次下載的電子書。 除了讓這些學生具備正規(guī)的基礎教育技能,NAVE還培養(yǎng)了批判性和變革性的公民。
(四)McGill University的主動學習教室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
麥吉爾大學的主動學習教室經歷了National Survey for Student Engagement (NSSE)評價標準每兩年一次的評價,2009年、2010年先后設計成型了三種基礎類型,通過了50多位教授和技術支持單位的調查反饋,并且廣泛運用于麥吉爾大學及社區(qū)的學習環(huán)境。
(五)美國的HTH
HTH學校于2000年創(chuàng)建,校址在美國加州,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創(chuàng)建了眾多不同的校區(qū),不僅包括大學,為了促進教育完整鏈條的創(chuàng)建,還包括中學以及小學,所有校區(qū)的學生人數已經超過5300,成為加州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HTH用了兩個數據來說明為什么他們是極有可能成功的,一個是HTH學生的平均成績比地區(qū)平均水平高出10%,另一個是HTH學生的大學錄取率是98%。
(六)美國的TGS
美國的TGS學校雖然創(chuàng)辦時間較短,但招生范圍較廣,生源遍布20多個國家,各個國家的學生獨具特色,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礎、思想理念以及經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并且是全球第一所旅行高中。 可讓學生完全沉浸在十二個國家和文化中,獨特的Changemaker課程為特色,該課程通過創(chuàng)建真實的實踐環(huán)境和場景,讓學生們在實踐場景中進行實習和體驗,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七)美國的Altschool
學校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教育初創(chuàng)公司,公司的理念是,與當今學生所接受的標準化教育相比,“個性化學習”更加有效。 AltSchool對辦學規(guī)模進行科學、有效的管控,創(chuàng)新的走微型、精細化辦學道路,保證所有學生的教學質量,避免出現(xiàn)教育泛化的問題。 2013年Altschoo創(chuàng)建了第一所學校,遵循微型化、精細化理念,只招20個學生,以保障這20個學生都能夠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 2015年,雖然增加了6所新學校,總數達到8所,但是所有學生總數只有330,依然堅持走微型化、精細化道路。
(八)Grand Ecole 學校
Grand Ecole 學校是一所由法國企業(yè)家Xavier Niel新創(chuàng)建的私立計算機編程學校。 該項目位于法國巴黎的中心地區(qū)(巴黎十七區(qū))。 該學校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通過提供“免費、透明、公開”的教學訓練,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教學系統(tǒng)。 建筑面積超過4200平方米,從內部來看,該建筑提供不同面積及氛圍的互動空間以滿足學生們合作學習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Grand Ecole 學校和其他正規(guī)意義的學校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并不是傳統(tǒng)的學校,而是采用學習中心與網絡學習相結合進行教學的學校。
三、分析總結
1.各國對于“未來學校”的實踐探索,通過空間、課程和技術的融合或者改變?yōu)閷W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服務主體是學生,而不是傳統(tǒng)觀念的學生適應學校。
2.除了麥吉爾大學的主動學習教室和巴西NAVE學校(高中)以外,其余6個案例都是基礎教育階段,并且都采用了混齡教學。
3.其中5個案例對于學?臻g的改革上,針對于教室提出了全新的概念,主要觀點集中在對于傳統(tǒng)教室的批判,提出了開放式學習空間的概念。
4.其中4個案例將項目式學習計劃作為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5.8個案例嘗試教育變革的主要方式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以學習空間再設計為主要方式、以課程創(chuàng)新為主要方式、以新技術引領為主要方式。
教育論文范例:教育改革的論文可以發(fā)表經驗交流
四、結論
(一)教室空間是“未來學校”探索案例進行創(chuàng)新的必然切入點,教室空間將進一步升華為開發(fā)性學習空間。
(二)以混齡教學、跨學科發(fā)展的項目學習已經形成雛形。
(三)“未來學校”案例的嘗試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參與,基于《地平線報告》教育技術分類,8個成熟的案例利用的信息技術相對比較集中,主要是消費者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應用,可視化教育技術處于初步使用階段,社交媒體技術、學習技術、智能化技術的使用尚有很大應用空間去挖掘。
作者:劉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