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目的 探討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2020年212月選取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扁桃體切除術患者96例,按照性別、年齡、病程、學歷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圍手術期行常規(guī)
【摘要】 目的 探討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2020年2—12月選取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扁桃體切除術患者96例,按照性別、年齡、病程、學歷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圍手術期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觀察組圍手術期行微信群同伴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及預后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疾病感知能力評分、自我管理效能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視覺模擬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微信群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改善預后。
【關鍵詞】 微信群同伴教育;扁桃體切除術;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預后
慢性扁桃體炎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咽喉腫痛及發(fā)熱,并會引起患者免疫應答,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手術是目前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常用的方法,但手術切除會引起患者出血、疼痛等并發(fā)癥,進而影響患者進食,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情緒,影響預后[2]。疾病感知是指患者面對疾病時的看法,當疾病威脅身體健康時,患者對疾病認知越全面,具備處理問題的知識越豐富,越有利于其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從而促進預后[3]。
因此圍手術期對扁桃體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提高其疾病感知能力和疾病知識水平,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及遵醫(yī)行為。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知識和行為,提高治療信心,改善預后[4]。近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被廣泛應用在護理服務工作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對疾病的感知能力,增強患者治療信心[5]。因此,本研究將利用微信群對扁桃體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同伴教育,并獲得理想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0年2—12月選取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扁桃體切除術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具備扁桃體切除術指征;患者無溝通功能障礙、認知障礙或老年癡呆癥狀;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條件:合并身體重要器官疾病;6個月內(nèi)有手術史,凝血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認知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按照性別、年齡、病程、學歷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18~70歲;平均51.21±4.69歲;病程3~28個月,平均18.96±3.12個月;學歷:小學8例,初中12例,高中16例,大;蛞陨12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18~70歲;平均51.68±4.58歲;病程3~26個月,平均18.45±3.56個月;學歷:小學8例,初中11例,高中16例,大;蛞陨13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前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扁桃體切除術的原理、過程和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術后由責任護士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征,當患者恢復正常意識之后,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術后注意事項,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安撫患者情緒。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微信群同伴教育干預,具體措施:
(1)成立微信群同伴教育干預小組:由?谱o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實施、協(xié)調小組工作。主管護師1名,工作內(nèi)容是對小組成員開展同伴教育能力的培訓與考核。責任護士3名,職稱為護師,內(nèi)容包括護士的選拔、活動實施、監(jiān)督等。主治醫(yī)生1名,承擔顧問工作。
(2)選拔同伴教育者:通過科室扁桃體患者俱樂部招募扁桃體手術志愿者。責任護士需要向患者解釋這次招募具體意義,參與此次教育研究的具體方法,同時提前說明參與研究可能面臨的困難,確;颊邔Ρ敬窝芯恐椋心嫉姆绞桨ㄗ运]和推薦兩種。本次研究選擇觀察組患者的具體標準為:①自愿參與研究,可以擔任同伴教育者角色;②可積極主動地協(xié)助其他患者接受培訓,善于表達且樂意分享自己對抗疾病的經(jīng)驗和過程;③年齡18~60歲之間,扁桃體術后時間≥3個月,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④病情穩(wěn)定并能夠進行自我管理;⑤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強,參與研究后不會中途退出或者有缺席的情況;⑥具有良好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能夠與醫(yī)護人員進行順暢溝通。本次研究共篩選了6名同伴教育者。
(3)開展同伴教育者培訓:?谱o士采取集體與個人培訓相互結合的方式對同伴教育者開展培訓活動。其中,?谱o士負責集體培訓,集體培訓為術前1d。個體培訓由個人提出,培訓的內(nèi)容和時間等都根據(jù)同伴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靈活 的調整。培訓的具體內(nèi)容有:同伴教育的概念、實施方法、注意事項;人際溝通方法;心理干預技巧;扁桃體術后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不適癥狀、日常生活指導、咽喉護理等。所有參與研究的同伴教育者需要參與培訓,培訓結束后統(tǒng)一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參與研究。
(4)實施同伴教育:①建立同伴教育小組,采取將觀察組患者分為6~10人一組的小組,共分成6組。6名同伴教育者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自己參與的小組,并在相應的小組中擔任組長的職責,組長需要負責同伴教育的聯(lián)絡和答疑等工作。②每個小組都建立同伴教育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實施具體的健康教育活動,并為小組成員提供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
為了更好地為同伴教育者答疑,干預小組的?谱o士和醫(yī)生也加入各個微信群中,監(jiān)督同伴教育者的答疑和小組內(nèi)的交流情況,若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指證,確保微信群中的各項建議科學、可行。③通過微信群實施同伴教育活動。小組成員利用微信的語音功能相互交流,同伴教育現(xiàn)身說法,回顧自己術后的感受及康復期體驗,尤其要重點講解手術后的自我護理經(jīng)驗、使用電子喉的方法等。
同伴教育者分享完畢后,組內(nèi)成員若有不理解或其他疑問,可利用語音功能提出問題,或利用語音功能談論自己術后康復及自我護理心得體驗,若同伴教育者沒能及時回復,組內(nèi)患者可以通過私信的方式再次提問。同時干預小組?谱o士圍手術期間以圖片、視頻、文字方式向微信群中推送扁桃體術后相關知識,如術后咽喉護理方法、電子喉使用方法等;患者也可通過微信群溝通,分享康復期的感受、心得,對家庭護理及自我管理效果進行反饋,與微信群中的其他患者形成一種相互支持和督促的良好關系。同伴教育者和責任護士需保證每天查看群消息1次,確保回復患者信息。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及預后情況。
(1)疾病感知:采用疾病感知問卷簡化版(BIPQ)[6]評估患者對疾病感知能力,共8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0~10分,總評分0~8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對疾病的感知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98~0.912,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7]進行評價,量表包含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總評分0~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05~0.922,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3)遵醫(yī)行為:采用自擬的“患者遵醫(yī)行為評定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包含患者飲食、用藥、日常護理等10個條目,每個條目1~4級評分,總評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遵醫(yī)行為越理想。(4)預后情況: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指標。VAS總評分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顯。并發(fā)癥包括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嘔吐、惡心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疾病感知、自我效能、遵醫(yī)行為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疾病感知能力評分、自我管理效能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疾病感知能力評分、自我管理效能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
2.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觀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
3 討論
3.1 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臨床上大部分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由于對手術缺乏認知及了解,導致其圍手術期容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情緒,影響治療信心及遵醫(yī)行為[8]。研究指出[9],提高圍手術期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本研究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實施微信群同伴教育,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疾病感知能力評分、自我管理效能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信群同伴教育可提高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效能水平。
這是因為微信群同伴教育可為患者提供及時、準確的健康教育服務,還能通過語音功能對患者的日常護理行為作出管理與督促[10]。同伴教育者與患者具備相同的經(jīng)歷,因此他們的觀點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認同,同伴教育者通過向患者傳遞、分享更具有價值的護理知識及經(jīng)驗,讓患者獲得專業(yè)性的指導,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及技能,糾正其對疾病固有負性認知,從而提高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增強自我效能[11]。
3.2 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遵醫(yī)行為是患者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前提[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遵醫(yī)行為評分較對照組提高(P<0.05),表明微信群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這是由于同伴教育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疾病治療時的心得體會、分享相關疾病知識,使患者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從而提高其疾病管理信心,改善遵醫(yī)行為[13]。此外,利用微信群對患者實施同伴教育,遇到問題時學會在群里尋求幫助,減輕患者圍手術期間由于疾病不確定感而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提高遵醫(yī)行為[14]。
醫(yī)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國醫(yī)學前沿電子版》2012年的影響因子為1.587,在全國123種醫(yī)藥衛(wèi)生綜合類期刊中排名第2名。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國內(nèi)外臨床科研工作的前沿進展,促進國內(nèi)外學術交流。
3.3 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扁桃體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信群同伴教育能有效促進扁桃體切除術患者預后。這是由于微信群同伴教育利用微信平臺定期推送相關知識及同伴病友經(jīng)歷分享,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其疾病感知能力,促使患者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有利于病情改善,促進術后康復[15]。綜上所述,微信群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改善預后。
4 參考文獻
[1] 楊佳訊,王志琴,吳勁燕.護理臨床路徑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兒童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中的應用[J/OL].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20,13(4):319-320.
[2] 耿璨,秦小夜,范永華.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在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術前術后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21):1639-1643.
[3] 周潔.乳腺癌術后患者疾病感知、健康信念與健康結局的相關性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20:.
[4] 陳旭霞.基于微信群形式的同伴支持教育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術患者健康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5):59-61.
[5] 陳紅濤,宋小花,李力.微信群同伴教育對喉癌術后患者疾病感知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0,35(7):80-83.
[6] 馬倩雯,趙靜波.普通患者疾病感知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0,23(28):3590-3594,3599.
[7] 張玲玲.社會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江蘇預防醫(yī)學,2020,31(5):497-499.
[8] 杜佳月.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分析[J].臨床研究,2020,28(10):186-187
作者:晁利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yxlw/2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