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京劇可以說中國的藝術文化的象征,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1]之一,腔調(diào)以西皮、二黃
京劇可以說中國的藝術文化的象征,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1]之一,腔調(diào)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下面小編簡單匯總關于適合發(fā)表京劇的期刊:
《戲曲藝術》
《戲曲藝術》關注國內(nèi)外最新的學術發(fā)展方向,全面展示學院的各項科研成果,既能使外界更了解中國戲曲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也能為致力于戲曲研究的同仁們提供全面、豐富的資料來源,并保持它的學科性和通俗性和趣味性。
《戲曲藝術》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
《安徽新戲》
《安徽新戲》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wslw/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