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檢驗運動員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關系,并考察自主和控制動機在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243名青少年運動員的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進行測量。結(jié)果顯示:①完美主
摘要:目的:檢驗運動員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關系,并考察自主和控制動機在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243名青少年運動員的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進行測量。結(jié)果顯示:①完美主義追求對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的正向預測效應,完美主義擔心對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負向預測效應;②自主動機對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應,控制動機對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負向預測效應;③自主和控制動機在運動員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完美主義追求和完美主義擔心不僅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產(chǎn)生顯著直接效應,同時還分別通過自主和控制動機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產(chǎn)生顯著間接效應。持有完美主義擔心的運動員更易形成控制動機,從而更有可能產(chǎn)生消極的體育道德取向;而持有完美主義追求的運動員更易形成自主動機,從而更有可能產(chǎn)生積極的體育道德取向。
關鍵詞:運動員;完美主義;自主動機;控制動機;體育道德取向
就教育的角度而言,人們普遍認為,體育運動在青少年兒童的社會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通過提供一種情境,使孩子接觸到社會的現(xiàn)存秩序和價值[1]。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被認為是學習與隊友合作、協(xié)商和解決道德沖突、發(fā)展自我控制、展示勇氣和學習公平、團隊忠誠和堅持等美德的載體[2]。然而,在競技運動中,諸多涉及不道德行為的報道使人們開始質(zhì)疑“體育塑造品格”這一觀點。有證據(jù)表明,許多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不受任何懲罰,這不但從倫理道德上違反了奧林匹克公平競爭的原則,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運動心理學領域,關于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因素,如完美主義、失敗恐懼和歸因控制點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完美主義是影響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的一個關鍵因素[3]。“完美主義”通常被定義為一種追求完美和設置過高標準的人格因素,并伴隨著過分評價某人行為的傾向[4]。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可以分為兩個高階維度:完美主義追求和完美主義擔心[5]。完美主義追求反映了個體追求完美和設置更高的個人標準。相反,完美主義擔心反映了個體擔心犯錯和對缺陷的消極反應。目前,有關運動員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關系的研究尚局限于親社會與反社會行為和興奮劑使用態(tài)度。
祝大鵬,單曙光和趙鵬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關注錯誤、個人標準和知覺教練壓力維度顯著負向預測運動員親社會行為,顯著正向預測運動員反社會行為。Bahrami,Yousefi和Kaviani等以健美運動員為被試,檢驗完美主義與興奮劑使用態(tài)度之間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完美主義追求(個人標準)和完美主義擔心(擔心錯誤)與贊成興奮劑使用的態(tài)度呈正相關[6]。Madigan,Stoeber和Passfield以男性青少年運動員為被試,探討完美主義和興奮劑使用態(tài)度之間關系,結(jié)果顯示,完美主義追求(個人標準和追求完美)與贊成興奮劑使用的態(tài)度呈負相關,而完美主義擔心(擔心錯誤和對缺陷的消極反應)與興奮劑使用態(tài)度無顯著相關[7]。近年來,從自我決定理論出發(fā)進行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探討備受關注。
該理論將個體從事某一項活動或任務的動機看成是一個自我決定的連續(xù)體[8]。內(nèi)在動機是自主程度最高的動機,即個體從事某活動或任務是為了其內(nèi)在的愉快感;連續(xù)體的另一端是無動機,表示缺乏意向和動機;位于無動機與內(nèi)在動機之間的是外在動機,根據(jù)行為的自我決定程度,外在動機又進一步被分為4種調(diào)節(jié)類型:外在調(diào)節(jié)、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認同調(diào)節(jié)與整合調(diào)節(jié)。
其中,外在調(diào)節(jié)是自主程度最低的動機,主要指個體從事某活動或任務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主要指個體從事某活動或任務是為了維護自尊或避免內(nèi)疚感;認同調(diào)節(jié)是指個體理解并認可活動或任務的價值,并將其接納到自我內(nèi)部的一種較自主的動機;整合調(diào)節(jié)是個體接受了外界目標,并使其成為個人的核心價值和信念。研究者進一步將外在調(diào)節(jié)和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稱為控制動機,認同調(diào)節(jié)、整合調(diào)節(jié)和內(nèi)部動機稱為自主動機[9]。
自主和控制動機可能中介完美主義與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與其他結(jié)果變量之間的關系通常是間接的,自主和控制動機可以中介完美主義和其他結(jié)果變量之間的關系。如Mouratidis和Michou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主和控制動機可以中介運動員完美主義維度與應對技能之間的關系[10]。Jowett,Hill和Hall等研究表明,自主和控制動機在運動員完美主義與職業(yè)倦怠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因此,自主和控制動機在運動員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中介作用值得探討[11]。構(gòu)成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關系的中介變量既要與完美主義相關,又與體育道德取向相關。相關研究表明,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的關系十分密切,自主動機與運動中親社會行為[12]、回避使用興奮劑呈正相關[13],而控制動機與運動中道德推脫和反社會行為[14]以及過去興奮劑的使用呈正相關[13]。
另外,已有研究關注完美主義與自主和控制動機之間關系。Stoeber,F(xiàn)east和Hayward以大學生為樣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導向的完美主義(即完美主義的一種內(nèi)在動機形式,反映了追求完美和表現(xiàn)完美是至關重要的,其特征是設定過高標準的信念)和社會規(guī)定的完美主義(即完美主義的一種外在動機形式,反映了他人對自己有高標準和被他人接受取決于這些標準的達成)分別與更多和更少的自我決定動機呈正相關。
同樣,在運動領域,有研究分析了完美主義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的關系[15]。McArdle和Duda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個人標準與自主(內(nèi)在調(diào)節(jié)和認同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動機(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和外在調(diào)節(jié))均呈正相關,擔心錯誤與控制動機呈正相關。因此,完美主義可能會通過自主和控制動機進而影響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即自主和控制動機在完美主義與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之間起中介作用,但已有研究沒有對此予以關注[16]。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理論,在完美主義與自主和控制動機、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的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但三者的聯(lián)系在現(xiàn)有的參考資料中是薄弱的。已有研究都表明完美主義的多個維度與運動員的動機類型密切相關,并且多維完美主義和自我決定理論都會影響運動員親社會和反社會行為。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討運動員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的關系,并提出假設:①運動員完美主義影響其體育道德取向,且不同的維度對體育道德取向的影響不同;②運動員自主和控制動機影響其體育道德取向,且不同形式的動機對體育道德取向的影響不同;③運動員完美主義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其體育道德取向,同時也可以通過自主和控制動機間接影響體育道德取向。
1研究方法
1.1被試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上海、江蘇抽取多支專業(yè)運動隊的隊員為被試。共派發(fā)問卷262份,回收有效問卷243份,回收有效率達92.7%。其中,男性128人(52.7%),女性115人(47.3%);一級運動員127人(52.3%),國家健將級運動員95人(39.1%),國際健將級運動員21人(8.6%)。運動項目包括田徑、游泳、自行車、健美操、籃球、網(wǎng)球、賽艇等。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0.5歲(SD=4.11)。
1.2測量
1.2.1多維完美主義
多維完美主義包括完美主義追求和完美主義擔心兩個維度,共25個題目,包含“追求完美(StrivingforPerfection)”(5個題目,如“我盡可能追求完美”)、“不完美的負面反應(NegativeReactionstoImperfection)”(5個題目,如“如果一切都不完美,我會感到非常有壓力”)、“個人標準(PersonalStandards)”(7個題目,如“在運動中,我自己有極高的目標”)、“擔心錯誤(ConcernOverMistakes)”(8個題目,如“如果我在比賽中犯錯,人們可能會對我有不好的看法”)等4個分量表。“個人標準”和“擔心錯誤”兩個分量表來自Gotwals和Dunn修訂的《運動多維完美主義量表-2(theSport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2,Sport-MPS-2)》[17]。
“追求完美”和“不完美的負面反應”兩個分量表來自Madigan修訂的《運動多維完美主義量表(TheMultidimensionalInventoryofPerfectionisminSport,MIPS)》[18]。“追求完美”和“個人標準”代表“完美主義追求”,“不完美的負面反應”和“擔心錯誤”代表“完美主義擔心”。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計分范圍從“1”(完全不同意)至“5”(完全同意)。本研究中4個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82~0.88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完美主義追求和完美主義擔心兩個分量表的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χ2/df=3.,RMSEA=0.066,NFI=0.91,IFI=0.94,CFI=0.94;χ2/df=3.41,RMSEA=0.077,NFI=0.90,IFI=0.92,CFI=0.92)。
1.2.2自主和控制動機
采用Lonsdale,Hodge和RoseHodg編制的《運動行為控制量表(Thebehavioralregulationinsportquestionnaire,BRSQ)》[19],共20個條目,包含“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IntrinsicMotivation)”(4個題目,如“我享受運動”)、“認同調(diào)節(jié)(Identifiedregulation)”(4個題目,如“運動帶來的好處對我很重要”)、“整合調(diào)節(jié)(IntegratedRegulation)”(4個題目,如“運動是我的一部分”)、“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IntrojectedRegulation)”(4個題目,如“如果我退出我將會感到慚愧”)和“外部調(diào)節(jié)(ExternalRegulation)”(4個題目,如“如果不運動,別人會對我感到不滿意”)等5個分量表。
采用Likert7點計分法,計分范圍從“1”(完全不符合)至“7”(完全符合)。自主動機(AutonomousMotivation)和控制動機(ControlledMotivation)的計算公式,自主動機:2×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認同調(diào)節(jié)+整合調(diào)節(jié),控制動機:2×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2×外部調(diào)節(jié)。本研究中五個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76~0.84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該量表的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χ2/df=3.27,RMSEA=0.070,NFI=0.90,IFI=0.93,CFI=0.93)。
1.2.3體育道德取向采用孫開宏等人修訂的多維體育道德取向量表擴展板(EMSOS)[20],共17個題目,包含“社會規(guī)范(socialconventions)”(5個題目)、“規(guī)則裁判(rulesandofficials)”(4個題目)、“尊敬對手(respectforopponents)”(4個題目)和“工具性攻擊(instrumentalaggression)”(4個題目)等4個分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計分范圍從“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四個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72~0.83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該量表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χ2/df=3.69,RMSEA=0.068,NFI=0.91,IFI=0.92,CFI=0.92)。
1.3數(shù)據(jù)處理運用SPSS20.0和AMOS20.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首先,采用克隆巴赫α(CronbachAlpha)系數(shù)和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評價量表的信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其次,使用皮爾森相關(Pearsoncorrelation)系數(shù)分析完美主義、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相關性;最后,運用矩結(jié)構(gòu)統(tǒng)計軟件(AnalysisofMomentStructures,AMOS)構(gòu)建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評價自主和控制動機的中介效應。
2研究結(jié)果
2.1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各變量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及信度系數(shù)。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青少年運動員在完美主義追求的各維度上,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而在完美主義擔心的各維度上,表現(xiàn)出中到低的水平,說明青少年運動員傾向于較高的完美主義追求;在自主動機各維度上,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在控制動機各維度上,表現(xiàn)出較低的水平,說明青少年運動員具有較自主的動機調(diào)節(jié)模式;在社會規(guī)范、規(guī)則裁判和尊敬對手維度上,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在工具性攻擊維度上,表現(xiàn)出較低的水平,說明青少年運動員具有較積極的體育道德取向。
各變量的相關系數(shù)。
相關分析顯示,完美主義追求與體育道德取向呈顯著正相關(r=0.597,P<0.01),完美主義擔心與體育道德取向呈顯著負相關(r=—0.256,<0.01);完美主義追求與自主動機呈顯著正相關(r=0.567,0.01),完美主義擔心與控制動機呈顯著正相關(r=0.640,P<0.01);自主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呈顯著正相關(0.512,<0.01),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呈顯著負相關(=—0.287,P<0.01)。
2.2中介效應模型檢驗
采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檢驗自主動機與控制動機在青少年運動員完美主義對體育道德取向影響的中介作用。根據(jù)溫忠麟等[21]建議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本研究依次建構(gòu)兩個模型:(a)不包括中介變量(自主動機和控制動機)的直接效應模型和(b)包含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模型。
結(jié)果顯示,直接效應模型擬合良好(χ2/df=3.382,RMSEA=0.060,NFI=0.946,IFI=0.954,CFI=0.954),完美主義追求—體育道德取向(β=0.48,<0.001)和完美主義擔心—體育道德取向(β=—0.48,<0.001)的標準化路徑系數(shù)均顯著。這為進一步構(gòu)建中介效應模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將自主動機和控制動機作為中介變量納入,以構(gòu)建中介效應模型。結(jié)果表明,中介效應模型擬合良好(χ2/df=3.864,RMSEA=0.062,NFI=0.910,IFI=0.927,CFI=0.927)。中介效應模型的標準化路徑系數(shù)詳見圖1。完美主義追求—體育道德取向和完美主義擔心—體育道德取向的路徑系數(shù)在直接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中均顯著,但在中介效應模型中顯著降低,說明自主動機在完美主義追求和體育道德取向關系中與控制動機在完美主義擔心和體育道德取向關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3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運動員多維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關系,以及自主和控制動機在多維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中介作用。
3.1多維完美主義與體育道德取向
本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追求顯著正向預測運動員的體育道德取向,完美主義擔心顯著負向預測運動員的體育道德取向。這與已有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即運動員完美主義影響其體育道德取向,且不同的維度對體育道德取向的影響不同[6]。Stoeber和Otto指出,完美主義追求是指設置高個人標準的傾向或追求卓越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是一種適應性的人格傾向。相反,完美主義擔心意味著不斷擔心錯誤、害怕失敗、嚴厲的自我批評、依賴績效的自我價值感和對自我期望與實際績效之間差異的消極情感反應,是一種非適應性的完美主義形式。
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追求與成功希望(追求成功)[22]、競爭自信心[23]、成功的內(nèi)部歸因[24]、體育成功的積極情感反應[22]和趨近目標取向[5]呈正相關;相反,完美主義擔心與失敗恐懼(避免失敗)[22]、競賽焦慮[5]、成功的外部歸因、回避目標取向和倦怠呈正相關。因此,完美主義追求者追求成功,設置較高的個人標準,他們的目標是盡最大努力發(fā)揮潛能,獲得成功,并從中獲得滿足和自我肯定,而通過欺騙(如使用興奮劑、欺詐)會破壞實現(xiàn)成功(達成目標)的價值過程;而完美主義擔心者對自己有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標準,他們的目標是盡力維護自我價值感,害怕失敗,害怕被別人批評,并且傾向于認為“糟糕的表現(xiàn)意味著作為一個人的失敗”,為了避免糟糕的表現(xiàn)及其負面的結(jié)果,以及人們對自己能力的負面評價,更容易使用欺詐(如興奮劑)等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25]。
3.2自主和控制動機與體育道德取向
本研究表明,自主動機可顯著正向預測運動員的體育道德取向,控制動機可顯著負向預測運動員的體育道德取向。這與已有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即運動員自主和控制動機影響其體育道德取向,且不同形式的動機對體育道德取向的影響不同[26]。根據(jù)自我決定理論,受自主動機支配的運動員的行為主要源于真實自我[27],并力求滿足其能力、自主和關系的心理需要。享受源于通過適當?shù)氖侄蝸砼Ω倪M和完善[28]、從事符合目標和價值的行為以及與其他人建立關系的過程[25],而非不惜一切代價的獲勝(如興奮劑使用)。
受自主動機支配的運動員采取不道德的行為(如反社會行為)會違背這些心理需要。因此,自主動機支配的運動員更傾向于按照自己的自我意識和內(nèi)在價值觀行事,包括尊重他人和自己,進而更傾向于從事親社會行為。相反,控制動機支配的運動員主要是為了獲得自我提升、名聲和外在獎勵,而不是為了滿足基本的需要?刂苿訖C支配的運動員不太關注比賽過程,而更關注比賽結(jié)果[28],并強烈強調(diào)獲勝。當獲勝就是一切時,運動員會被誘惑去做任何事來取勝。因此,他們更有可能考慮采取不道德的行為,以爭取勝利。
醫(yī)學工作人員評職知識:運動醫(yī)學方向論文如何投sci期刊
4結(jié)論
第一,完美主義的兩個維度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的發(fā)展有不同的作用。完美主義追求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有直接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完美主義擔心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有直接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第二,不同動機的模式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的發(fā)展有不同的作用。自主動機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控制動機對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第三,不同動機的模式可以部分中介完美主義與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之間的關系?刂苿訖C在完美主義擔心與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自主動機在完美主義追求與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EVANSJ,ROBERTSGC.PhysicalCompetenceandtheDevelopmentofChildren'sPeerRelations[J]Quest,1987,39(1):2335.
[2]SHIELDSDL,BREDEMEIERBL.Characterdevelopmentandphysicalactivity[M].Champaign,IL:HumanKinetics,1995.
[3]祝大鵬,單曙光,趙鵬青少年運動員成就目標、完美主義對體育運動中親社會行為與反社會行為的影響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J].2015,34():303308.
作者:徐磊1,孫麒麟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網(wǎng):http:///jylw/27686.html