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安全教育是有效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步驟。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下,我國社會以及教育部門對小學生安全教育越發(fā)關注。本文對當前的小學生教育進行分析,將研學旅行理論與小學生安全教育進行結合,開展實踐,并提出了基于研
摘要:安全教育是有效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步驟。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下,我國社會以及教育部門對小學生安全教育越發(fā)關注。本文對當前的小學生教育進行分析,將研學旅行理論與小學生安全教育進行結合,開展實踐,并提出了基于研學旅行理論指導下實施小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建議。
關鍵詞:研學旅行理論 小學安全教育課程 實施
安全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為了讓安全教育活動更為有效地開展,可以嘗試在研學旅行理論指導下對小學生開展安全教育,運用研學旅行的方式在小學生教育中進行教學,期望能夠為我國的學前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安全教育論文小學安全教育問題
研學旅行理論
研學旅行理論是根據(jù)戶外學習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起到的積極作用進行的分析以及總結,在理論意義上的說明性概述。我國對于小學生教育中的研學旅行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在當今科教興國的方針指引下,我國的教育改革在小學教育領域不斷推進,研學旅行理論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起到了重要影響,我國的教育者們對研學旅行理論不斷的探究和深化提高,形成了以人為本,在研學旅行中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小學生研學旅行理論。在小學教育中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全面身心健康,在貼近生活的環(huán)境中進行具有教學目標的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的內容、種類和玩法要綜合當今的社會歷史、地理、習俗、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文化滲透,小學生在這樣的研學旅行中進行活動,能培養(yǎng)兒童高尚的情操,引導兒童認識客觀世界,促進兒童身心的發(fā)展。
研學教育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在開展研學教育的工作中,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活動能力、適應能力,滿足小學生研學發(fā)展的要求。教師在研學教育的過程中會關注小學生的身心情況,并且通過學前教育對小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社會教育中包括人際交往教育、社會適應教育,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提升小學生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人際交往教育中,小學生會與成年人或者其他小學生交流,需要在活動提供空間給小學生交往的機會;社會適應教育中,要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安全溫暖的空間,提升他們的歸屬感。
科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小學生能夠使用具象思維解決問題。小學生在活動中探究,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對周圍世界形成感性或者理性的認識,并且積累經(jīng)驗。例如在科學教育中,需要讓小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是來感受世界。
戶外活動的藝術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演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利用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教育,可以給小學生的表演創(chuàng)造機會,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表演意識。
二、當前我國小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生教育中,小學教師在小學對孩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對于小學生的安全教學不夠重視,在課堂上,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基本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沒有對安全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不能使小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較差。
三、研學旅行理論在小學安全教育中的實踐探究
小學加強研學旅行理論概念的深入
在研學理論背景下開展小學安全教育,應當加強對研學旅行理論的理解與深入研究,從而更好的指導安全教育課程的實施。重視小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的認知,提升研學旅行的學習性。在小學生教師方面,學校應加強教師的研學旅行理論培訓,使小學生教師能夠充分懂得研學旅行理論具有的價值,并能夠靈活運用于安全教學的開展進程。
將研學旅行理論融入實際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非安全性行為加以解析,加強自身教學素養(yǎng),對小學教學不斷深入研究,針對當前情況作出判斷與分析并制定科學的安全教育教學目標,以安全教育教學目標為目的,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jù)區(qū)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fā)生扭傷、碰傷等危險。郊游、野營活動的地點大都遠離城市,比較偏遠,物質條件較差.要準備充足的食品和飲用水,準備好手電筒和足夠的電池,以便夜間照明使用,準備一些常用的治療感冒、外傷、中暑的藥品,要穿運動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長途行走腳容易磨泡,早晨夜晚天氣較涼,要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活動中不隨便單獨行動,應結伴而行并報告老師或家長,防止發(fā)生意外,晚上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參加活動,不要隨便采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發(fā)生食物中毒。
四、研學旅行理論背景下的小學安全教育課程實施建議
研學旅行是帶孩子們集體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往往很多方面會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安全問題是研學旅行過程中面臨的最重要的、老師和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階段,就應該對要去的研學基地、用餐的餐廳、住宿的酒店、使用的大巴車等進行安全檢查,只有符合了相關標準,才能簽約并用于研學旅行過程。
研學旅行出發(fā)之前應該為學生們做安全宣導,強調安全注意事項,例如上下車過程不要擁擠、行進過程中不要掉隊不要打鬧、有危險警示的地方不能去、有危險警示的物品不能觸摸、身體不舒服及時告知導師等。
研學旅行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數(shù)量專設若干個安全導師,專門負責學生安全,在每個活動前、后及時點名,有危險性的活動時確保學生的防護措施有效,極端天氣中注意防暑保溫,用餐的餐廳注意留取飯菜樣本,住宿的酒店提前熟悉安全線路等。
研學旅行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數(shù)量專設若干保健醫(yī)生,負責攜帶醫(yī)藥箱,為學生初步處理突發(fā)的受傷或疾病。
一次研學旅行之后,應及時總結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并提出解決問題和消除隱患的措施,盡量避免和減小以后課程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生類似的問題。另外,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為每一位學生購買保險,以提供最后一層保障。
當今小學生安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全教育課程實施中,應關注研學旅行對小學生安全素養(yǎng)發(fā)展起到的積極作用。加強研學旅行理論的應用,將研學旅行理論與小學生安全教育相結合,進行實踐探究,能夠讓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進行安全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最終發(fā)展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軍海,任國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風險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9,35(2):88-91. DOI:10.16165/j.cnki.22ˉ1096/g4.2019.02.020.
[2]歐陽勇強,周偉,化夏.國外中小學教育旅行安全預防制度建設與主體協(xié)同[J].教育科學,2019,35(4):59-63.
[3]楊鳳石,王丹丹.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管理實踐探討[J].新商務周刊,2017,(17):240. DOI:10.3969/j.issn.2095-4395.2017.17.204.
作者:章麗峰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wǎng):http:///jylw/2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