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2019年4月28日,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追求的行動倡議: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fā)展繁榮,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我們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從觀念到行動,從意識到
2019年4月28日,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五個追求”的行動倡議:“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fā)展繁榮,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我們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從觀念到行動,從意識到實踐,學習并踐行“五個追求”行動倡議,是幼兒教師開展自然環(huán)境教育的正確模式。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我們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變得十分有限。很多幼兒園盡最大可能把自然環(huán)境“搬”進了園所,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經常接觸自然的機會,比如,開辟出一塊種植區(qū)種植瓜果蔬菜;在教室或走廊處挪出一個角落打造成自然角;種植一定數量的果樹或花卉;挖一個水坑或水渠種些水生植物、養(yǎng)點兒魚等等。這些環(huán)境的打造著實為幼兒園添色了不少,幼兒也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它們產生了一些互動,如開展種植、澆水、松土等日常護理活動,以及采摘活動、寫生等。伴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打造,對于如何開展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筆者認為少不了備自然、親自然和品自然這三個環(huán)節(jié)。
幼兒老師評職論文:幼兒園活動區(qū)創(chuàng)設的策略研究
摘要:幼兒園活動區(qū)是我們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場所,幼兒園活動區(qū)的創(chuàng)設是與幼兒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的,其創(chuàng)設既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還能將幼兒的興趣成功激發(fā)出來,促使幼兒能夠積極配合教師自主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得幼兒活動區(qū)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來,有效促進幼兒活動的有序開展。
一、備自然——從科學的視角做好知識準備
開展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教師備的不是固定的書本教材,而是真真實實的大自然。在幼兒園開展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更多的是借助園內的自然環(huán)境,即使是一棵樹、一根草或一朵花對幼兒來說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大自然的神奇最容易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教師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確保對這本活教材中某個主題以及主題相關內容有豐富而科學的了解和認識后,才能較好地進行活動設計并應對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的提問。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素材有很多,一旦確定了一個方向,就要對它進行文獻的學習,比如在春天開展以花為主題的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首先要了解哪些花會在春天開放,并結合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劃分為常見花和罕見花,對它們的基本情況,如花名、花的形態(tài)、生長的地域等進行簡單的了解。
然后,重點關注幼兒園里有哪些花,并對它們進行較全面的認識,除了它的形態(tài)結構及每一部分的功能、生長習性、作用或價值等基本信息以外,還需要了解一些更廣泛的內容,如有沒有與該花相關的一些傳說、故事或其他一些特別的、有趣的內容。最后,將獲取的眾多花卉信息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起來,確定開展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的思路,如是選擇某一種花開展縱向的系列活動,還是以多種花為題材,從其中一個或幾個方面開展橫向的系列活動。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環(huán)境教育主題的選擇是基于幼兒興趣和發(fā)展的,教師的“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時而廣泛、時而全面、時而深入。
二、親自然——從幼兒的視角確保趣味開展
在“親自然”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幼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親密接觸中去了解它、欣賞它、熱愛它,為保護自然種下一顆美麗的種子。大自然對幼兒來說充滿了神奇和有趣,身處自然環(huán)境中,幼兒會釋放他們的天性去游戲、模仿、探索、冒險,對他們來說,僅自然環(huán)境本身就是極有趣的。
一旦幼兒對某個事物或某件事情感興趣,就會燃起他的探究欲,從而促進各個領域的發(fā)展,但幼兒畢竟是成長中的個體,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引導。所以,在確保幼兒有機會接觸自然環(huán)境后,活動的設計和教師的感染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使得在“親自然”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趣在環(huán)境本身,也趣在活動開展,趣在教師感染。比如花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先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相關目標融入其中,使活動的內容豐富起來,再根據不同的內容變換活動形式,使活動有趣起來。
最受幼兒喜歡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真實地去看、去聽、去聞、去摸、去做。以茶花為例,可以讓幼兒去觀察茶花開了幾朵,是什么顏色的,花瓣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去聞一聞茶花的氣味,與其他花相比,這種氣味聞起來如何,當花瓣干枯后,聞起來又是怎樣的;用手輕輕觸摸花瓣和枝葉,感受它們特有的觸感;用繪畫、手工的方式記錄或用肢體表現一朵茶花從花骨朵到完全綻放的過程,肢體的表現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團隊合作;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茶花,演繹在溫和的陽光下、在微風的吹拂下或是小雨的滋潤下是怎樣的狀態(tài)……除此之外,一個具有熱愛自然情懷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將自己融入自然中,融入活動中,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幼兒。
通常,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戲劇、表演等方式帶動幼兒快速投入到活動中,并結合幽默風趣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使活動氛圍更活躍有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與游戲緊密相關,與玩耍密切相連,所以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要身歷其境到戶外去,讓幼兒最大限度地親近自然。
三、品自然——從成長的視角組織心靈交流
以自然環(huán)境為依托開展的活動真實、有趣且具有教育性,特別是在“親自然”環(huán)節(jié),幼兒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的豐富的直觀經驗和感受會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心靈沖擊,在活動最后,及時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可促進幼兒對自身的直接經驗進行回顧、梳理,細細品味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帶給自己的最強烈感受或重大收獲,并在分享中將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進行整合,體會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做到人人參與、人人交流,且要想品得更有滋味、更有效果,還需要營造一個輕松又具備儀式感的氛圍。以團隊合作演繹茶花從花骨朵到完全綻放的活動為例,當幼兒表演完后,教師可組織大家在草坪上或小樹林里圍坐成一個圈或是幼兒喜歡的一個形狀,可進行一些啟發(fā)式的提問,比如:你在扮演茶花進行表演時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一朵茶花,你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什么?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最想跟大家分享什么?……從第一個幼兒開始,輪流進行分享,當別人交流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產生共鳴時,可敲擊手中的小石頭或小樹枝以作表示。不管幼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表達的是什么觀點,作為教師,不能輕易評論,而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去認真聆聽。傾聽完每個幼兒的分享或許需要不少時間,但是不能因此而剝奪部分幼兒表達的機會,因為在這樣一種分享的氛圍中,認真傾聽是一種能力,清楚地表達更是一種勇氣?傊,自然環(huán)境教育活動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依托,以科學的知識儲備為基礎,以解放幼兒的身體和心靈為途徑,最終以熱愛和保護自然為目的,從而促進幼兒當下的多元發(fā)展,并為今后的長遠發(fā)展奠基。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jylw/2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