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一、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基本概念源遠流長? 惟妙惟肖 (一)歷史淵源 江南地域民間泥塑歷史久遠,據(jù)考古資料顯示,無錫惠山泥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器物中有許多動物形象的陶偶、泥偶。 到了唐宋至隋唐時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圍影響下,
一、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基本概念—源遠流長? 惟妙惟肖
(一)歷史淵源
江南地域民間泥塑歷史久遠,據(jù)考古資料顯示,無錫惠山泥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器物中有許多動物形象的陶偶、泥偶。 到了唐宋至隋唐時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圍影響下,彩塑泥人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批用模具印胚予之彩繪的泥人,“粗貨”誕生了。 明清時期,無錫惠山已成為瀏覽勝地。 現(xiàn)如今,惠山泥人的工藝手段日趨成熟、達于完美,取材亦寬廣通泛。
(二)文化內(nèi)涵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樣適用于無錫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的誕生來源于人們的美好愿望,是人類與強大自然觀念意識上的溝通與抗爭。 江南地區(qū)將童子以及某些自然事物當作圖騰加以崇拜,將其視為具有某種保護功能的神祇,既能鎮(zhèn)邪祈福又能代表人丁興旺。 縱然朝代的更迭、時間的推移、外在形態(tài)的變化,都不能改變?nèi)藗儗τ?ldquo;吉祥和諧、生命昌盛、生活富貴和美”美好含義的向往。
作者:吳柯穎
(三)題材分類
惠山泥人主要由民間手藝人進行制作,題材也都是來源于民間,內(nèi)容大多是以喜慶吉祥、祈福辟邪題材為主。 主要分為“粗貨”和“細貨”,“粗貨”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大阿福形象,也被稱為惠山阿福,即出自對美好生活向往象征下的童子形象。 在“細貨”中,主要以戲曲中的人物為塑造原型,進行以戲劇演出的場景的創(chuàng)作,用靜態(tài)的形式傳遞出熱鬧的生活氛圍。
二、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構圖特征—平穩(wěn)流暢和諧均衡
(一)幾何式構圖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創(chuàng)作中,幾何構圖是多個物體構成場景最常用的構圖方法之一。 在隱形的構圖線中,有時只要線條的走向有所變化,整個構圖所表達的意圖就會有所變化。 根據(jù)主題人物數(shù)量的變化進行不同的構圖方式,往往會組成三角形、長方形、五邊形或多角形等等,形成平衡穩(wěn)定的畫面。
《我愛北京天安門》運用了五邊形構圖,三個歌唱孩童緊靠在一起,中間的女孩為最高點,左右兩邊構圖線向下延伸,形成視覺上的錯落效果。 左邊的女孩伸出一只手,更是讓畫面有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總體上給人以和諧端莊的感受。 在《春!放c《堆子》這兩幅作品中,主要運用了三角形構圖法,頂部是牛背上童子高高挺立的一髻頭發(fā)以及由人物層層疊加至最高點的葫蘆造型。 《堆子》中,等腰三角形更是突出場景的高聳感以及堅實感。 此外,長方形構圖法體現(xiàn)在《車張仙送子》中,兩個人物組成長方形位于底座之上,整體具有挺拔崇高之意。
(二)對稱式構圖
通過對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組合式構圖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在泥人塑造中也常常運用對稱式構圖,可分為軸線對稱以及相對對稱。 一組組阿福泥人的市場暢銷便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完美解釋,一對童子常有好事成雙,成雙成對的意蘊。
對稱式構圖一般表現(xiàn)平靜自如的場景,它可以給畫面帶來一種莊重、平和的氣氛,具有平衡、穩(wěn)定的特點。 如《惠山泥人》與《連年有余》都為豎軸中心對稱,左右相對應,形成完整的畫面風格。 也有成圓弧線排列的,《三胖子》中三個童子聚攏在一起,頂部形成流暢的線條,這種構圖有柔和勻稱和延綿不斷的感覺。 相對對稱的構圖中,更加對比出了各自的鮮明動態(tài)特征。 《太湖情》中,兩個童子以相連接得手為中心點,左右童子動態(tài)形成生動的打腰鼓畫面,把童子形象的可愛活潑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造型特征—細膩精簡重在神韻
(一)惠山泥人童子形象五官特點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山清水秀滋養(yǎng)了江南人。 在江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人文生態(tài)的發(fā)展變遷中,它積淀形成了豐厚的歷史底蘊與地域特色。 恬靜內(nèi)秀的風格韻味同樣也衍生到民間美術中。 惠山泥人在藝術形象塑造上,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元素、地方戲曲以及其他民間美術樣式的精髓,外觀造型簡練,呈現(xiàn)出簡約飽滿的狀態(tài),其中五官的塑造更是極為講究。
“粗貨”,即無錫大阿福形象泥人玩偶,從唐宋發(fā)展至今,江南地區(qū)的民間手藝人越發(fā)注重五官精細刻畫。 童子形象的泥人整體頭部形態(tài)成扁橢圓狀,大額頭下五官集中刻畫,凸顯童子形象的憨厚樸實、敦實可愛模樣。 大部分無錫泥人童子形象的眉毛為柳葉眉,也有一部分為短眉。 柳葉眉線條細膩流暢,位于水靈大眼的上方,鼻子嘴巴小巧嬌嫩,體現(xiàn)出溫潤的江南氣息。 眉心紅點也是江南地區(qū)人們希望家家戶戶的孩童都擁有智慧,帶有聰穎吉祥的美好寓意。
惠山泥人的誕生受到唐代審美的影響,以豐腴為美,圓潤的造型使臉頰帶肉,弱化脖頸。 嬌嫩的鼻子和嘴巴因兩側臉頰的拱起而集中到一起,鼓著的紅彤彤腮紅讓童子形象看起來更加生動。 在有些五官造型中,櫻桃小嘴往往比鼻子還要小巧一些。 上嘴唇的形狀輪廓如愛心鑲嵌于臉部,下嘴唇一般都比上嘴唇厚一些,但卻更加窄小。 整個嘴部形狀如同日本藝伎的紅唇,配上一個小雙下巴,肉嘟嘟而又靈動的胖娃娃神韻可人。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玩偶的眼睛通常為雙眼皮,狹長線條賦予靈動的雙眸。 無論什么表情的阿福形象,總是眉眼彎彎,笑意示人,富有靈氣的眼神可以一下子吸引到人們的眼光。 一對泥人的情況下,往往女孩在眼尾會畫上幾根長翹的睫毛以示區(qū)別。 大耳朵也是無錫大阿福的一個標志特征,厚實肥碩的耳朵大小比例夸張,可占到整張臉的一半長度大小,雙耳垂肩。 耳廓外形方正,沒有太多的曲線變化,耳垂肥碩,如同元寶一樣掛在兩側。 又因為無錫惠山泥人在明清時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所以童子形象與佛像造型有些許的共通之處。 這樣的耳垂在無錫百姓看來是;垭p修的象征,整個五官造型的塑造傳達了當時人們內(nèi)心的美好愿景,對天真爛漫孩童的喜愛,對生活美好、圓滿團圓的追求和期盼。
(二)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組合元素特點
造型藝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體的視覺張力,惠山泥人中的童子形象造型多變,除了表現(xiàn)在五官刻畫,還表現(xiàn)在其外在組合元素中。
現(xiàn)如今,阿福形象的龐大體系不斷擴充,從手持物件上、形制上、色彩紋樣上、制作精細程度上等都延伸出許多大阿福。 最為經(jīng)典的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還是手中抱著青毛獅這一姿態(tài)。 以大部分情況下中國傳統(tǒng)民間物件上來看,手抱麒麟更符合人們的想象與祝福,這中間便涉及到惠山泥人的古老神話故事。 關于這一傳說,流傳至今,存在諸多版本。 最廣為流傳的版本:古代惠山森林的野獸常常傷害農(nóng)家孩童,上天便派出神通“沙孩兒”助善懲惡。 “沙孩兒”微微一笑,怪獸即俯首投入其懷抱。 世人為了感謝這一恩澤,用惠山黑泥塑造了手抱猛獸的“大阿福”像,家家供奉,以求民安幸福。 青毛獅由此便成為最為常見的組合元素之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變遷,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手中的物件也豐富多變了起來。 從動物來看,除了青毛獅,還常常有蝙蝠、錦鯉等魚類的出現(xiàn); 從水果來看,出現(xiàn)了仙桃、橙子等; 從傳統(tǒng)吉祥物件來看,還有吉祥結、蓮蓬、如意等。 一方面,“蝠”與“福”、“魚”與“余”同音,年年有余、福從天降都是是傳統(tǒng)國人在生活中的愿望。 另一方面,仙桃代表健康長壽,橙子的金黃色體現(xiàn)富貴財富,加之形狀表示團圓幸福。 而蓮蓬紋樣是中國民間最受歡迎的植物之一,吉祥結與如意的含義不言而喻,由此傳遞吉祥富裕的美好想象。
這些轉變都說明了江南地域民間藝術形態(tài)的多姿多彩,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在江南民間節(jié)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等一系列的生活活動中,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載了人們真誠質樸的理想與愿望。
四、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特征—色彩鮮明交相輝映
(一)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構成
從古至今,色彩就未離開過人類的生活,色彩涉及到不同的心理特征,可以增加物品的吸引力。 無錫惠山泥人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流傳至今,都有其特定的色彩風格。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藝術表現(xiàn)中十分注重彩繪部分,彩繪這一技藝在整個制作工藝中都占據(jù)較為重要的部分。 俗話說“三分塑七分彩”,這是在惠山泥人行業(yè)中大家一致認同的觀點。
繪制顏色過程中,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服飾底色一般都會選取艷麗奪目的顏色作為主色調(diào),如紅色、藍色、黃色,對應古代顏色:赤、青、黃。 主體色彩豐富,多用胭脂紅、翠綠、亮橘色、金黃色、紺青色五種顏色來鑲嵌,冷暖對比,要么鮮艷明快,要么清新淡雅。 絕大多數(shù)泥人都是根據(jù)設色口訣“紅要紅的艷,黃要黃的鮮,綠要綠的嬌,藍要藍的純,白要白的凈”,來給泥娃娃們賦予生機。 繪制過程中,泥娃娃褲子用色多用間色淡藍、橘色和其他純度較低的顏色。 用色上提高了色彩的明度,降低了純度,襯托出童子形象白嫩無瑕,肌膚稚嫩,煞是可愛。 服飾紋樣及配飾顏色根據(jù)主色的不同,使用不同純度及明度的紅黃藍三原色,以及其他間色,鑲邊多運用黑色、白色、金黃色。
早期惠山泥人用色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服飾顏色的基本色調(diào),不僅色彩絢麗奪目,而且富于裝飾性,形成一種豐滿而清秀、工整而絢麗的民族藝術的獨特風格。 受到新年等喜慶節(jié)日的影響,顏色艷麗通俗,喜用大紅色、亮藍色等,色調(diào)明快喜慶,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達到一種和諧平衡。
(二)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運用
色相環(huán)是重要的顏色組織方式,也是研究顏色關系的重要手段。 許多配色理論建立在色相環(huán)基礎上,通過不同的組合運用,形成視覺上的色彩效果。 參考Munsell色相環(huán),根據(jù)色相角度的差距,筆者將色相環(huán)角度相差30度的顏色定義為同類色; 將色相環(huán)角度相差60度的顏色定義為鄰近色; 將色相環(huán)角度相差120度的顏色定義為對比色; 將色相環(huán)角度相差180度的顏色定義為互補色。
無錫泥人童子形象中出現(xiàn)大量的對比色,一般來講對觀看者視覺沖擊大。 但惠山腳下的手藝人通過巧妙的方法,加入輔助色,使難以調(diào)和的顏色互相補充,變得明朗起來。 左邊的童子運用大面積的互補色:藍色和橘色,同時又運用了藍色的鄰近色綠色來調(diào)節(jié)整個畫面。 在藍色的服飾上繪以紅綠對比的花紋,桃紅色花朵與小面積綠色葉子相配對比強烈,緩和了色彩沖突產(chǎn)生的不安定之感,并與綠色面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金燦燦的如意鎖在泥人正中降低了對比性,增加了協(xié)調(diào)性。 又如4.4-2右邊的童子,整體凸顯鄰近色之間的雅致性,主色運用正紅色、橘黃色,加上略少面積的粉色,艷麗的顏色與柔和的低純度粉色相加出活潑生動的狀態(tài)。 采用色彩面積、圖案的大小與聚散的不等值配置,輔以黑色、藍色、綠色等色相進行點綴,勾勒出泥人色彩講究、鮮明繁麗的形象。
結語
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有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并且形式多樣的藝術特色,具有源遠流長的發(fā)展史,直接有力地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愿望,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江南地區(qū)民間藝術無錫惠山泥人展現(xiàn)出童子形象的生動活潑、稚拙可愛。
童子形象在構圖上,常運用幾何構圖、對稱式構圖。 整體造型飽滿對稱,完整豐富,凸顯出畫面的一體性。 幾何構圖突出主題,其中三角形式、長方形式以及多邊形式使得畫面均衡。 對稱式構圖畫面平穩(wěn)流暢、和諧均衡,并將童子的個性,活潑可人的動勢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
童子形象在造型上,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元素、地方戲曲以及其他民間美術樣式的精髓,五官刻畫精致,柳葉眉下狹長的雙眼、小巧嬌嫩的鼻子、比櫻桃更嬌嫩的小嘴以及如元寶飽滿的雙耳呈現(xiàn)出溫潤細膩的狀態(tài)。 臉部充盈飽滿,手足比例夸大,常以弧線來表現(xiàn)軀體的圓潤感,伴有青毛獅、蝙蝠、錦鯉等動物; 仙桃、橙子等水果; 吉祥結、蓮蓬、如意等傳統(tǒng)物件,表達了對生活美好、圓滿團圓的追求和期盼。
童子形象在色彩上,色彩明快,對比較為強烈。 服飾常以紅、藍、黃三原色為主,色彩濃郁,善于運用不同明度及純度的互補色,在追求對比效果的同時,注重整體設色的統(tǒng)一; 根據(jù)人物造型頭發(fā)、膚色及服飾的色彩搭配以色彩如黑、白、灰、金、銀等色進行調(diào)和,不僅色彩絢麗奪目,而且富于裝飾性。
文化論文投稿刊物:《文化學刊》(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15日,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遼寧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中文社科文化學術理論期刊,每逢單月15日出版。初創(chuàng)之際就獲得學界和媒體關注被贊譽為“出手不凡”的《文化學刊》,是發(fā)表高品質學術成果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園地和信息平臺,一座和諧的學術家園。學刊愿廣納多領域、多學派的學者參與辦刊、合作辦刊,會同各方精誠合作,共同努力,共創(chuàng)“名欄名刊”。
童子形象深深地根植于我國悠久且濃厚的傳統(tǒng)吉祥文化中,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 雖然當今社會藝術形式一直在更迭,但童子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也在延續(xù)。 通過對江南地區(qū)無錫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探析,了解傳統(tǒng)圖案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吉祥百子[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 李飛, 2007
〔2〕張文珺.江南民間泥塑的歷史與地域性探究[J].文化學刊,2019(10):50-54.
〔3〕孫媛媛.無錫惠山泥人的造型特征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2(04):283-285.
〔4〕童彥婷.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D].武漢理工大學,2013.
〔5〕陸斐然.無錫惠山泥人民間藝術特色元素探析[J].中國包裝,2013,33(10):34-37.
〔6〕梁會敏. 中國吉祥兒童圖形探議[D].蘇州大學,2007.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2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