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課堂教育論文投稿發(fā)表了小學科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通過趣味性的講解來營造手腦并用的情境,通過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來增強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增進學會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從自主探究中來滿足好奇心,來增進對科學的理解與認知。
這篇課堂教育論文投稿發(fā)表了小學科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通過趣味性的講解來營造手腦并用的情境,通過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來增強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增進學會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從自主探究中來滿足好奇心,來增進對科學的理解與認知。
關鍵詞:課堂教育論文投稿,小學教師職稱論文
一、強調趣味性講解,營造手腦并用情境
從小學科學課程設置來看,很多課程內容是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來講解科學知識。對于學生,要么選擇閱讀方式,要么選擇動手實踐。如何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激活積極的思維力。教師就要善于從教材內容的研讀和挖掘中,梳理出具有深層次教學意圖的素材,來強化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太陽鐘》一節(jié)中,對于教材中的日晷圖例,很多學生并未產生學習趣味,也從圖例中看不出日晷的結構及特點,更難以明白日晷是如何來計量時間的。
基于此,教師在教學組織上,可以從前后文的銜接上,引入前一節(jié)所學習的太陽的運動軌跡,影子的形成規(guī)律等知識,根據這些規(guī)律,如何來設計一種便于計時的測日工具呢?將問題拋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來思考,帶著疑惑來閱讀文本內容。有學生便從教材中提出日晷的計時方法,但對于該方法的思路及功能又該如何去理解呢。所以,我們通過展示日晷的結構,來尋找其共同點,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并逐漸打開了日晷計時的方法,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二、突出實驗與動手,融合手腦并用方法
小學科學通常以實驗方式來展現(xiàn)科學現(xiàn)象,而學生的動手實驗,有助于增強對實驗的理解,拓深對科學問題的認知。實驗教學作為一種科學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從實驗教學與滲透中,明確實驗的流程、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從實驗中積極觀察、有效思考,得出預期結果。作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師要從教材研讀中厘清“手腦并濟”的教學思路,要從實驗觀察、探究中,讓學生從趣味、好玩的參與動手實踐中,來體驗科學,來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
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科學《照鏡子》一節(jié)中,從教材實驗內容表述:直立兩面鏡子,從變化其角度上來觀察鏡子中物體的變化。這一要求對學生來說,僅僅是提出了實驗的內容及簡單的方法,學生無法從實驗中觀察到具體的那些變化,鏡子中的物體又會怎樣變化?基于此,教師在對本實驗進行展開和整合時,就需要從實驗內容上,來融入探究性科學思考。
問題:請同學們利用兩面鏡子,如何在鏡子中呈現(xiàn)1個像、2個像、3個像、4個像,以至于無數(shù)個像?問題一拋出,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會認為是很難完成的,特別是如何通過兩面鏡子來完成,更是難度頗多。不過,對于一些學生,通過自己選擇兩面鏡子,從不同的角度變化來觀察鏡子中的像時,物像確實是出現(xiàn)了很多。由此,當兩面鏡子成180度時,就會形成一個像。由此可見,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掘實驗教學的趣味,增強動手實踐的意識。再如,在五年級《光與色彩》教學中,陽光是學生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對于陽光,如何通過三棱鏡來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
這也是本節(jié)實驗的重點,更是難點。對于該實驗的操作,如何在教室內完成?通過分析與實驗,可以將三棱鏡放在眼前,通過三棱鏡去觀察周圍的物體,則可以看到七色陽光。于是,我課前拋出一個問題:誰能用三棱鏡來看到七色光?剛開始,一些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去做,突然有學生大聲驚呼:我看到了。于是大家紛紛將三棱鏡放在眼前,去觀察,果然看到一道美麗的七色光。這一個簡單而易操作的實驗,一下子激活了課堂學習氛圍,也讓學生從動手中感到了快樂。
三、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質疑精神
教師在組織科學課堂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提出質疑,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見解。知識的學習從發(fā)現(xiàn)疑問開始,而探尋解題思路就是一種動腦思維的過程。蘇教版科學《空氣中有什么》一節(jié),就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展現(xiàn)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成分。在本節(jié)課程中,有學生提出質疑:除了用胡蘿卜和雙氧水能制取氧氣外,有沒有別的東西和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對于該質疑,我也鼓勵大家去思考,去嘗試,并為學生提供了過氧化氫。后來,在第二節(jié)課,有學生發(fā)現(xiàn)用土壤、鐵屑、粉筆灰也可以與過氧化氫發(fā)生反應制取氧氣。
這一質疑,果然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也讓學生從自己的動手實踐中驗證了質疑。還有一次,對于《太陽和影子》一節(jié)課的內容已經學過了很久,但突然有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所見到的影子都是平面的嗎?有沒有立體的影子?”當時面對這一問題,我也愣住了。因為我從未想過影子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如何來回答這個問題。一方面我驚訝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另一方面也想迫切地找到影子的呈現(xiàn)方式。于是,我從這個問題中進行挖掘,根據影子的形成原理,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方式來驗證我們的結論。于是,通過對光線的觀察,利用霧氣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影子的立體影像?傊,通過從小學科學教材中,來構建“手腦并濟”的教學情境,從問題的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質疑。
作者:韓勇
推薦閱讀:《學校教育研究》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內外公開出版發(fā)行的綜合性教育教學類國家級學術期刊,是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教師發(fā)展專業(yè)委員會指導的國家級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1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