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在網(wǎng)絡交際中,交際者也是帶有一定的交際目的。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意圖,交際者要選擇不同的交際策略,即我們所說的順應。語碼轉換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有力的策略,當然,這和網(wǎng)絡語言其自身的特點(如創(chuàng)造性、隨意性)是密不可分的。網(wǎng)絡交際者可以通過語碼轉換
在網(wǎng)絡交際中,交際者也是帶有一定的交際目的。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意圖,交際者要選擇不同的交際策略,即我們所說的順應。語碼轉換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有力的策略,當然,這和網(wǎng)絡語言其自身的特點(如創(chuàng)造性、隨意性)是密不可分的。網(wǎng)絡交際者可以通過語碼轉換來實現(xiàn)對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或者心理動機的順應,從而實現(xiàn)交際目的。
《網(wǎng)絡安全技術與應用》電子工程師投稿雜志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安全技術,包括身份認證、防火墻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加密技術等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通信、計算機等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網(wǎng)絡安全工程師、網(wǎng)絡管理員的參考用書,或作為網(wǎng)絡安全培訓教材。
論文摘要:語碼轉換是網(wǎng)絡會話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以維索而倫的語言順應性理論為基礎,結合國內(nèi)學者提出的語碼轉換的順應對象: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動機,對網(wǎng)絡聊天室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語碼轉換與語言順應之間的關系。
語碼轉換是指在同_話輪或連續(xù)的話輪中使用來 自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方言或語體的詞匯和句子(陳立平 21304)。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碼轉換就得到多個學科的重視。在語言學領域,這些研究就有以下的不 同路向:語法、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會話分析路向。(于國棟 2000)這四種不同的研究路向分別揭示了語碼轉換的不同方面。如今,少數(shù)學者從語用學角度人手進行研究,如何自然,于國棟等。然而,對深受大家喜愛的網(wǎng)絡聊天室中的語碼轉換進行的研究卻為數(shù)不多。筆者試圖從語用學中的順應理論出發(fā),分析網(wǎng)絡會話中語碼轉換存在的必然性。
1 語言順應論
比利時語用學家耶夫.維索 而倫 (Jef Verschueren)在 1999年出版的《語用學新解》中正式提出語言順應這一理論。他認為語言的使用過程是一個語言使用者基于語言內(nèi)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識水平上不斷地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其中包括語言形式和語言策略的選擇。Verschueren的主要觀點是:語用學是關于語言整體的、功能性縱觀;語用學是語言和交際在認知、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研究。順應論的三個核心概念是: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這就決定了動態(tài)性是順應論最本質的特征。維索而倫認為順應論有四個分析維度,即:順應的語境相關因素、順應的結構對象、順應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程度。其中前兩者規(guī)定順應的范圍,后兩者分別指出順應的動態(tài)特征和涉及的心理因素。
2 網(wǎng)絡聊天室中語碼轉換的順應分析
語碼轉換是一種語言選擇,并且是一種意識水平相對較高的選擇。交際者通?梢酝ㄟ^轉化語碼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 目的,這種選擇必須順應選擇過程中的各種要素,否則將被視為不當選擇或語言誤用。
在具體的語碼轉換過程中,交際者的順應對象應包括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以及心理動機等方面的順應(于國棟 2oo0)。筆者記錄下QQ、網(wǎng)易、碧海銀沙等聊天室中的幾段實時對話,運用順應理論對其中的語碼轉換進行分析。
2.1 順應語言現(xiàn)實
對語言現(xiàn)實的順應,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用一種語言表達思想或概念時,是否有另一種語言可作為語碼轉換的相應形式;第二,參與語碼轉換的語言在語義內(nèi)容和應用范圍上是否與使用中的語言有區(qū)別。就第一個因素而言,如果某個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種語言之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種語言當中,那么,當這兩種語言互相接觸時就會出現(xiàn)語碼轉換的現(xiàn)象,因為其中的一種語言彌補了另外一種語言在這個方面的空缺。語言使用者在交際過程中就要動態(tài)地順應這樣的語言事實,有效地進行語碼轉換,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目的。對第二個因素而言,選擇余地就更大了,而且意識程度也較第一個因素下的語碼轉換的意識程度要高。
(1)哲學家:明天就是周末了,終于解放了。 Rebecca:是呀。有什么好的建議么?
哲學家:偶知道一家新開的 pub,聽說不錯,有興趣嗎?
Rebecca:可以考慮一下下。
在上例中,pub的意思是 a building,especialBritain,Ireland and Australia,where people can havdrinks,especially alcoholic drinks,and talk to thefriends(CCELD 1987)(英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地區(qū)非常普遍的、人們可以享用酒水并且同時傾心交談的場所。)漢語中最接近的表達恐怕就是“酒館了,但是,每當我們提到“酒館”的時候,我們可能很自然地就想到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了。由此可見,英語中的 pub和漢語中的“酒館”在語義內(nèi)容上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哲學家為了順應這樣的語言現(xiàn)實,有意識地使用了語碼轉換來表達思想,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交際意圖,而且也避免了有可能造成的誤解。
(2)夜的孤獨:How long have u been in ChinaJason:Over 3 years.
夜的孤獨:Do you like Chinese culture? Jason:I’m into it.Oh,BTW ,can u tell me sthabout Chinese QIPAO?
夜的孤獨:QIPAO(旗袍)?Oh,no problem.
在上例中,旗袍是指中國婦女穿的傳統(tǒng)長衫英語中與之對應的詞為 cheongsam,但這個詞對中國人相對比較陌生 ,并且其所表達的含義不一定完全 同于中國人說熟悉的旗袍。這種情況下,Jason用拼音 QIPAO來表達,既可以實現(xiàn)交際目的,又可以降低或消除理解 cheongsam的難度。
2.2 順應社會規(guī)約
對社會規(guī)約的順應,即交際者由于對某個特定社會的文化、習俗和規(guī)約等的考慮和尊重而出現(xiàn)的對兩種以上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的使用。語言使用者是社會化的個體,他們的行為必然要與社會期望保持一致,他們的行為(包括語言)會受到社會規(guī)約的約束和制約。社會規(guī)約就像一張大網(wǎng),網(wǎng)住了我們的一切行為和思想。對于社會規(guī)約的違背所導致的后果往往是無法修復和彌補的,即使進行了修復和彌補也不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所以交際者對社會規(guī)約的重視程度往往比較高。比如當我們談論到某個被社會視為禁忌的話題時,我們就必須選擇一種恰當?shù)慕浑H方式,而語碼轉換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3)A:哈哈,你今晚還去“ e Night Club”么?
B: y not?U go with me?
A:I服了u.我怕“one night s
tand”.B:oh,醬紫。
(4)(A、B、C三位是好朋友,B剛從澳大利亞歸來)
A:去澳大利亞都看了些什么呀?
B:啊!!看到的東東太多了,美麗的城市,清的鄉(xiāng)村,對了,黃金海岸的沙灘和海水太美了!!!
C:沒有去看 Stripper?
B :Frankly speaking.yes.It was really a difieent experience.And the performers have excellent fiures.Oh,amazing…
例(3)是典型的網(wǎng)絡語言,u、I服了u、醬紫(這樣子),省略和特殊縮寫是網(wǎng)絡語言的基本特征,這就使得語碼轉換在網(wǎng)絡會話中更加頻繁。這里“the night club”和“one night stand”分別指“夜總會”和“一夜情”。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夜總會并不被大家廣泛接受,而“一夜情”更是具有爭議的話題,因此,為了順應這一社會規(guī)范,實現(xiàn)交際目的,則有意識地進行了語碼轉換,選擇用英文來表示例(4)中,會話參與者很清楚公開談論脫衣舞女郎這類話題是不符合中國文化規(guī)范的,周圍的人一旦聽懂了這些內(nèi)容,肯定會對談論這樣話題的人的道德水準予以懷疑或否定,所以C順應了我們的文化和與之相關的社會規(guī)約,使用語碼轉換提問,而同樣順應了這一規(guī)約,采用英文來回答,這樣就有效地把交際對象限定在他們?nèi)酥g。
2.3 順應心理動機
對心理動機的順應是語碼轉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交際者通常是帶著一定交際目的而進入交際過程的,而且這個交際目的往往會影響甚至控制交際者對于語言形式和交際策略的選擇。語碼轉換可以幫助交際者實現(xiàn)多種心理動機,如趨吉避諱、制造幽默、表明身份、縮短心理距離以及直接或者間接拒絕等。
在 WWW.SOHU.COM.CN的聊天室里,就曾有這樣一段留言:
(5)忽接邀請部長的Birthday, 俺是第一回參加Party, 精神頗緊張不很 Easy,舉止也狼狽看著很Funny, 可是一看這么多 IJady,心情舒暢馬上就 HapPYo 美眉多來自俺們 Ministry,雖然個別有點Ugly有些還是一流 Beauty,晃得俺的眼睛直 Dizzy, 從此認識了俺的 Honey。
上面這個例子就是利用語碼轉換來創(chuàng)造幽默效果的典范。此例中,有趣的不僅是英漢語碼轉換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采用了一系列押韻的單詞(幾乎都是以/i/音結尾的,Birthday除外)。
(6)惰愚仁 :你好。信過一切:Hello. 惰愚仁:有空聊聊嗎?信過一切:ok.聊什么? 惰愚仁:你說。信過一切:我說?ha—ha,請我哈 9。
惰愚仁:5646.信過一切:SJB.
在上面的例子中,信過一切用 Hello回應,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他在忙或者不愿意同對方聊天;二是他想用英語聊天。從“我說?ha—ha,請我哈 9”可以看出,信過一切不愿意同對方進行交談,沒有給出交談的話題,而是要求對方請他喝酒。而惰愚仁則用數(shù)字 5646(無聊死了)表示拒絕,這樣,信過一切用 SJB(神經(jīng)病)來徹底結束對話。這里語碼轉換的作用恰恰是加強拒絕力度或者避免直接回答,結果導致雙方對話徹底中斷。
但這里仍有兩點需要指出:一是我們所說的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動機在具體的語碼轉換中有時并不能劃分得很清楚;二是在網(wǎng)絡世界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中,語碼轉換有時候僅僅是為了方便而已,并非如前面所討論的全部都是為了順應語境。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dzlw/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