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發(fā)表學術論文網 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yè)文秘寫作服務。 摘 要:張籍《節(jié)婦吟》是一
發(fā)表學術論文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yè)文秘寫作服務。
摘 要:張籍《節(jié)婦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樂府詩。它細膩地抒寫了女主人公依違于情感與道德、愛情與婚姻之間的復雜情感。詩歌語言既通俗又精警。本文主要試從情感內容方面對此詩進行解讀。
關鍵詞:張籍 詩歌賞讀 情感內容 藝術表現
張籍(約768—830)字文昌,祖籍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后移居和州烏江(今安徽省和縣烏江鎮(zhèn)),貞元十五年(699)登進士第,中唐著名詩人。他的詩很有成就,尤擅樂府歌行,與當時另一著名詩人王建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張籍的樂府詩,無論是沿用舊題或自創(chuàng)新題,都寫得很好。在思想內容上,注重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時弊,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也有表現婦女情思和與友人唱和的詩篇。張籍詩作表面看來非常平易、本色,無絲毫雕琢痕跡,但其中又確確實實融入了作者在布局造語上的大量心血,只是所有這些功夫,在詩成之后都已渾化無跡了。與張籍同時代而稍后的大詩人白居易曾贊賞他說:“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宋代文學家王安石也稱贊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明代學者胡震亨更是直接指出他的樂府詩“祖國風,宗漢樂府”。現就他的《節(jié)婦吟》試作賞讀。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細膩地抒發(fā)了女主人公依違于情感與道德、愛情與婚姻之間的復雜感情,最后以驅逐自我、流放情感完成了作品頌揚貞節(jié)的主題。
全詩十句,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前四句寫少女的外遇,這時的她正浸沉在愛情之中,她是屬于她自己的;接著的四句,寫少女從情感的汪洋中登上了理智的堤岸,這時的她正面對著社會,正視著道德;結尾兩句是前面兩部分的矛盾統(tǒng)一,是自我與感情的掙扎并向社會與道德的屈從。她同時也驅逐了自我,流放了情感。
先看前四句:“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前兩句說對方:您明明知道我是有丈夫的,卻偏要送給我一對光閃閃的珍珠。這里表現的是一位第三者的介入,是再明白不過的。后兩句轉而說到自己,這位少婦有何反應呢?是堅拒,還是猶豫?都不是。且聽她當著那男子面的剖白:我感受到了您的饋贈所表示的纏綿情意,就把這一對明珠系在了我的紅羅短襖里。少女為對方的至誠所感動,一時間,忘記了社會與家庭,也顧不上傳統(tǒng)道德與禮法,坦然地接受了對方赤誠的求愛表示,演出了在封建社會里夠得上是觸目驚心的婚外戀的一幕。
在前四句中,我們見到的是為情感所主宰的男子和少婦,表現的是他們各自的自我。他們愛得真誠,已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但在封建社會里,男女間的一般接觸就要受到“授受不親”的非議,更何況背叛婚姻關系的愛情呢?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是一張無形的碩大的羅網,即使是這樣一位十分珍惜個人情感的少婦也無法加以掙脫。她終于由狂熱走向沉思,至于醒悟,不能不擺脫自我的一己情愛,正視包圍著自己的現實環(huán)境與道德世界。這就是中間四句所表現的內容。“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說的是自己所處的現實環(huán)境。丈夫既富且貴,家有連著苑囿的高樓,丈夫身份地位也不一般,是在宮廷里執(zhí)戟的侍衛(wèi)官。這兩句等于在告訴對方,自己是已有歸宿的人,不再有權主宰自己的命運。從而從現實環(huán)境的角度在求愛男子與自己之間劃上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界線。接著兩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大意為:盡管我知道您感情真摯,光明磊落,然而我已是有夫之婦,已立誓侍奉丈夫,并要與他同生死共。這就進一步從道德領域中把那求愛的男子驅逐了出去。
結尾兩句的精彩處在于:少婦在“還君明珠”時動情地“雙淚垂”,并為“恨不相逢未嫁時”而深感遺憾。少婦最終用理智戰(zhàn)勝了感情,而感情終于沒有被完全壓殺;婚姻關系征服了婚外的情愛,而情愛仍然抬起頭來。抒情女主人公在愛情與婚姻不可兼得時,盡管選擇了婚姻,但她并不認為這是合乎理想的。從“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感嘆聲中,不難體察到她所向往的乃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
《節(jié)婦吟》的主題是在表現一位掙脫感情羈絆的少婦向著道德與禮法的復歸。她終于踏進了道德與禮法的門檻,在這一點上,她是有資格被稱作“節(jié)婦”的。但由于詩人表現的并不是一個被傳統(tǒng)道德徹底吞沒的靈魂,而是一個有著自我真情實感的血肉之驅,因而從純粹的傳統(tǒng)道德的立場看來,這位少婦俗根未凈,有欠完美,又是夠不上“節(jié)婦”的標準的。這就并不奇怪歷來有人對張籍的這首詩加以責難的原因。如明代唐汝詢在這首詩后批道:“系珠于襦,心許之矣。以良人顯貴而不可背,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jié),不幾岌岌乎?”清初賀貽孫也評此詩說:“既垂淚以還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時。柔情相牽,展轉不絕,節(jié)婦之節(jié),危矣哉。”“吾恐詩與題不稱也。”后來沈德潛編《唐詩別裁》時根本不選此詩,并在張籍小傳下直接說明其理由:“……恐失節(jié)婦之旨,故不錄。”唐、賀二說把此詩完全坐實為男女情事,并站在封建衛(wèi)道立場上給予譏評,認為“忠臣節(jié)婦”應有“鐵石心腸”,更不該“系珠”且又“還珠”,這顯得十分迂腐。張籍卻遠比他們通達,他重視自我,懂得感情。他雖認為封建道德應該遵循,但并不把封建婚姻視為神圣。他憧憬的是與愛情相統(tǒng)一的婚姻。因而他筆下的婦女,盡管有過婚外戀,仍會被他視為“節(jié)婦”,受到贊頌。
《節(jié)婦吟》的題材是全新的,古典詩歌中并非沒有歌頌女子貞節(jié)的詩篇,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寫酒家胡女拒絕豪奴動手動腳的調笑,她“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寫出了寧可玉碎,也不愿受辱的堅貞品格;《陌上!分械牧_敷,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的對答,斷絕了太守輕舉妄動的邪念,保持了自身的清白。但還沒有哪一位詩人敢于將婚外戀引入對被歌頌人物的描寫之中。《節(jié)婦吟》卻蹊徑獨自,寫出了已婚女子對感情生活的向往,她所追求的乃是靈的滿足而非肉的享受,這就使她遠遠高出于那些情欲的追求者而站到了引人注目的突出的位置上。值得注意的是,《節(jié)婦吟》中的那個男子,也是迥異于傳統(tǒng)文學中的同類形象的。他既不同于《羽林郎》中“依倚將軍勢”的惡少,也有異于《陌上桑》中尋摘野花閑草的太守。少婦心目中的他,“用心如日月”,堂堂正正;情意纏綿,真心相愛。從而顯示了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以彼此仰慕為基礎的婚外戀有合乎情理的一面。詩人的取材與對人物性格的理解與塑造,從文學傳統(tǒng)來考察,稱得上是石破天驚之筆。這固然與詩人的遠見卓識分不開,我們未嘗不可以把張籍視為倡導婚姻與愛情相統(tǒng)一的先知先覺者,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應歸之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唐代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遠遠勝過前代,思想禁錮的相對松弛與貞節(jié)觀的相對淡化使詩人有可能放筆揮寫,去開拓新的題材,去塑造新的人物。然而張籍又不可能超越歷史所顯示的可能性,所以他只能讓筆下的人物垂淚、嗟嘆,呼喚愛情,卻又不能不讓她重新退回到傳統(tǒng)道德的樊籠中去。
《節(jié)婦吟》的語言既淺俗又精警。通篇沒有一句不淺近通俗,讀來順口。在淺俗的同時,《節(jié)婦吟》的語言又有著精警的特點。所謂精警,首先是指語言所包含的思想內容的深刻性,如“恨不相逢未嫁時”一句,既滿含深情,又飽含哲理。這一句詩,不只是抒發(fā)了一個弱女子的失意之情與不滿之意,而且也概括反映了不同時代為數眾多的才識過人而又時運不濟的文人學士的共同心聲。其次,精警也表現在遣詞造句上!豆(jié)婦吟》的語言極為凝煉、警辟。試看開頭一句“君知妾有夫”,只五個字,一下子推出君,妾、夫三個人物,交待了“知”、“有”兩層意思。前人稱贊張籍“思深而語精”,“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是一點也不假的。
總的說來,《節(jié)婦吟》在主題思想及其載體——題材與人物形象上,為歷史與文學提供了若干新的因素,它顯示出在封建桎梏下的人性,正在歷史上與文學領域中艱難地掙扎、覺醒。這決定了《節(jié)婦吟》在文學史上有著無法替代的價值與不可忽視的地位。在藝術上,《節(jié)婦吟》體現了張籍詩作所固有的通俗、深婉、清麗的特色,在其全部四百八十余首詩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理應視為張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但由于詩作接觸到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題材,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又較為復雜,并不完全合乎正統(tǒng),因而歷來唐詩選本少有將此詩作為張籍的代表作入選。張籍此詩題下原注有“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八字。清人王堯衢的《古唐詩合解》雖予選錄,卻只是認為“此張籍卻李師古聘,托言如此”,而并不看成是一篇有關愛情、婚姻的抒情詩,從而埋沒了此詩思想上的動人光彩與藝術上的獨特價值。“卻李師古聘”的說法,不見于歷史記載,想系從詩題原注中推測所得。李師古為李師道之兄,二人相繼為淄青節(jié)度使。詩人當初是否有“卻聘”之意已無從確切知道。退一步說,即使確有此意,對于賞析此詩也無關緊要,因為隱寓之意假若得以成立,首先也是因為詩作本身是一首值得肯定的好詩。隱寓之意是僅屬于詩人一人的,對于讀者無足輕重,而一首好詩卻是社會的財富,彌足珍貴。所以本文不在“卻聘”與否上做文章,而是回到詩作本身進行了如上的分析鑒賞。
小編推薦優(yōu)秀文學期刊 《文學港》
《文學港》主編:榮榮(禇佩榮)。每期208頁,具有高雅、純粹、大氣的品質。創(chuàng)刊近三十年來,《文學港》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努力突出文學性、青年性,在文學界已取得一定影響。主要欄目:特別關注、小說港灣、人間筆記、短文一束、八面來風、作家評說、新詩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slw/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