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圖書館職稱論文發(fā)表了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中國的問題和優(yōu)化策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高校圖書館在規(guī)模以及圖書館藏數量上逐步增加, 圖書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
這篇圖書館職稱論文發(fā)表了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中國的問題和優(yōu)化策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高校圖書館在規(guī)模以及圖書館藏數量上逐步增加, 圖書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圖書館流通服務正在朝著信息化方向發(fā)展,論文探討了圖書館流通服務中的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圖書館流通,流通服務,圖書館建設
流通服務是高校圖書館面向師生的重要窗口,更是圖書館圖書管理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加快了圖書館建設,構建更加人性化的流通服務工作,更符合當前的發(fā)展需求。在信息科技時代,圖書館流通服務正向信息化方向發(fā)展,轉變流通服務機制、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是進一步深化流通服務建設的內在要求。以人為本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突出服務的本質是服務于廣大的師生,以發(fā)揮圖書館圖書資料的服務作用。文章從圖書館流通服務問題的闡述出發(fā),就如何立足“人本”理念,推進圖書館流通服務建設作了如下具體闡述。
1、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在流通服務建設中,存在諸多不足與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流通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從實際而言,圖書館流通服務主要在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培育等方面存在問題,影響了流通服務的工作落實。為此,強化對流通服務中的問題分析,是強化流通服務建設的基礎。具體而言,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流通服務工作缺乏重視,工作開展不到位
圖書館是高?蒲屑敖虒W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優(yōu)質的圖書服務。當前,圖書館往往是高校的標志性建筑,追求圖書館的規(guī)模,而對于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流通服務開展不到位。
首先,高校在圖書館的建設及使用過程中,缺乏正確的認識,以圖書館的規(guī)模、館藏量作為建設標準,對于圖書流通服務缺乏足夠重視,導致圖書流通服務脫離實際,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未能有效實踐。
其次,圖書流通服務是把握讀者,提高圖書服務實效性的重要基礎。圖書流通服務不到位,圖書館難以通過科研及教學等的實際需求,對圖書流通科學把握。因此,流通服務作為圖書館圖書服務的重要內容,應得到足夠重視,以構建科學的服務機制。
1.2 流通服務信息化滯后,不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
在網絡信息時代,流通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是更好適應新環(huán)境,提高流通服務效率及質量的重要舉措。但從實際來看,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在信息化建設領域相對比較滯后,無論是在硬件設施,還是在軟件系統等方面,都缺乏實質性的工作開展。
1)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化進程緩慢,影響圖書館流通服務的現代化構建。
2)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保障力欠缺,信息化建設缺乏良好的內外環(huán)境。
3)流通服務方式單一,缺乏數字圖書館、讀者信息反饋平臺等的建立。
因此,圖書館流通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有待進一步推進,以更好地滿足新時期的發(fā)展需求,提高圖書流通服務質量,建立更加流暢的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圖書流通效率。
1.3 流通工作者素質偏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素質的流通工作者是提高流通服務質量及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從實際來看,圖書館流通服務工作者面臨綜合素質低等問題,在流通服務信息化的進程中,表現出較大的不適應性。
首先,流通服務工作者非科班出身,專業(yè)能力不足,在流通工作中難以很好地勝任工作崗位。
其次,流通工作者責任心不強,工作比較散漫,在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
再次,流通工作者的計算機等能力欠缺,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出現工作不適,對于一些信息化操作系統缺乏有效掌握。因此,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前流通服務建設的關鍵。
2、以人為本視域下圖書館流通服務的優(yōu)化策略
以人為本是圖書館流通服務優(yōu)化的理念指導,也是著力于流通服務創(chuàng)新的重要保障。在筆者看來,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向信息化方向發(fā)展是必然,以人為本的流通服務工作,是更好地構建服務新機制,創(chuàng)設工作新環(huán)境的重要抓手,應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在筆者看來,以人為本視域下圖書館流通服務的優(yōu)化,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2.1 堅持以“人本”理念,提高流通服務意識
高校圖書館在流通服務建設中,應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對流通服務的重視,以發(fā)揮流通服務的重要作用。
首先,從科研、教學等出發(fā),科學展開流通服務工作,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實際需求,保障圖書館更好地發(fā)揮圖書資料的價值。
其次,流通服務工作應樹立良好的流通服務意識,能夠轉變傳統單向的服務模式,轉而以人為本,以新的思維視角、服務模式,實現更加高效、高質的流通服務。
再次,以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托,堅持以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務理念為向導,不斷地優(yōu)化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為廣大師生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圖書流通服務,發(fā)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2.2 推進流通服務信息化,提高流通服務質量
當前,高校圖書館正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以適應新的時代發(fā)展需求。推進圖書館流通服務信息化建設,直接關系到流通服務質量,也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對于高校而言,在流通服務信息化建設中具有優(yōu)勢,信息化建設的開展應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高校應加快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特別是在信息搜索、反饋等系統平臺的建設,是當前流通服務信息化的重要內容。
2)依托新媒體平臺,強化移動客戶端的開發(fā),開啟指尖上的流通服務機制。圖書館可以基于移動客戶端,開發(fā)手機App,創(chuàng)新流通服務方式,以全天候的查詢與借閱服務,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
3)信息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通過信息系統平臺的打造,為流通服務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能夠充分基于讀者的反饋,以及論壇討論信息的反饋,不斷的優(yōu)化流通服務,提高圖書館流通服務的綜合質量,踐行以人為本的流通服務理念。
2.3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流通服務水平
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前圖書館流通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在筆者看來,高校圖書館一是要加快人才引進工作,提高流通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能夠更好地勝任當前的工作崗位;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能夠堅持以人為本,以優(yōu)質的服務理念為導向,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三是建立完善的激勵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掛鉤,提高流通工作者的積極性,也轉變散漫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流通服務水平;四是提高流通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能夠掌握計算機等知識,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流通服務水平。
2.4 積極建立數據庫,發(fā)揮學生館員作用
在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要轉變服務模式,積極推進數據庫建設,為圖書館流通服務搭建新的資源載體。圖書館要從過去單純的文獻管理向知識信息開發(fā)轉變,以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從數據庫的建立,更好服務讀者閱讀需求。對于貴州大學而言,應立足自身特色,實現館藏資源數據化,建立光盤數據庫、目錄數據庫,讓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館藏資源,服務科研建立、滿足師生閱讀需求。
此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館員的作用,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流通服務機制。圖書館可以通過學生當館員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圖書流通服務管理之中,讓流通服務更好地立足學生、服務于學生。
3、結論
總而言之,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建設的推進,應著力于信息化的發(fā)展方向,從實際出發(fā),在“以人為本”理念的踐行中,不斷地提高流通服務水平及質量。在網絡信息時代,如何優(yōu)化流通服務模式,更好踐行人本理念,成為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筆者看來,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建設,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快信息化建設;二是依托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流通服務質量與水平,從本質上推動高校圖書館建設,以更好地發(fā)揮科研及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1]劉灝.基于以人為本的公共圖書館流通服務探討[J].企業(yè)文化旬刊,2016(6).
[2]劉瑋.提高高校圖書館流通部服務質量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7,13(11):235-236.
[3]劉喆姝.堅持“以人為本”--淺談高校圖書館流通部門的服務工作[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5(3):61-64.
[4]宋麗娟,劉高強.以人為本做好圖書館服務工作[J].華章,2014(25).
[5]孫春萬.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探析[J].中國市場,2014(2).
[6]王華春.以人為本視域下圖書館流通服務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4).
圖書館方面論文發(fā)表期刊您可以閱讀:《山東圖書館學刊》(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是由山東省圖書館學會、山東省圖書館主辦的學術性期刊。本刊辦刊十幾年來始終堅持刊物的學術性,刊登的論文內容涉及圖書館學各個領域,既有圖書館學專家立論獨到的大家之作,亦兼顧中青年論點新穎的優(yōu)秀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1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