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哲學社會論文投稿發(fā)表了哲學社會科學問題,論文探討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設置的相關問題,論文注重分析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科學問題,從而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進步和發(fā)展,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這篇哲學社會論文投稿發(fā)表了哲學社會科學問題,論文探討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設置的相關問題,論文注重分析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科學問題,從而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進步和發(fā)展,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關鍵詞:哲學社會論文投稿,育人育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
習近平曾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體現系統性和專業(yè)性”。在哲學社會科學的五路大軍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極具學科的系統性和專業(yè)性,加上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所以其應以“育人育才”為學科發(fā)展中心。統觀整個學科,培育人才與學科的長遠發(fā)展關系密切;教師作為教授知識的主體,承擔著培育人才的重任;教材作為傳授知識的媒介,為培育人才提供資源;跨學科協作推動培育人才,實現學科與培育人才的共同進步;人才評估圍繞培育人才展開,檢驗人才培育質量,以人才的能動發(fā)展促進學科的發(fā)展。但是,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培育人才及學科發(fā)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設置與育人育才要求
不匹配,人才培育無法適應學科實際要求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影響了學科發(fā)展,任何學科都要既符合學科本身的發(fā)展要求又要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才能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設置也應如此。但是,現階段某些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設置雖滿足了現實發(fā)展要求,卻沒能促進學科的長遠發(fā)展。
二、學科教師在育人育才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
應有重視,評價與激勵措施不到位教師作為連接學科與人才培育及教材建設的橋梁,是學科建設重要的力量。教師在培育人才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自身專業(yè)知識與學科本領對培育人才有潛在的影響。而在學科實際發(fā)展中,一方面,教師的意見未在人才培育政策制定中得到采納,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被忽視。
三、教材建設具有片面性,無法滿足學科對人才
培育及人才自身發(fā)展的需求習近平在《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密不可分。學科體系建設上不去,教材體系就上不去;反過來,教材體系上不去,學科體系就沒有后勁。”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中,人才培育服從于學科設置,教材建設又與學科設置密切相關,完善的教材建設可為人才培育提供后續(xù)力量,滿足人才培育對專業(yè)知識與本領的要求,助力學科發(fā)展。
四、跨學科聯通不足影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坍
協作,限制學科與人才培育的發(fā)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作為整體存在具有現實意義,各個學科作為組成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部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優(yōu)化協作會帶來“1+1>2”的效果,實現學科整體的繁榮發(fā)展,進而拓展人才培育的廣度與深度。然而,目前高校學科間的協作情況卻不容樂觀。
五、人才培育評價不科學導致人才培育被片面指標化
只有公正、有效的評價指標才能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培育的人才進行客觀、公正、全面、可信的評價。而在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發(fā)展實際中,一方面,人才培育評價尚未從學科評價中獨立出來,評價指標多參照學科評價指標,將人才培育成果簡化為某些固定指標,忽視人才培育中“人的因素”,忽視了評價的主要目的,不能有效地引導人才培育的良性發(fā)展。人才培育評價參照學科評價的量化指標將價值指標轉化為數量指標,人為簡化了評價成果與評價過程,雖達到了評價的基礎目標,卻在評價過程中忽略“人的能動作用”,為了評價而評價,失去了對人才培育評價的實際意義,無法引導學科和人才培育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人才培育評價未從純學術角度展開,行政性指標參與評價已是不成文規(guī)定,忽視人才培育中的“學術因素”,脫離人才培育初衷。人才培育評價大多由行政主管部門主持,考慮行政性指標,兼顧學科發(fā)展與高校前景,學術意味不強;同等人才培育成果參與評價,人才培育被片面指標化。這不僅人為降低了人才培育的學術性,還導致評價缺乏科學性,造成人才培育評價學術水平不高,錯誤引導人才培育向滿足行政需求發(fā)展,人才培育的“學術因素”被忽視,不利于人才培育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7(02).
[2]顧海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思想理論導刊,2016,(6):26-29.
[3]何影.建立健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特點的分類評價體系[J].知與行,2016,(7):159-160.
[4]吳靜,顏吾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104-108.
[5]中宣部,教育部.中宣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的意見[R].2005.
[6]韓源,縣祥.構建中國式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幾個重要問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0):24-33.
作者:林鷺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推薦閱讀:《社科信息文薈》是一本專門為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高學歷人群發(fā)表論文服務的高品位綜合性學術期刊。各高等院校、企業(yè)集團科研機構黨政團體的中高層管理者和研究人員為主要作者和讀者隊伍擇優(yōu)刊登信息化、社會、法學、教育、哲學、美學、檔案、政治、經濟、金融、營銷、語言與文學、歷史、心理、公共管理、傳播、管理、行政、制度、醫(yī)學、建筑學、計量、環(huán)境以及細分學科和交邊緣學科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zflw/1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