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新形勢,新工科的提出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為應對全球形勢、國內工程教育發(fā)展形勢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在此背景下,風景園林學科必然要求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以培養(yǎng)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設計水
摘要:針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新形勢,新工科的提出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為應對全球形勢、國內工程教育發(fā)展形勢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在此背景下,風景園林學科必然要求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以培養(yǎng)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設計水平與人文藝術精神并蓄的復合型人才。作為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學科的核心課程與專業(yè)必修課程,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基于此,該文針對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的主要問題,從學生自主調查與研究視角分別提出了基于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引導下風景園林建筑課程的自主式學習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探索了以感性與理性設計思維融貫為訓練目標的漸進式教學范式。最后,以茶室設計教學為實證,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證明可推廣應用到風景園林學科的其他實踐課程中。
關鍵詞:感性思維;理性思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范式
0引言
根據我國高等院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yè)規(guī)范(2013年版)規(guī)定,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原理,并能運用其設計方法從事小型風景園林建筑設計[1]。然而,目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廣泛分布在不同的農、林、建筑、藝術等學科教學中,其歷史形成的教學體系、研究重點、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不盡相同,難以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和比較其教學成效。
因此,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內容、水平和成果與各院校風景園林學科發(fā)展背景及其培養(yǎng)方案密切相關。在當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新形勢背景下,新工科的提出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為應對全球形勢、國內工程教育發(fā)展形勢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尤其要求工科必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2],建設符合時代背景的新工科,并創(chuàng)新探索與之適應的培養(yǎng)方案與教學方法。
在此背景下,兼具工程技術與人文藝術學科性質的風景園林學科教育改革也將面臨重大挑戰(zhàn),同時對綜合全面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的風景園林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迫在眉睫,以適應國際新形勢下我國新工科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風景園林學科自身教學框架高效組織風景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認知和熟練掌握設計的水平,提高學生綜合全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設計水平,是當前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1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的現(xiàn)實問題
與建筑類高校不同的是,農林院校建筑教學普遍存在建筑學學科師資力量薄弱、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不足、教與學共鳴性較弱等問題[3]。同時,農林院校的特殊背景以及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取向也限制了風景園林學科中建筑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建筑設計的學習缺乏一定的動力,其學習完全取決于個人喜好,并未形成自主、積極學習的濃郁氛圍[4]。
另外,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建筑設計綜合性思維培養(yǎng)不足,也難以滿足風景園林學科關于新時代綜合全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本文全面分析總結西南大學目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教學存在的問題,努力提升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群建設整體水平,為風景園林專業(yè)其他專業(yè)實踐課程模塊針對性教學改革提供示范。
1.1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差且課外輸入少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僅利用18學時的理論講授課學習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的基本方法,課外并沒有花費大量時間補充建筑設計相關知識,如設計規(guī)范方面,較少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材、建筑設計工程制圖、建筑設計資料集進行學習;設計作品方面,缺乏對著名設計師作品的研讀;知識拓展方面,基本缺乏建筑結構與構造、景觀建筑設計原理、建筑設計入門等相關書籍內容的拓展閱讀。因而,導致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知識的輸入太少,在日后開展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過程中難以產生創(chuàng)新的設計理念與創(chuàng)作意識,更不能輸出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
1.2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差且相互學習機會少風景建筑設計Ⅰ課程設計任務中,實際的工作量并不大,故老師在安排學生實踐過程中以獨立思考、獨立設計為主,這樣導致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差,尤其在老師一對一指導學生設計評圖期間,部分同學也不會積極旁聽,對其他同學設計評圖也漠不關心,因而導致在設計過程中相互學習的機會較少,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容易犯錯的地方基本相似,如只考慮立面造型而不兼顧建筑內部結構是否可行,這樣導致授課老師的實踐指導工作不斷重復,對于學生設計實踐指導的效率較低且效果較差。
1.3學生的建筑設計基礎薄弱且綜合性設計思維差由于農林學院的特殊背景,雖然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作為核心課程,但由于對風景園林專業(yè)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學生的建筑設計基礎普遍相對薄弱。雖然在低年級也開設了美學基礎與設計表達系列課程,但僅是學習了入門知識,且各門課程是把設計需要的各種技能分解單獨訓練,缺少必要的建筑設計基礎訓練課程(如建筑設計概論)來銜接過渡,就直接進入到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課程學習。
因此,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Ⅰ課程學習的初期,大部分同學難以將抽象的空間構成知識轉化到建筑空間、建筑形態(tài)設計應用上,對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如何開始無從下手。風景園林建筑就其本身而言還是建筑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內容集科學、藝術和技術于一體,需要感性與理性融貫的思維來提高其設計水平。然而,在設計訓練過程中,學生缺乏建筑多方面的整體協(xié)調與控制能力,難以從感性與理性層面把握風景園林建筑空間和造型、建筑材料和色彩、建筑結構等方面的綜合性協(xié)調,即便腦子里有好的設計思想卻表達困難,無法在短時期內體會到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作的樂趣,甚至部分學生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感到迷茫。
1.4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脫節(jié)且實踐能力不足
在設計中,盡管以真實題目為題材,但是僅部分學生踏勘現(xiàn)場調研,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親臨現(xiàn)場踏勘,導致學生課程設計的重點只考慮方案本身的形體美觀、功能空間布局等。這樣容易造成學生閉門造車,陷入盲目模仿成熟設計方案的歧途,也無法重視建筑設計方案實施的客觀性和工程技術的合理運用,忽視建筑設計工作所需的科學嚴謹態(tài)度和實踐要求。
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中,雖然也盡量強調要貼近社會的真實狀況,立足實踐,但往往缺少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其實現(xiàn)。因此,學生對真實設計可能要面臨和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知之甚少,導致課程學習與進入社會后工作的實踐需求脫節(jié),實踐應用能力不足。2基于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融貫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范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抽象認知需要依賴于具體認知,具體認知有待于發(fā)展為抽象認知[5]。由此可知,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感性經驗直接聯(lián)系、相互影響。
所以,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抽象認知與具體認知、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是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關系。對于工程實踐型課程教學而言,尤其需要以學生的理性認知為導向,融合感性認知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試圖將教育理論與工程設計實踐融合的英國著名規(guī)劃師、教育家蓋德斯(PatrickGeddes)提出了“調查——分析——設計”工作模式,即在設計進行前期需要經過充分的調研。
包括對場地現(xiàn)狀、使用者需求、使用者行為等進行分析、綜合和評判,科學地推進設計;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自身感性的理解與項目的特殊性,創(chuàng)造個性化設計;在邁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步后,也要繼續(xù)根據理性分析進行相應的調整更新,捕捉新的靈感再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優(yōu)化設計方案。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感性、理性思維進行科學地引導,即開展“感性→理性→感性→理性→感性……”的設計思維融貫與循序漸進的設計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2.1以感性思維為訓練目標的自主調查式學習方法
以現(xiàn)實生活中建成的案例為調查對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現(xiàn)場踏勘,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建成案例的使用者需求與體驗感知,可以訓練學生在設計實踐中關于使用人群感性思維的領悟能力,如學生通過調查分析總結小型服務建筑設計關于行為心理學用于設計實踐中的認識,調查使用者心理訴求與藝術審美對設計經驗的影響。最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成果與收獲,為日后學生自主獨立開展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公園的茶室設計調查為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功能分區(qū)”“交通組織”“空間造型”及“使用后評價”等。
如在功能調查方面,調查營業(yè)大廳、雅間、管理房、衛(wèi)生間等功能用房布置是否合理,尤其對于營業(yè)大廳,需要調查其采光、通風效果如何;雅間除需要調查采光、通風效果外,還需要調查是否面向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是否能讓使用者愉悅;在茶室的使用后評價調查方面,主要通過問卷、網絡等方式,調查顧客對茶室空間使用的感受,獲得顧客使用茶室的更多反饋信息,以幫助學生增強感性思維的設計能力。
2.2以理性思維為訓練目標的自主研究式學習方法
感性設計思維基于使用人群主觀感受與體驗思考設計的相關要求,需要理性的設計思維進行糾偏,以加強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因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大量建成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從案例的平面布局、功能結構、交通流線、設計風格、立面造型及其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建成案例設計技術的要點與細部設計技法,從而從理性設計思維層面加深對設計對象的總體認識。將教師理論課講授的設計原理、設計要求與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總結的技術要點、設計方法進行有機聯(lián)系,可為學生獨立開展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提供啟示。最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成果與收獲,各小組匯報的案例可供其他小組分享與對比。
這不僅可以對學生課外自主學習過程起到監(jiān)督作用,還能使學生學習案例后,得到相關案例設計方法的啟示,為日后自主獨立開展設計指明方向。以茶室設計案例研究為例,大部分小組通過對茶室設計案例的周圍環(huán)境、總體布局、功能分區(qū)、交通組織等方面進行分析后,不僅獲得了關于茶室設計的具體方法(如基于宏觀層面的整體環(huán)境分析著手,考慮茶室形態(tài)與環(huán)境的融合關系,將外部環(huán)境逐漸滲透到各功能房間朝向、交通流線組織中),還具備了主動設計冥想空間與觀景平臺的能力,提高了其創(chuàng)作熱情。
3案例研究:基于感性、理性思維融貫的茶室設計教學解析
茶室設計是本科二年級風景園林建筑Ⅰ課程第三個實踐作業(yè)小型服務建筑設計,學生通過前兩次作業(yè)(建筑設計抄繪、大門設計)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作圖規(guī)范與一般步驟,也初步掌握了大門設計的技巧。通過18學時的茶室設計理論講授與設計任務安排后,學生分小組自主開展了茶室的調研和案例研究。以下是學生通過茶室設計作業(yè)完成后的總結,作者進行了整理。
4結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史蒂文·克隆(StevenKron)就在《創(chuàng)造性的冒險》中提出:固有的設計程序是收集信息而不能產生結果,那些認為積極的設計程序必將導致有創(chuàng)造性結果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他還提出設計與藝術的結合是一條必然之路。理性的分析是設計的基礎,階段化的設計程序是必須的;但設計也是個性化的過程,僅用理性思維去設計可能會喪失作品可貴的個性,從而流于千篇一律失去特色。
風景園林評職知識: 風景園林專業(yè)期刊如何投稿論文
新工科背景下,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有別于建筑類高校建筑設計教學,必然擺脫傳統(tǒng)工科理性思維束縛,與社會人文、農林學科結合,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的理性思維與情感心理、園林藝術鑒賞等感性思維的設計邏輯交叉與融合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與人文藝術修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力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等學院風景園林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高等院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yè)規(guī)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6-8.
[2]孫英浩,謝慧.新工科理念基本內涵及其特征[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Z2):11-15.
[3]洪苗,何禮平,顏曉強.基于農林類院校背景的建筑學發(fā)展思路探索[J].華中建筑,2012(5):174-176.
[4]衛(wèi)紅,劉保國.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5):94-96.
[5]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研究會.教育學原理[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13:237-240.
作者:肖洪未,劉欣悅,劉芷萱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