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內容摘要:長沙方言話中有大量的特色宗教詞匯,這些詞對于指導人類生產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長沙特色文化的傳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將對《長沙方言詞典》中歸納的89個宗教詞匯進行認知語義方面的研究,探究其在隱喻上所具有的特點,同時歸納出長沙話中宗教詞的
內容摘要:長沙方言話中有大量的特色宗教詞匯,這些詞對于指導人類生產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長沙特色文化的傳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將對《長沙方言詞典》中歸納的89個宗教詞匯進行認知語義方面的研究,探究其在隱喻上所具有的特點,同時歸納出長沙話中宗教詞的概念整合,從這兩個層面對其進行研究。
關鍵詞:長沙話 宗教詞 認知語義 隱喻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名城,長沙市內寺廟林立,宗教色彩比較濃厚。 而其中尤以佛教和道教最甚,本地人多迷信,所以也產生了較多的特色宗教詞匯,僅李榮主編的《長沙方言詞典》中就有89個宗教詞匯,具有極高的語義認知研究價值。
但現今鮮有人從語義認知這個角度對方言中的特色詞匯進行研究,語義認知研究多集中在外文和中文的比較上,例如趙祝祥、杜鳳蘭的《英漢基本顏色“黑”、“白”的認知語義分析》,王世圓等的《印尼語中詞語重疊的語義認知研究》等,最近也出現了運用認知語義學知識研究流行語的趨勢,如魯嶺梅的《新興指人名詞“X哥”的語義研究》,陶強強的《諧音類漢語流行語語義認知解讀》等。 較少涉及方言詞匯中的語義認知研究,所以本文將從長沙話中的宗教詞匯角度出發(fā),首先探討一些具有特色的宗教詞匯的語義,再從認知語義學的隱喻和概念整合這兩個理論出發(fā)進行詳盡的研究。
語言詞匯論文: 從專業(yè)詞匯的使用看專業(yè)語言的規(guī)范化
一.特色宗教詞匯語義闡析
1.化用典故的宗教詞
在這89個宗教詞匯中,化用典故的宗教詞有16個,大部分詞語可以在通語中找到對應的詞匯,但是在長沙話語境中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下文截選了部分化用典故的宗教詞,探究其詞源,解釋現代方言詞義。
戴公菩薩是長沙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地方菩薩,相傳戴公三圣(戴宗德、戴宗仁、戴宗義三兄弟)均武藝起群,有將帥之才,見義勇為,先后七次受皇封(故該村名為七峰村)。 他們曾于嚴寒風雨中兩次在洞庭湖臨資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 同時他們還擅長醫(yī)道,施財舍藥、普濟眾生,做了無量功德,被當地鄉(xiāng)民歌頌,后得道成真,尊稱為戴公三真人,于是“鄉(xiāng)人感思立祠祀焉”,于七封山中修建戴公廟。
土地菩薩即普通話中的土地爺,在長沙話中又叫“土地老倌”,即掌握土地收成和大小事務的菩薩。 在周立波的《山鄉(xiāng)巨變》上一中曾提到,“土地菩薩掌管五谷六米的豐歉和豬牛雞鴨的安危。 ”[1]《山鄉(xiāng)巨變》描繪的是湖南省清溪鄉(xiāng)的故事,而作者周立波也是湖南益陽人,其文字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保留了較多的方言詞匯,對于訓詁學的研究具有較大的幫助。
關帖子和寄關意義相同,都表現了一種迷信活動,即將寫有小孩姓名和生辰八字的紅紙貼在寺廟的墻壁或鐘磬內,就可以讓小兒健康長大。 其中的“關”有“貼”的意思,而“帖子”在這里又有了特別的意義,主要是指寫有生辰八字的紅紙,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卦這個器具追溯其來源可以到西漢時期,東方朔的《靈棋經》中曾提到一種十二枚的棋子,為圓形,四枚刻上字,四枚刻中字,四枚刻下字,投擲地上,以組合象及預定的吉兇言辭定吉兇。 這可能是卦最早的起源。 長沙的卦多用兩個蚌殼或像蚌殼的竹、木片做成,擲在地上,看它的俯仰,以此占卜吉兇。 如果兩面都朝上則為“陽卦”,兩面都朝下則為“陰卦”,這兩種卦都寓意著不吉利,如果一面朝上一面朝下則為“圣卦”,預示吉祥。
2.具有強烈引申義的宗教詞
具有強烈引申義的這類宗教詞雖然不多,只有19個,但是它們大部分都脫離了宗教這個特殊的語境,被廣泛應用在日常聊天中,通過隱喻的方法擴展了自己的詞義。 下文將對部分具有特殊的詞語進行解釋。
叢林本義是指大寺廟,指長沙的開福寺、麓山寺等八大寺廟,其被引申為大場面,例如“他只在小地方做過事,冇入過叢林的。 ”指的是他從沒見過大場面,這個用法在隨著普通話的普及也比較少見了。
閻王、閻王老子、五殿閻王都是閻羅的意思,為陰曹地府中的冥王,是中國古代宗教神話信仰中的一尊神只,傳說為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在長沙話中也引申用來比喻極兇惡的人,例如“他惡得要死,跟個閻王老子一樣。 ”意思為他兇惡得像個閻王。
念經是和尚的日;顒,而和尚的念經也被戲謔為“消食經”,意味著和尚念經的頻繁和常見,以“念經”來消食,表現出念經像吃飯一樣普遍。
法器是和尚道士舉辦宗教儀式時用的樂器,之后泛指神壇用品,同時因其重要性,意義引申為工匠們使用的工具,二者都有[+重要的工具]這一共同義素。
還愿指的是求神保佑的人實踐對神許下的愿,即在愿望實現后要履行自己的諾言,到寺廟道觀中拜神燒香,現在也用來比喻實踐自己的諾言。
二.長沙宗教詞的隱喻研究
傳統(tǒng)的隱喻研究多將其視為一種修辭手法,例如亞里士多德就將隱喻視為一種修辭手段,其后的大量追隨者也認為隱喻是非正常的語言使用屬于文學、修辭學等學科的研究范疇。 [2]而認知語義學則認為隱喻是具體理解某一概念的認知機制,是人類進行思考和推論時不可免的過程。 傳統(tǒng)和形式主義的立場與認知語義學的最大差異在于,是將隱喻語言定義為語言層面的問題還是思維層面的問題。 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來看,隱喻是人類思考的基本工具之一,其產出源自話者的認知機制,具有一定的動機性。 換言之,隱喻是將一種概念用其他概念思考的認知過程,其表現為語言形式的隱喻,可以看作是隱喻實現形式的一部分而已。 [3]
長沙話中的宗教詞出現了很多具有隱喻色彩的詞語。 例如“血糊鬼”指的是因難產而死的婦女變成的鬼,例如“血糊”這個義素代指婦女,重點突出了婦女在生理結構上的特點而具有的別名。 這個詞所用的場合也逐漸從宗教迷信擴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用于謔稱婦女。 長沙話中形容“鬼”的詞語也有強烈的隱喻色彩,例如“浸老倌”就是鬼的諱稱,因為長沙多水潭,迷信中提到的鬼也大多是水鬼,所以用“被浸濕的老頭”諱稱為鬼。 還有通口這個詞,本義只是“通道口,門口”,在長沙話中被稱為舊時張貼在兩扇大門上的青面獠牙的畫像,迷信的人認為可以禁鬼驅邪。
隱喻意義擴展的方向是從具體的“人”這個范疇出發(fā),按照人-事物-行為-空間-時間的順序,逐步向抽象的“質量”范疇延伸。 不難看出,詞語意義拓展的方向體現了人類認知的規(guī)律,即人類的認知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由近及遠、由簡單到復雜、由自我到非自我、由實體到非實體、由具體到抽象的規(guī)律。 [4]
長沙話中的宗教詞也有這些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的例子如“馬腳”,本義就是指馬這個動物的交,之后引申為比較復雜的“迷信活動中的神差”,都具有能乘坐的意義,但是隱喻的意義擴展了; 由實體到非實體的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佯意子,這個詞舊指法師為人求神治病進行的一些迷信活動,而現在多用來指吸引人或騙人的花樣; 由具體到抽象例如還愿這個詞,從具體的求神保佑的人實踐對神許下的愿望到實踐諾言。
三.長沙宗教詞的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理論由Fauconnier與Turner基于心理空間理論提出,是對心理空間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 [5]心理空間是人們會話以及思考時,為了達到局部理解與行動目的而建立起來的概念集合。 在認知語法中,心理空間相當于認知域。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概念領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知覺或概念,也可以是復雜的知識系統(tǒng)。 [6]
基本的概念整合網絡包含類屬空間、輸入空間Ⅰ、輸入空間Ⅱ以及整合空間四個心理空間,本文對長沙話中宗教詞的概念整合的構建:
本文根據人對迷信的心理預期,或者說是迷信測試結果將其分為了寓意吉祥和寓意不祥兩種輸入空間,其中寓意吉祥的詞語除了上圖中提到的以外,還有“叢林”,表示大寺廟和大場面,“通口”,青面獠牙的畫像可以禁鬼驅邪等; 而寓意不祥的詞語則還有“陰卦”和“陽卦”,都表示的是不吉利,同時也有“血糊鬼”、“血糊經”、“破血糊池”這類表示女子難產而死引發(fā)的一系列迷信活動。 這兩類詞共同組成了具有雙層意義結構的詞匯系統(tǒng),共同組成了長沙話宗教詞匯的語義系統(tǒng),強調著這些宗教詞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
長沙話中的特色宗教詞匯大部分應用了隱喻這種認知方法,而且宗教詞意義拓展的方向主要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實體到非實體、由具體到抽象的規(guī)律這三種。 在概念整合上,宗教詞主要是由寓意吉祥和寓意不祥的詞語組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詞義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Fauconnier G,Turner Mark: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年,第2期。
[2]李榮:長沙方言詞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李調元:南越筆記[OL],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nybj/005.htm.
[4]魯嶺梅. 新興指人名詞“X哥”的語義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17年。
[5]任紹曾:概念隱喻和語篇連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2期。
[6]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第1期。
注 釋
[1]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M],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第126頁。
[2]任紹曾:概念隱喻和語篇連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2期。
[3]楊希英:試論修辭隱喻與認知隱喻的本質區(qū)別[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4]鄒愛芳:韓語專業(yè)學習者隱喻能力實證研究—兼談韓語隱喻教學[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9年,第7期。
[5]Fauconnier G,Turner Mark: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年,第2期。
[6]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第1期。
(作者:劉 笑;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2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