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傳統(tǒng)封建禮教思想的束縛,女性的主體意識被男權主義所徹底淹沒。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絕大部分出于男性作家之筆,由于性別之差異以及男權主體意識的局限使得對女性的描寫不盡深刻而確切;另一方面
摘要: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傳統(tǒng)封建禮教思想的束縛,女性的主體意識被男權主義所徹底淹沒。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絕大部分出于男性作家之筆,由于性別之差異以及男權主體意識的局限使得對女性的描寫不盡深刻而確切;另一方面,有限的女性自主創(chuàng)作以女性自我視角審視社會,抒寫女性的獨特真實生活境遇以及內(nèi)心的隱秘情感,這樣的作品了了可見?傊糯膶W作品中女性或喜或悲的人生,或平淡或戲劇的遭際,都是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一種反應,然而這些女性形象對當代都將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女性形象古代文學當代價值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出于占絕對主宰地位的男性作家之筆,這些女性形象的一個“特色”便是“男性視域中的女性”,他們筆下所描繪的女性也是經(jīng)過他們男性主宰思想所改造的,更加符合男性心理需求的女性形象,這是男權思想統(tǒng)治下的社會產(chǎn)物。女性也喪失了主體意識,哪怕有極少的女性作品,在男權意識的干預下也喪失了女性的本真而深深地蒙上了男性意識的烙印,古代女性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說已被異化。
古代文學女性形象所處被支配局面
1.男尊女卑是不可逾越的社會角色定位。早在《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從女性剛出生所處的待遇就與男性有著天壤之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崇效天,卑法地。”《易傳.系辭上》也道“君臣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道無所獨行,其始不能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
文學方向評職知識:可以發(fā)表文學藝術類論文的期刊
2.男主外,女主內(nèi),也是不可改變的社會分工。“女正位于內(nèi),男正位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易傳》規(guī)定了兩性生活空間的歸屬,這種強權意識割裂了女性的生存空間和人格自由,這不只是男權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權力的不平等,社會的不平等,乃至于人格的不平等。在男權思想的統(tǒng)治下,女性在某種程度上接受或者認可了這種強加的視域,“男主外女主內(nèi);大男人、小女子;女流之輩;頭發(fā)長見識短”等思想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古代女性藐視,乃至對于女子的贊譽“巾幗不讓須眉”也不忘提及男性。
3.古代女性過著“以夫為天”的生活,成為男性的附屬品,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在這種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的影響和塑造下,女性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也逐漸被改造,她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幸福和快樂也在潛移默化中與男權價值觀相符合,她們自我認知能力和獨立人格也已逐漸模糊,甚至消失殆盡。
4.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上至帝王將相之妻室,下到普通女性或是倡優(yōu)歌舞究其總體生存狀況來說仍然處于悲涼的境地。在五四時期倡導獨立、自由、民主、平等思潮的影響下,人們重新審視“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規(guī)范,推翻了兩千多年來對女性的壓迫與不公正待遇,解放的女性也獲得了和男性一樣平等的權利,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權主義”一浪高過一浪,古代女性也脫離了令人同情的悲涼境遇。
縱觀古代女性走過的漫漫獨立 1u-自主之路都處在男權思想的統(tǒng)治,封建倫理道德綱常的嚴厲束縛之下,沒有自由,更沒有思想人格的獨立,這種歷史怪象終被打破,但是中國古代女性所具有的眾多優(yōu)秀傳統(tǒng)對于當代仍有重大現(xiàn)實價值意義。
古代女性普遍處于讓人同情的悲劇境遇,成為男權意志的附屬品,也很少有幸?鞓返纳,女性自由與獨立是打破男權社會的必要條件,女性只有在思想、人格上的獨立才會擁有幸?鞓返淖杂缮。哪怕古代女性的境遇令人同情,但是無論在什么時候,古代女性的光輝形象也將流傳千古。孝女慈母形象將流傳千古,并為社會所高度頌揚,古代社會是這樣,在當代更是需要繼承與弘揚這種高尚的民族質(zhì)量。
女英雄形象
古代文學作品中雖然以孝女慈母形象為主,但是仍然有部分文學作品塑造了一些女英雄形象,這與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不同,這些文學作品的存在側(cè)面說明了女性主義的覺醒,是對男權主義的挑戰(zhàn)。比較著名的女性英雄角色作品有《水滸傳》、《花木蘭》和《楊家將》等,在《水滸傳》中作者總共塑造了3個女性英雄角色——顧大傻、孫二娘和扈三娘,這些水滸女英雄角色與文學作品中的男性角色沒有區(qū)別,在性情上豪放、膽大、不拘小節(jié),注重情誼,擁有一身的武藝,同時在家庭關系上,這些女性角色更多地占有家庭主動地位,受到家庭成員的尊重,這為女權主義思想的進步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會對于女性的關注,《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為接下來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楊家將》受《水滸傳》的影響,塑造了眾多在戰(zhàn)場上殺伐決斷、領兵打戰(zhàn)的楊門女將,他們各個本領超群,與傳統(tǒng)女性在家里伺候丈夫和婆婆,穿針引線不同,對推動女性思想的進步與覺醒,對女性地位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才女形象
中國傳統(tǒng)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性不需要讀書認字,只需要在家里照料好家人即可,因此女子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也遠遠低于男性,中國古達比較著名的女性才女有李清照、朱淑真等。其中李清照的詞主要分為兩個創(chuàng)作時期,前期其詩詞作風婉約清新,主要抒發(fā)了女性自我情感的表達,從女性的視角看待世界萬物,發(fā)展到后期,由于國家正在面臨著戰(zhàn)爭,李清照也開始轉(zhuǎn)變其創(chuàng)作內(nèi)容,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對故國的懷念用女性特有細膩婉約的創(chuàng)作手法書寫出來,與一般男性的創(chuàng)作不同,其內(nèi)容更加地細膩。李清照在中國古代詩詞歷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對社會的進步、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女性自我的覺醒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和作用。
敢愛敢恨的癡女形象
中國古代的愛情題材文學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癡男怨女形象,講述了這些女性敢愛敢恨,為愛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付出一切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體現(xiàn)女性對于自由的追求與向往,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中國文學史上比較著名的愛情故事有《牡丹亭》,著名的女性角色有崔鶯鶯、杜十娘、杜麗娘等,這些女性角色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她們所處的社會階層也不同,但是他們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是一致的。崔鶯鶯為了愛情不顧家人的反對,拋棄了過去婚姻媒妁之言、父母之約的傳統(tǒng),最后成了一名為愛情爭斗的斗士,選擇了自己的愛情與生活。
小結(jié)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對提升女性地位,拓展女權思想,對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彭丹入.淺談古代文學女性形象的當代啟迪——以蘇小小、關盼盼、柳如是為例[J].才智,2016(08):188-189.
[2]吳曉琴.淺析中國古代文學中女性形象的意流變及當代啟迪[J].中國民族博覽,2020(04):130-131.
作者:馮永秋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2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