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教育類期刊投稿發(fā)表了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教學現(xiàn)狀,民族地區(qū)根據(jù)高考漢語文成績實行分級教學,低班大學語文生源九成以上是民族生源,漢語文基礎薄弱,口語不標準。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教材選擇性比較弱,以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為主,欠缺民族特色。不能
這篇教育類期刊投稿發(fā)表了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教學現(xiàn)狀,民族地區(qū)根據(jù)高考漢語文成績實行分級教學,低班“大學語文”生源九成以上是民族生源,漢語文基礎薄弱,口語不標準。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教材選擇性比較弱,以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為主,欠缺民族特色。不能做到雙語教學,教學效果往往不顯著。
關鍵詞:教育類期刊投稿,低班教學,雙語教學
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指導委員會和全國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討論指出“大學語文”課程對培養(yǎng)人才質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和所處實際情況,在高校辦學自主權范圍內,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和建設。教育部高教司建議全國各高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設相關“大學語文”課程,尤其重視大學生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隨后各高校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做出調整,民族地區(qū)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培養(yǎng)目標大都定位在培養(yǎng)“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應用型人才。
“大學語文”課程是除漢語言文學相關專業(yè)以外全校所有本、?茖I(yè)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是一門基礎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類通識教育課程。通過課程內容的豐富性、文字的趣味性、語言的思辨性、課程的工具性,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進行聽、說、讀、寫等日常交流能力,弘揚和傳承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文化自信實現(xiàn)民族認同。
一、“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概述
從中國知網(wǎng)搜檢2004年以來以“大學語文”為主題的研究論文有3512條,對“大學語文”的研究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是大學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探討。主要研究內容傾向于“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本課程所要承擔的培養(yǎng)任務,認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文化定位,與中學語文教育的銜接,本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實踐性、審美性的有機融合等。如張福貴《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科定位與功能特性》,張健《“大學語文”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趙敬立《重建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朱玲《談大學語文的定位》,趙京立《論大學語文課程的精神育人功能》,等等。
二是“大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探討。涉及“大學語文”課程教材內容選擇上的研究,有以華中師大徐中玉“大學語文”為模板的文學史順序的編排,有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程菁、劉漢波的人生觀十二講為參照編輯內容,也有按照詩、詞、曲、賦文體分類的教材。知網(wǎng)上的研究側重分析本課程的內容甄選,“語文—人化—人文”內容的拓展,如何傳達詩意情態(tài)的審美世界,健康人格的引導。如李瑞山的《論大學語文的課程方向與內容構建》,張帥的《英美電影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影響》,羅主賓的《大學語文課要上成“真語文”》,李玉芹的《淺析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等。
三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建設語文教學界沒有定論,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不斷改革與發(fā)展中前行,相關研究著重與本課程教學現(xiàn)狀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究,微課、慕課等新課程建設,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重,就業(yè)導向的改革,等等。如陳洪《在改革中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李楊《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反思》,葉荃國《探究式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王曉樂《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薛曉霞《教育轉型視域下“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探究》等。
四是“大學語文”其他方面的研究。此塊內容比較分散,從各個角度或宏觀或細化分析《大學語文》課程,有近年來的本課程研究綜述,課程建設,目前語文教育界的分派觀點,前人“國文”教育實踐,本課程今后的發(fā)展,本課程的資源整合,民族地區(qū)的大學語文雙語教學研究,等等。王步高、張申平、楊小晶《我國大學母語教育現(xiàn)狀——三年來對全國近300所高校“大學語文”開課情況的調查報告》,王新慧《將大學語文專題化教學提升到課程建設的高度》,何二元《二十世紀上半葉之“大師論大學國文”》,姚大懷、陳傳萬《大學語文,路在何方?——由A校幾乎全面停開大學語文引發(fā)的思考》等。
“大學語文”是高校教育中的語言基礎課程,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素質課程,在民族地區(qū)教學中的自然班教學模式違背了因材施教原則,教學效率低,分級教學勢在必行。2008年《西藏大學“大學語文”分級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一文提出根據(jù)高考漢語文成績分高、中、低(?)班教學;2009年《西藏大學“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芻議》從教學體制和教學手段方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分級欠科學、教材欠特色、考核欠規(guī)范問題提出對策;2012年《西藏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初探》一文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學生漢語文基礎、課程學習認同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與教學內容的偏差問題,提出應注重改進分級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精心選編適合自身教學實際教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努力強化教學效果。以上三篇研究針對西藏大學“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分析比較具體合理,分級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及時反映給學校,學校已做出相應調整。
二、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低級班教學現(xiàn)狀
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學科目設置依托教育部科目,并增設民族語言科目,即大部分小學一年級起開設漢語文、民族語文、數(shù)學、英語四門主課,一部分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科目。由此,民族地區(qū)學生從小學起學習壓力就特別大,漢語和民族語言同時使用,分擔非民族地區(qū)語文一門科目時間,致使學生民族語言學習緩慢,漢語文學習效果不顯著。中小學基礎薄弱,進入高校就不能高效接受以漢語教學為主的“大學語文”課程。且目前“大學語文”教材以古文篇目為主,學生思維跟不上就會放棄。
民族地區(qū)“大學語文”低班學生(以西藏大學為例)幾乎全部是民族地區(qū)生源,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漢語文基礎薄弱,口語不標準;教材欠合理,教學篇目與學生認知水平闊度過大;學校師資配備不完善,大學語文低班不能實行雙語教學。
推薦閱讀:《大連民族學院學報》創(chuàng)刊于1999年,是國家民委主管、大連民族學院主辦的刊登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論文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1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