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人妻,久久三级免费,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动漫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政法論文》 黨史期刊論文工黨社會主義觀三維特性> 正文

黨史期刊論文工黨社會主義觀三維特性

所屬分類:政法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6-12-03 16:27

本文摘要:我們對于英國工黨社會主義觀三維特性的研究,是在整個歐洲社會主義理念的框架之中的。我們絲毫沒有否認這三重特性首先是作為歐洲大陸社會主義理念的共性出現(xiàn)的。但是,研究工黨理念特性的表現(xiàn)、成因以及影響確實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首先,這是把握英國工黨

  我們對于英國工黨社會主義觀三維特性的研究,是在整個歐洲社會主義理念的框架之中的。我們絲毫沒有否認這三重特性首先是作為歐洲大陸社會主義理念的共性出現(xiàn)的。但是,研究工黨理念特性的表現(xiàn)、成因以及影響確實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首先,這是把握英國工黨意識形態(tài)需要的前提和基礎。工黨的意識形態(tài)中,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占有很大的比重,弄清工黨社會主義觀的三維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工黨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其次,這對深入研究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也有著重要的幫助。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家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性,把握這些特性,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家展現(xiàn)出來的不同特色。

黨史文苑

  《黨史文苑》(半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由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主辦。自創(chuàng)刊以來,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最初側重于資料性,后轉為學術研究刊物。1997年成功改版,定位為大眾化通俗文史類讀物,聚焦百年大事,透視風云人物,關注社會熱點,融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可讀性于一體,為廣大讀者“探秘歷史,享受文學,領悟人生”服務,受到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與一致好評,走上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辦刊之路。

  社會主義思想在英國有著悠久的歷程,工黨作為英國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實踐者,其理念與歐洲大陸的社會民主主義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艾德禮曾經在《工黨的展望》中提出了工黨社會主義理論的三重屬性,即思想來源的多樣性、歷史的繼承性以及目標手段的實用性。事實上,這三重屬性也是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三種屬性。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善于在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在比較的視野中把握工黨社會主義理論的特性。

  關鍵詞:

  英國;工黨;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

  英國在世界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國不僅在經濟上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實現(xiàn)經濟現(xiàn)代化。在政治上,英國也是率先確立了議會制的民主政治,最早產生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政黨。不僅如此,英國在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516年,英國首席大法官莫爾發(fā)表《烏托邦》,標志著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歐文對社會主義問題的看法更是深深地影響了歐洲早期社會主義運動。正如恩格斯在《資本論》的序言中反復強調,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建立在對英國經濟社會狀況研究的基礎之上的。作為現(xiàn)代修正主義的鼻祖伯恩施坦,雖然極力否認其思想理論與費邊社會主義的關系,但是其思想的形成與在英國的經歷密不可分。在英國他被英國的開明政治所折服,為在英國普遍存在的罷工演講、警察近在咫尺而不加干預感到驚奇,而這些在德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1〕國際馬克思主義知名學者麥克萊倫認為,“英國雖然沒有廣泛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運動,但是卻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2〕二戰(zhàn)結束以來,英國工黨的關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看法對整個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演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影響到了社會黨國際的章程和政策!3〕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工黨率先提出“第三條道路”,對歐洲各主要社會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要認識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就必須深入研究英國工黨的社會主義思想。但是,和歐洲大陸的社會民主主義相比,英國工黨“根本不是建立在什么理論之上,而且一直保持著明顯的反學說和反理論的偏好。”〔4〕試圖總結英國工黨自身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似乎顯得有些困難,但是工黨的社會主義理論有著在變遷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自身的特性,使得其與歐洲大陸的社會主義思想?yún)^(qū)別開來。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比如為什么英國工黨自始至終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較弱?為什么工黨在早期就堅持漸進的改良路線?為什么工黨與工會的關系能夠如此之密切,以至于工會能夠主導工黨的起伏?為什么工黨總能夠走在理論革新的前列?正如英國工黨領袖威爾遜所稱“我強調‘英國的’這個詞,因為它并非源于大陸的社會主義,而是以一望而知的英國的思想和英國的制度為基礎的。”〔5〕這說明,探求社會主義理念的英國特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在《工黨的展望》一書中為我們勾勒出了工黨社會主義理論和運動的三重屬性,即思想來源的多樣性,演進過程中的繼承性以及目標手段的實用性。大體來說,艾德禮的這種概括很恰當?shù)乇砻髁斯h社會主義理論的特性。

  一、英國工黨多元化的思想構成

  雖然從一般意義上講,思想來源多元化是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基本特征,正如國內研究民主社會主義的權威殷敘彝先生指出的那樣:“在研究民主社會主義的時候必須要牢牢抓住其多元性這個特點,無論是民主社會主義的世界觀還是思想來源,都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的色彩。”〔6〕可是,很少有一個社會民主政黨的思想來源像工黨這樣復雜。工黨理論家克羅斯蘭認為,追溯工黨的理論,追溯到自然法學說、歐文主義、勞動價值論、基督教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費邊社會主義等十二種思想傳統(tǒng)。甚至在英國工黨社會主義思想中,宗教還一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出現(xiàn)“從社會主義講壇宣講的圣經題目,甚至比所有其他黨派宣揚的還要多一些。”〔7〕思想構成的多樣性首先體現(xiàn)在工黨成立初期思想來源的多樣性。有學者認為,在英國工黨成立的時候,涉及到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有勞工主義、工聯(lián)主義、自由主義以及費邊社會主義!8〕盡管有學者認為工黨在成立之初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勞工主義”,國外有研究者還總結了勞工主義的五個特點:堅信勞工獲取的比其付出的要少,注重實現(xiàn)財富的再分配、反對資本主義,但主張在不觸動其制度的條件下進行部分改良,維護工會的利益;主張維護勞工的獨立地位,但又保持對國家的忠誠。”〔9〕但是很難說英國工黨在成立初期的時候就在自覺確立一種主導的思想,更像是一個理論上的拼盤。思想構成的多元性還體現(xiàn)在思想發(fā)展過程中的爭論性。從英國工黨成立以來,在工黨內部就產生了三次大的爭論。第一次是在麥克唐納第二次領導工黨執(zhí)政時期,在面對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時候,麥克唐納和工會主要代表在削減失業(yè)補助金上產生了分歧,導致雙方關系徹底破裂,以至于麥克唐納被開除工黨,并最終導致工黨執(zhí)政期的結束。第二次爭論是在1951年工黨下臺以后,以克羅斯蘭、蓋茨克爾為代表的工黨“修正主義”者,基于二戰(zhàn)結束以來英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狀況,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思想進行反思,提出“生產資料所有制已經不再是決定一個社會本質屬性的關鍵因素了。”〔10〕同時,在黨內有以比萬為代表的傳統(tǒng)左派,比萬在工黨年會演講中指出“社會主義就是國有化,國有化就是社會主義。”〔11〕所以比萬主張進一步擴大國有化的實施范圍,堅信公有制的基本目標。雖然修正主義派沒有能夠實現(xiàn)對黨章第四條關于公有制條款的修訂,但是,通過爭論,工黨已經在理論上進行了反思,逐步實現(xiàn)費邊社會主義到民主社會主義的轉型。第三次爭論是發(fā)生在1979年到1983年。經歷了1979年大選的失敗,工黨的左翼和右翼都展開了政策剛領的反思。左翼代表托尼.本以及富特主張繼續(xù)擴大公有制的范圍,實施“更替性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而以卡拉漢、希利為代表的右翼認為英國工黨要想在大選中獲勝,就必須改變其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觀念,拉開和工會的距離,改變傳統(tǒng)的階級政治形象。爭論的結果以左派控制工黨,工黨政策全面“左傾”為標志。在1983年,英國工黨遭遇了最為嚴重的一次失敗。英國工黨內部之間的斗爭如此激烈,這在整個歐洲社會民主黨內是十分罕見的,無怪乎研究者稱“工黨很多的時候看起來像兩個黨。”〔12〕思想構成的多元性還體現(xiàn)在“第三條道路”在內涵上的模糊不清。“第三條道路”作為英國工黨在社會主義理論轉型上的新成果,從產生以來就引發(fā)了討論和爭議。有學者認為“第三條道路”是作為社會民主主義的一種新的轉型,從伯恩施坦開始“修正”馬克思主義,到德國《哥德斯堡綱領》放棄馬克思主義,而第三條道路則是正在告別社會主義,特別是正在告別作為制度替代的社會主義。”〔13〕同時,也有學者認為第三條道路只不過是社會民主主義的“自由主義化”,“第三條道路”不是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的道路,而是社會主義和歐洲保守主義之間的道路!14〕甚至有學者認為,“所謂第三條道路帶來的復興,最多也是工黨本身的復興,社會主義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復興。”〔15〕事實上,從“第三條道路”以來英國工黨執(zhí)政的理論和實踐上看,這個時期英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已經進一步抹去了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只關注于當下社會問題,新實用主義正在“吞噬”著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16〕而第三條道路后期的英國工黨之所以在選舉中一直處于下峰,關鍵在于“第三條道路”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非常清晰的體系。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認為,從“第三條道路”的內涵多樣性我們也可以看出整個工黨社會主義理論在演變過程中的多元化傾向。思想構成多元性的原因根源于組織構成的多元性。工黨是由獨立工黨、社會民主同盟以及費邊社等組織合并而成的,每個組織都有著自己的理論基礎。社會民主聯(lián)盟作為英國當時的一個重要的社會主義團體,成立于1881年,接受了部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觀點較為激進;費邊社成立于1884年,最為著名的領袖就是被稱為“四巨頭”的蕭伯納、韋伯、華萊士、奧利維爾。費邊社會主義的實質在于“把資本主義自由傳統(tǒng)的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相結合,從而推動和平漸進、民主憲政以及市政社會主義的道路。”雖然在工黨成立之初,費邊社會主義的思想沒有能夠成為主流思想,但是伴隨著英國工黨的發(fā)展,費邊社會主義對工黨的理論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至于被稱為“工黨的理論庫”;成立于1893年的獨立工黨作為英國成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組織,曾經引起了恩格斯的高度關注,希望獨立工黨能夠在英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獨立工黨也沒有完全接受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相對激進的改良主義思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英國工人運動中的主力軍工會,雖然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團體,但無論是對英國工黨實踐上的發(fā)展,還是理論上的演變,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我們很少看到哪個社會黨與工會之間有著如此緊密的聯(lián)系。這種組織上的多元性在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歷程上也是比較罕見的。工黨內部長期存在的左右翼兩者之間的爭論,這在歐洲各主要社會民主黨中也是比較少見的,難怪有學者稱工黨有時候更像是兩個黨。組織的多元化意味著工黨社會主義思想很難形成一種統(tǒng)一的的理念,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理論的拼盤,各種理論你方唱罷我登場。這種多元性對工黨的影響是深遠的,很難有一種思想在工黨內部起到主導作用,即使是某種思想在工黨內部起到了主導地位也很難持久,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頻繁的斗爭,與這種思想構成的多元性也是有關聯(lián)的。

  二、英國工黨理論演進的繼承性

  理論演進中的繼承性不僅僅是英國工黨社會主義理論中的特性,同時也是英國政治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從英國歷史進程來看,在保守中實現(xiàn)漸進變革是英國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早在盎格魯———撒克遜的年代,英國政治思想中就萌發(fā)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隨著議會在英國政治生活中的權力逐漸擴大,要求限制王權的欲望就逐漸增強,這種思想源頭在17世紀的光榮革命中得到繼承。即使在光榮革命之后,英國民主政治的推進也是更多依靠各種力量之間的博弈而逐步進行的;發(fā)端于英國社會的自由主義,在保守主義者的手中也得到了堅持,事實上,“保守主義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傳統(tǒng)主義加上古典的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的實質是自由主義。”〔17〕英國的保守主義往往是和自己發(fā)展中的漸進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堅持在社會改良中采取一種謹慎、理性的方式。艾德禮在《工黨的展望》中,認為“我們國家歷史上主要標志就是它的繼承性。我們的民族習慣在于我們每往前面邁進一步時,必須尋求一些過去的先例。〔18〕理論演進的漸進性首先體現(xiàn)在對于馬克思主義有著很強的排斥感。到了19世紀末,在歐洲大陸的社會民主運動,都已經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正如霍布斯鮑姆描述的那樣,“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在19世紀得到系統(tǒng)闡述,并日益主宰了大多數(shù)新成立的政黨。”〔19〕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例,該黨在成立之初深受拉薩爾主義的影響,但是到了19世紀末期,馬克思主義在這個政黨的理論中幾乎是發(fā)揮了主導作用,1891年《愛爾福特綱領》的理論分析部分,卻處處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綱領指出“階級斗爭使得現(xiàn)代社會分裂為日益對立的兩個陣營,生產資料私有制與有目的的運用和發(fā)展生產資料已經變得不相容。”〔20〕但是,在1900年成立的英國工黨,從成立以來就很少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更多地繼承了英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宗教倫理、漸進改良的思想。正是由于工黨理論演進中的漸進性,以漸進和保守為主要特征的改良主義在英國有著廣泛的市場,這與英國歷史上政治思想中的保守主義和漸進主義一脈相承。改良主義不同于一般的改良,前者指的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和進行社會革命的方式,后者僅僅指的是一種短期的行為和做法。〔21〕工聯(lián)主義就是基于英國社會主義運動長期從事改良活動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工聯(lián)主義在英國的產生,與英國特有的歷史環(huán)境密切相關。從憲章運動之后,英國的工人運動便很快把目標鎖定在經濟領域,不再涉及政治領域。分析此中的原因,不應該僅僅歸咎于“工人貴族”的產生以及資產階級的收買,注意到這個時期英國政府在經濟上廢除了臭名昭著的谷物法,推行自由貿易的政策;在政治上,積極進行議會改革,對工人運動采取寬容態(tài)度;尤其重要的是,英國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工人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大大的提升!22〕這個時期的狀況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描述的那樣,“從前讓工廠主望而生畏的工廠法,現(xiàn)在他們愿意遵守,從前被看成惡魔現(xiàn)行的工聯(lián),現(xiàn)在被工廠主當成完全合法的機構受到保護。”〔23〕正是在英國獨特的經濟社會背景以及政治文化背景下,工聯(lián)主義在英國得以生根發(fā)芽,并逐漸在工黨理論演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工黨社會主義理論在演變的過程中,每一步的前進都與過去的傳統(tǒng)深深地聯(lián)系在一起。1918年英國工黨在黨綱中確立了要實現(xiàn)對生產資料所有制進行變革的目標,這個思想來源于費邊社會主義理念對所有制問題的重視。費邊社會主義者們對資本主義社會大多數(shù)有著深刻的批判態(tài)度,費邊社的代表人物韋伯提出要“堅持對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權,從而改造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24〕比如說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興起的“修正主義”思潮,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上往往強調社會主義的價值,比如說主張社會平等,強調人的尊嚴與價值,這些可以從英國早期社會主義思想中找到來源。20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第三條道路”,是建立在對“制度取代”的社會主義觀進行否定的基礎之上的,這種社會主義觀立論的基礎在于對社會主義的“倫理化”解釋,以及對社會主義中“社會因素”的強調。布萊爾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社會主義能夠被定義成為社會的主義,我們就能夠從中獲得解放。”〔25〕這種對社會因素的強調以及對倫理社會主義的回歸與工黨早期社會主義的特征一脈相承。之所以英國工黨社會主義理念在演進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繼承性,這要追溯到英國傳統(tǒng)的政治文化中去。與歐洲其他國家有著明顯的不同,英國是一個典型的內生現(xiàn)代化國家,發(fā)展歷程是自然而然的,很少受到外力的干涉,而工黨的社會主義理念就脫胎于這種經濟社會環(huán)境,勢必也會帶有這種特征;在思想文化層面,英國有著濃厚的經驗主義哲學傳統(tǒng),恩格斯在《英國狀況》中就反復強調英國人在民族特性中完全帶有實驗的色彩,這也決定了工黨的社會主義理念發(fā)展過程中很難同過去的東西完全割裂開來。思想理論演進中的繼承性,使得工黨社會主義理念中的特色更加突出,更加明顯。

  三、英國工黨目標手段的實用性

  講究實用,善于根據(jù)社會發(fā)展不斷對自身的理論進行調整,是整個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運動鮮明的特點?v觀整個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發(fā)展歷程,除了極個別時期以外,大多數(shù)時期實用主義都主導了其發(fā)展進程。但是工黨在思想理論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實用主義傾向似乎更加明顯。對于這種現(xiàn)象,艾德禮指出,在英國社會主義運動開始的時候,英國的社會主義者們就沒有給自己制定一個確切的目標,而是盡可能分擔了政府的責任,參加了對政府的種種管理!26〕法國學者德羅茲認為,工黨之所以投身到政治之中,并不是為了確立某種世界觀,而是為了實現(xiàn)某些講求實效的社會改良!27〕具體而言,工黨理論的實用性體現(xiàn)在無論是對于社會主義目標的設定,還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路徑的選擇上,都是高度實用主義的。目標的實用性體現(xiàn)在工黨從產生以來,就沒有提出過激進的要求來進行社會變革。直到1914年之前,社會主義在工人階級中還沒有贏得太多的支持,社會主義在英國得到認可的過程,要遠遠超過歐洲大陸的主要國家!28〕工黨所理解的社會主義內涵,與工人階級的實際利益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只有當工黨的社會主義目標契合工人階級的實際利益的時候,工黨才能接受這樣的社會主義。目標的實用性可以追溯到英國的工人運動時期。英國早期的工會運動經歷了一個由激進轉向保守的過程,特別是憲章運動以及“谷物法”的廢除,使得工會領袖把目標僅僅鎖定在了經濟領域,不再涉足政治領域。于是,一種專注于維護勞工利益的工聯(lián)主義思潮產生了。當社會民主聯(lián)盟提出把階級斗爭和生產資料社會化作為目標的時候,遭到了工黨執(zhí)行委員會的一致反對;此后在工黨發(fā)展歷程中,對社會主義目標的設定也是緊緊圍繞著現(xiàn)實政治目標的需求而展開的。手段的實用性在于工黨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具體政策實施上可以非常靈活多變。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手段上,不同于歐洲主要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英國工黨從其誕生以來,就是一個以議會和選舉為中心的政黨。〔29〕在歐洲社會主義運動中形成的多數(shù)社會主義政黨,都經歷了一個相對激進的發(fā)展階段,而工黨從成立以來似乎就沒有提出過激進的綱領,工黨的每一步發(fā)展都與議會選舉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工黨建立以來,就希望在資本主義原有體制的框架下實現(xiàn)社會主義,沒有任何的派別或者團體提出要采用暴力革命的途徑。即使在議會斗爭中,工黨的手段也顯得更加靈活。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工黨可以和自由黨結成同盟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在具體執(zhí)政的策略層面,工黨也顯示出了高度的靈活性。或許在戰(zhàn)后英國政治中形成的兩次“政治共識”就是對工黨政策靈活性的最好闡釋。工黨在1945年的大選中獲得勝利,在執(zhí)政之后迅速采納了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混合經濟以及福利國家等手段對英國社會進行改造,而關于這種改造的最初構想甚至是來源于英國的自由黨。而這種治理模式后來被西歐各主要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采用,在威爾遜執(zhí)政時期又增加了注重科技和教育的內容,卡拉漢執(zhí)政時期也是在策略上進行微小調整;而在布萊爾執(zhí)政時期,工黨政府在執(zhí)政策略上對“新自由主義”進行了相當大程度的接納。工黨的理念在一系列問題上與新自由主義的界限越來越不明晰。在對市場的問題上,工黨雖然沒有完全接受自由的市場,但對于市場作用的強調確實前所未有;在處理與工會的關系上,工黨政府逐漸與工會拉開距離,減少工會對自身的影響;在福利國家的建設上,也提出要轉變工黨過去那種積極福利的政策,強調要依靠個人的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機會上的公平”。在經歷了這種轉變之后,工黨的社會主義理論越來越“自由主義”化了。過分講求實用性,給工黨帶來的影響是雙重的。從積極的一方面來看,工黨在20世紀60、90年代能夠從困境中走出,提出第三條道路并取得長期執(zhí)政,相比于德國社會民主黨來說在執(zhí)政方面的表現(xiàn)要出色很多。但是,過分講求實用性對于工黨來說,其影響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尤其在以“第三條道路”為代表的理念提出之后,工黨是直接受惠于這種理論,獲得了執(zhí)政地位,但是這種“超越”并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種出于自身執(zhí)政地位而不斷變動的理論,為工黨帶來新生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隱患。近年來,伴隨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蔓延,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在大選中紛紛遭遇了失敗,其理論也遭遇了挑戰(zhàn)。如果說社會主義的出現(xiàn)是作為對資本主義社會危機的一種回應,那么能不能很好應對這種危機也就決定了社會民主主義能不能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生存下去。然而,在資本主義“固有弊病”仍然存在的條件下,社會民主主義就喪失了對資本主義批判的勇氣,雖然仍然堅守著對社會主義價值的追求,但是卻沒有能夠提出實現(xiàn)這些價值的具體途徑。它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而在這種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根本無法實現(xiàn)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性目標,社會民主主義由注重集體利益轉向對個人利益的重視。”〔30〕這種身份性的喪失是導致當代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出于困境之中的一個重要根源,也引起各主要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反思。在德國,2007年社會民主黨制定的《漢堡綱領》就試圖重新申明政黨的基本價值,加強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以恢復作為一個左翼政黨的身份。在英國,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工黨內部的保守力量就發(fā)起了一場關于“藍色工黨”問題的討論,旨在構建一種新的理論擺脫第三條道路之后的困境,以重新贏得選民。”〔31〕從近期來看,這些做法仍然沒有使得這些政黨走出危機,在2013年舉行的德國大選中,以默克爾為首的聯(lián)盟黨獲得了42%的選舉,而社會民主黨僅僅獲得了26%的選票,〔32〕而在剛剛結束的英國大選中,盡管工黨為大選做出了許多準備,但是保守黨仍然以絕對的優(yōu)勢取得了勝利。在選舉失敗之后,工黨的領袖也經歷了一個更替,左派代表科爾賓成為工黨新的領袖,在他的帶領下,工黨注定會發(fā)生一定的變革。在選舉政治中,影響選舉結果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是社會民主主義理論本身的危機確實導致了這些政黨的失敗。社會民主主義能否再次成功實現(xiàn)轉型,以獲得重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zflw/1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