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讀思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讓學生得到真正輸入、加工、輸出等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使教學全面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理解讀思達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表達能力上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的學習
摘要:“讀思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讓學生得到真正輸入、加工、輸出等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使教學全面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理解“讀思達”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表達能力上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更上一層樓,教學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體現(xiàn)。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讀思達”
一、以讀為前提,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課前閱讀教材資源來完成思維導圖
以《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教學為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者,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勾勒出適應的思維導圖框架,一方面是讓學生有明確的閱讀方向,另一方面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避免太難的思維導圖打消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學生完成的思維導圖框架,即以“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并延伸出四個小的分支結點,教師可以列舉出“孔子與老子”的這一個分支,其余三個讓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閱讀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教師所勾勒出來的思維導圖對學生而言相當于閱讀提綱,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完善,這樣一個過程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給予學生閱讀的滿足感,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歷史教育論文范例: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二)課中整合資源,提升閱讀速度
以“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這一課內容為例,該課知識點眾多,歷史課堂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必須要加快學生閱讀的速度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閱讀速度的訓練,同時還要保證學生閱讀的質量,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會喪失閱讀的價值,而即要追求速度,又要保證質量,只有讓學生培養(yǎng)整合、處理資源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和了解。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本節(jié)內容主要分為西漢的建立、西漢的強盛、東漢的興衰以及兩漢的文化四部分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西漢的強盛,其中又重點講述了漢武帝治國的一系列措施和意義。
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準確地了解到閱讀的重點和目的,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才知道哪些內容可以進行快速閱讀,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從而使學生閱讀的整體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提供的文獻資料進行仔細閱讀,閱讀該部分內容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治國理念的形成、文學作品的特點與當時社會背景的內在聯(lián)系,能夠讓學生對文本的內涵有大體的把握,對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內涵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
二、以思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建情境,提出適宜問題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為例,該節(jié)內容的學習重點是了解舊石器時代的含義,以及它與中華文明起源之間的密切關系。這對高一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出問題情境,需要學生將實際解決的問題與真實的情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對學生思維的激發(fā)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迅速找到準確的答案,對學生參與其他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提升效果。
(二)補充史料,組織探究合作
以“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教學為例,如果教師直接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說,是很難將學生內心潛在的情感激發(fā)出來,從而完成情感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補充史料,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該節(jié)內容所設計的相關制度,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主動交流、善于傾聽的社交能力。
三、以達為目的,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完成知識的輸出,歷史知識的學習也不例外。因此,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后,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實現(xiàn)真正的學以致用。例如,學習“拯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環(huán)節(jié)。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內容,談一談其中令自己記憶深刻的事件和人物是什么。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讓學生制作相應的PPT,說出令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以及自己對該事物和人物的理解。以此進行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該教學活動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能為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學反饋,有利于教師找到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該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還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出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情感的表達提供場所和條件,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第一,能夠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促使評價的客觀有效;第二,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有更清晰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和發(fā)展,全面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了教育的基本理念與方針。因此,在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歷史教師應當積極地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重心進行轉移,將以前重點關注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精力逐漸投入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勇于表達等能力的達成上,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掌舵者,深入分析和思考歷史知識,真正地體會其中的內涵和價值。
基于此,文章將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向導,重點挖掘出高中歷史教學的三個著力點,即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輸入能力、知識加工能力和信息輸出能力,也就是余文森院長所提出來的“讀思達”教學理念,促使學生形成“讀思達”的學習能力,從而推動高中歷史對新課標所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任務的落實,希望能夠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安鳳鳴.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1(29):145-146.
[2]茍良利.從核心素養(yǎng)入手,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4):71.
[3]蘇中波.芻議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學周刊,2021(13):55-56.
作者:王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2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